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國學網 且
1.用作連詞。
且表示遞進關係、並列關係。
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赤壁之戰】)
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赤壁之戰】)
河水清且漣漪。(【伐檀】)
有時相當於『尚且』,先讓步,後推進一層。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古之聖人,……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2.用作副詞。
相當於『將』『將要』,『暫且』『姑且』。
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黔之驢】)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
莫
1.用作無指定代詞,充當主語。
(一)代人時,相當於『沒有人』『沒有誰』。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指南錄〗後序】)
(二)代物時,相當於『沒有什麼』。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魚我所欲也】)
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庖丁解牛】)
2.用作否定副詞。
(一)放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表示否定,相當於『不』。
今為君計,莫若遺腹心自結於東,以共濟世業。(【赤壁之戰】)
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訓儉示康】)
(二)放在動詞前面,表示勸戒或禁止,相當於『不要』『不能』。
願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赤壁之戰】)
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貨殖列傳序】)
也
語氣助詞。經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
1.表示判斷語氣的,如:
死生,晝夜事也。(【〖指南錄〗】後序】)
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業。(【左忠毅歸逸事】)
2.表示肯定語氣的,如:
昔人云:『將以有為也。』(【〖指南錄〗後序】
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左忠毅公逸事】)
就是有否定詞的句子,仍然是一種表否定的肯定。如:
眾曰:『若所為誠快,然使君冤未白,猶無益也。』(【書博雞者事】)
3.表示疑問語氣的,如:
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4.表示感嘆語氣的,如:
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莊暴見孟子】)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也』表示疑問語氣和感嘆語氣,句中一般要用疑問代詞。
5.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如: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東陽馬生序】)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哉
語氣助詞,經常用在句末。
1.表示感嘆語氣的,如:
痛定思痛,通何如哉!(【〖指南錄〗】後序】)
嗚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記】)
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疑問語氣的,如:
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而此獨以鍾名,何哉?(【時鐘山記】)
表示反問語氣的,如:
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廉頗藺相如列傳】)
矣
語氣助詞
1.用於陳述句尾。或助肯定語氣,有的可譯為『了』,有的可不譯;或助已然語氣,說明事情已實現,可譯為『了』;或助將然語氣,說明事情將要實現,可譯為『了』。
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赤壁之戰】)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伶官傳序】)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項脊軒志】)
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赤壁之戰】)
2.用於感嘆句。助感慨、諷刺、讚頌語氣,可譯為『了』『啊』。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嗚呼,烈矣!(【譚嗣同】)
3.用於祈使句,助請求、勸勉、禁止語氣,可譯為『吧』。
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毛遂自薦】)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信陵君竊符救趙】)
4.用於疑問句末,助疑問語氣。
年幾何矣?(【觸龍說趙太后】)
爾
1.用作代詞。
(一)第二人稱代詞,相當『你』『你們』『你的』『你們的』。
爾何知!(【ブ戰】)
中壽,爾墓之要拱矣!如有營,(【ブ戰】)
且爾言過矣(【季氏將伐顓臾】)
胡瞻爾庭有縣}兮(【伐檀】)
(二)指示代詞,相當於『此』『如此(這樣)』『那』。
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孔雀東南飛】)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飲酒】)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出師表】)
2.用作副詞,用來修辭動詞,相當『這樣(地)』。
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孔雀東南飛】)
3.用作助詞。
作形容詞、動詞的詞尾,和『然』的用法相似:相當於『的』『地』『着』。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待坐】)
子路率爾而對曰:……(同上)
聞兩童子音琅琅然,不覺莞爾……(【祭妹文】)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魚我所欲也】)
作語氣助詞,用於句末,同虛詞『耳』的用法相同。
表限止語氣,相當於『罷了』『而已』,如: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不辱使命】)
表敘述語氣,相當於『了』或不譯。
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焉
1.兼詞,相當於『於之』、『於此』、『於彼』。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焉:在其中)【論語】
微波入焉。【石鐘山記】
2.疑問代詞,『哪裏,怎麼』。例: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3.作語氣助詞,用於句末。例: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4.作詞尾,相當於『然』、『……的樣子』。例
盤盤焉,鎇傘!棟⒎抗賦】
5.相當於『之』。例:
惟俟夫觀人風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寫的這篇文章。)【捕蛇者說】
猶且從師而問焉。(焉:他們,指五人。)【師說】
6.作語氣助詞,用於句中,表示停頓,無義。例: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
乎
1.用作語氣助詞。
一)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呢』。
幾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豈有相公此時出見客乎?(【報劉一丈書】)
欲安所歸乎?(【赤壁之戰】)
(二)表測度語氣,可譯為『吧』。
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三)用於感嘆句,可譯為『啊』『呀』等。
嗚呼!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
(四)用在句中的停頓處。
胡為乎遑遑何之?(【歸去來辭】)
2.用作介詞
相當於『於』。
生乎吾前……(【師說】)
此外,可作詞尾。
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庖丁解牛】)
已
『已』當做虛詞,可作副詞、連詞與助詞。
1.用作副詞。
(一)表動作行為、事情的完成或時間的過去,相當於『已經』。
天下已定,皇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裏,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過秦論】)
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六國論】)
牛困人飢日已高。(【賣炭翁】)
(二)表兩件事之間相隔時間短暫,常用『已而』,相當於『不久』『一會兒』。
有間而身寒,已熱如火,至今不可以見寒。(【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廉頗藺相如列傳】)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指南錄〗後序】)
(三)表程度很高或過分,常放在形容詞之前,相當於『太』。
夫十月一月之中,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五人墓碑記】)
2.用作連詞,『已』同『以』,和『來』『後』『東』『西』『上』『下』等結合,表示對時間、範圍等的限定。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隆中對】)
五代時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板本(【活版】)
3.用作助詞。『已』放在句末表示動作行為的既成狀態,表示明確的肯定或否定語氣,相當於『了』;有時『也已』連用,加強語氣。有時也表感嘆,相當於『啊』。
是善惡之分也已。(【荀子・惡性】)
雖以史遷之善傳遊俠,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滋可痛已。(【〖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夫
『夫』當作虛詞,可用作代詞和助詞。
1.用作代詞。
『夫』作代詞常放在名詞或名詞短語之前,表近指與遠指。
(一)表近指,相當於『這』或在『這』後加適當的量詞。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
(二)表遠指,相當於『那』或在『那』後加適當的量詞。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游褒禪山記】)
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
2.用作助詞。
(一)用在句子開頭,表示議論或敘述的開端,稱為『發語詞』,也可用複音虛詞『且夫』,不必譯出。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戰】)
且夫不好問者,由心不能虛也;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 (【問說】)
(二)用在句末,表示感嘆。相當於『啊』或『了』。
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促織】)
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後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問說】)
嗟夫!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