|
來源: 數字景山 語法上的修辭,可以分為廣義修辭、狹義修辭兩類,我們所說的修辭一般指狹義修辭,也就是修辭的格式(修辭格),常規的修辭格式有比喻、擬人、排比、誇張等。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句子從常規修辭的角度很難區分屬於何種修辭格式,但仔細分析又確實不是一般陳述,所以,我們在這裏引入『變異修辭』的概念。
所謂變異修辭,就是突破常規、變通使用的特異表達方式。
如:
( 1 )默默無『蚊』的奉獻。(蚊香廣告)
( 2 )做女人『挺』好。(豐乳霜廣告)
( 3 )純粹一個『十三點』。(北京方言)
( 4 )周總理,你在哪裏在哪裏呀在哪裏!(初中課文)
( 5 ) ada 我的蟋蟀們, ada 我的覆盆子們。(【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 6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某校園廣告)
( 7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某鎮宣傳廣告)
( 8 )怎麼了,你?(【荷花淀】)
( 9 )『屢敗屢戰』與『屢戰屢敗』。
以上九個句子(當然生活中更多),如果從修辭格的角度,有的可以指出採用了什麼修辭格,而有的從常規修辭的角度則無法分析,如果從變異修辭的角度就比較容易分析了。下面我們就從語音、字形、詞語、語法等方面做一下簡單分析。
一、諧音雙解
如( 3 )中的『蚊』與默默無聞中的『聞』諧音,一方面使我們想到這種蚊香的效力大,另一方面自然聯想到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利用諧音雙關、詞語雙解的現象,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字形變異
利用漢字表意特點,由字形直接構成修辭,如以下這副對聯:
鶴經霜田留竹葉,虎過雪地落梅花。
單純從比喻的角度不好分析,而從鶴、虎的腳印分別像竹葉、梅花的形狀分析就輕鬆得多了。對聯中用鶴和虎的腳印這兩個最基本的字形把意境形象的表達出來 , 雅俗共賞,這屬於字形的變異修辭。
再如:
只有小栓坐在裏排的桌前吃飯,大粒的汗從額上滾下,夾襖也帖住了背心,兩塊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個陽文的『八』字。(魯迅【藥】)
『八』字把小栓由於『嘮病』瘦的形象浮雕般地表現在了人們的面前。
運用字形的變異修辭可以使我們對所要描繪的事物有更形象的理解。
三.詞語的變異
在變異修辭中運用最多的是詞語的變異,因為詞語是構成句子的最基本的語言單位,有時人們為了適應環境的特殊需要,往往打破常規,標新立異。這種變異又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詞形變異
如:有時幾個旁聽人倒也肅然有些起敬了。(魯迅【阿 Q 正傳】)
將肅然起敬這個成語拆開運用,充分表現了對阿 Q 的嘲弄。漢語中這樣的用法很多,成語中還有如『沾沾而自喜』、『高高且在上』『雖然英勇但不善戰』等等都是在原有固定用法的基礎上,為了特殊的需要臨時拆分運用的。
2 .抽換語素
根據表達的需要抽換現成語素中的某些語素,仿擬構成一個臨時性的『新詞』。如:『默默無蚊』的奉獻(某蚊香廣告)將『默默無聞』抽換語素構成『默默無蚊』突出強調蚊香的作用,體現出幽默詼諧的語言基調。
3 .曲解詞義
如:我國舉重運動員在奧運會上『一舉奪冠』。
將成語『一舉奪冠』中的『舉』,曲解為『舉重』之意,出人意料的意義獲得不一般的表達效果。
4 .色彩變異
這類修辭和常規修辭中的諷刺,反語有點相似。
如: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魯迅【紀念劉和珍君】)
屠戮婦嬰變成偉績,懲創學生成為武功,將褒義詞貶用,達到了語意深刻的目的。這也是魯迅雜文的一大特點。
語域的變異
這種變異,有很多種,古語用於今語,方言用於普通話,外語詞用於漢語,適用於甲事物的用於乙事物,語域發生變化,可以收到特殊的效果。
如:全叵羅千杯未醉呵……
ada ,我的蟋蟀嗎?……(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先生把幼童在讀書時把古今中外不懂的東西而又必須讀、老先生卻又讀得津津有味等多方面有意識的結合在一起,表達了對讀書的厭煩以及教育的枯燥無味,進而表達對百草園的深深依戀之情。
隨着社會節奏的加快,這種中西合壁現象也在加劇。像
咱們明天見, bye-bye 。
有事,給我發一個伊妹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