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人民網博客 在社會交際中,對姓氏讀音要注意。屬於多音字的姓氏,容易讀錯。由此而造成姓名音訛現象,相當普遍。舊時一則笑話:一位姓『樂(Yuè)』名『樂樂(Lè-yào)』的書生參加科舉考試。負責點名的考官高呼:『樂-樂-樂(lè-lè-lè)!』毫無動靜。考官忽而想到,『樂』還讀yue,於是又朗聲呼叫:『樂-樂-樂(yuè-yuè-yuè)!』仍無人搭腔。旁側另一官員小聲提醒:『「樂」要念yào。』於是第三次點名:『樂-樂-樂(yào-yào-yào)!』仍不見有人答到。此時,全場騷動,眾考生瞻前顧後,左顧右盼,交頭接耳,笑聲漸起。只見一考生羞赧地跑上前來,對考官說:『小生名叫Yuè Lè-yào。』考官心裡這個氣啊!就沒好氣地對他說:『你爹給你起這個名字,就是誠心讓別人不會讀!』――當然,這是杜撰的笑話,把多音字姓名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誇張變形地發揮到極致。
『樂』姓,不讀『快樂』的『樂』,而應讀爲yuè。戰國時魏將樂羊,子孫世代爲將;燕國大將樂毅,爲其後裔。【水滸傳】有鐵叫子樂和,當代則有游泳名將樂靜怡等。
容易讀錯的多音字姓氏,爲數不少,從正音與訛音相異的角度,可分下列四類。
1. 聲調區別。例如『華』『過』『紀』『闞』『任』『燕』等。華姓不讀『華麗』的華(huá)姓,應讀作huà(化),如三國神醫華佗,曹魏時名士華歆,當代政治人物華國鋒等。過姓不讀『經過』的過(guò),應讀作guō(鍋),如明代圍棋國手過百齡.,清代乾隆文人過春山等。紀姓不讀『紀律』的紀(jì),應讀作jǐ(己),如西漢將軍紀信,清代著名文人紀曉嵐等。闞姓,不讀『砍』(kǎn),應讀作kàn(看),如三國名士闞澤等。任姓,不讀『任務』的任(rèn),應讀作rén(人),如現代革命家任弼時等。燕姓,不讀『燕子』的燕(yàn),應讀作yān(焉),如梁山好漢浪子燕青等。
2. 聲母不同。例如:種姓,不讀『種地』的種(zhòng),應讀作chóng(蟲)。單姓,不讀『單獨』的單(dān),應讀作shàn(善),如隋唐之際有單雄信等。解姓,不讀『解放』的解(jiǐ),應讀做xiè(謝),如梁山好漢解珍、解寶等。查姓,有兩個讀音chá(茶)和zhā(扎)。讀作查(zhā)姓者居多,如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本名查良鏞等。曾姓, 不讀『曾經』的曾(céng),應讀作zēng。宋代作家曾鞏、清代名臣曾國藩、香港特首曾蔭權等。
3. 韻母不同。例如蓋姓,不讀『覆蓋』的蓋(gài),應讀作gě(葛),如電影明星蓋麗麗等。繆姓,不讀『未雨綢繆』的繆móu,應讀作miào(廟),如清末著名宮廷女畫家繆素筠等。朴姓,不讀『樸素』的朴(pǔ),應讀作piáo(瓢)。朝鮮族三大姓是李、金、朴。
4. 聲母和韻母都不同。如區姓,不讀『區別』的區(qū),應讀作 ōu(歐),如前國足門將區楚良。繁姓,不讀『繁榮』的繁(fán),應讀作pó(婆),如漢末詩人繁欽。仇姓,不讀『仇恨』的仇(chóu),應讀作qiú(求),如明代畫家仇英、清代杜詩研究專家仇兆鰲等。么姓,不讀『什麼』的麼(me),應讀作yāo(腰),如著名女歌手麼紅等。(譚汝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