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漢語研究網 近半個世紀以來,凡研究漢語詞彙者,多舉『慷慨』爲聯綿字例詞,說它是雙聲聯綿字、雙音單純詞。此久已成『定論』,從注家注釋毛澤東詩句的情況可見其影響之深。本文因注家之釋對同『慷慨』相關的問題試予考辨,以見現代『聯綿字』理論是非之一二。
毛澤東【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詩:『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注家釋曰:『慨而慷:慷慨一詞的拆開和倒用,中間加一「而」字把音節拖長並增強語氣,仍是慷慨激昂之意。』①或釋曰:『慨而慷,是雙聲連綿詞「慷慨」二字的倒裝,中加「而」字,有舒緩的語氣。慷慨有二義,一表激昂,一表悲抑。這裡用的是積極的含義,暗含著悲壯的意思。』②上引兩個本子對『慨而慷』的解釋略同。再向前考察,注家所釋亦大同小異。而讀者要問:曹操【短歌行】中『慨當以慷,憂思難忘』及清張尚瑗【穀梁折諸】中『三復斯言,慨當以慷』的『慨當以慷』,宋趙玉淵【覆瓿集・卷六〖陳月橋庚〗】中的『嗚呼!公之風標兮頎而長,公之膽氣兮慨而慷』的『慨而慷』,也都是拆『慷慨』而倒用又於中間加『而』字或『當以』嗎?看來,注家們所以這樣解釋,其原因大概有二:一是知道有『慷慨』而不知亦有『慨慷』,二是受『「慷慨」是雙聲連綿詞(聯綿字)因而是雙音單純詞』之流行觀點的影響。這兩個原因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沒有原因二,注家不可能想當然地釋爲『慨而慷』是『慷慨一詞的拆開和倒用』或『是雙聲連綿詞「慷慨」二字的倒裝』。下面試從這兩個方面作些考察。
『慨慷』一詞不僅有,而且曾經是個常用詞、多義詞。例如:晉成公綏【嘯賦】:『時幽散而將絕,中矯厲而慨慷。』晉嵇康【雙美不易居】詩:『新詩何篤穆,申詠曾慨慷。』梁蕭統【昭明太子集・卷二〖七契〗】:『初音,魚踴餘妙,繞梁何止?田文慨慷,劉靖傷心而已哉!』【北史・崔挺傳】:『(崔)游事窘,登樓慨慷嘆息,乃推小女而殺之,義不爲群小所辱。』【太平廣記・卷三〖段成式〗】:『交昆之故,永斷私情。慨慷所深,力占難盡。』【舊五代史・殷鵬傳】:『是以韓非慨慷而著【說難】者,當爲此也。』宋蘇軾【答喬舍人啟】:『議論慨慷,則東漢多殉義之夫;學術浮誇,則西晉無可用之士。』宋鄭樵【通志・卷一百六〖王霸〗】:『霸少亦爲獄吏,常慨慷不樂吏職。』宋劉【和楊十七傷蘇子美】詩:『窮途詩語尤慨慷,暮年筆法加豪逞。』宋徐鉉【詠史】詩:『眇然千載下,慨慷有餘悲。』這類例子舉不勝舉,可知『慨慷』本是一個比較常用的詞。說它是多義詞,從上舉例中已不難看出。例如,上舉成公綏、蘇軾、劉筆下的『慨慷』當釋爲『情緒激昂;激昂』,是其本義;嵇康、蕭統、段成式筆下的『慨慷』當釋爲『感嘆;感慨』,是其引申義;【崔挺傳】、【殷鵬傳】、【通志》裡的『慨慷』當釋爲『憤懣』,也是其引申義;而徐鉉詩里的『慨慷』也許應該另立義項。這充分證明『慨慷』是一個多義詞。
『慨慷』與『慷慨』的本義均爲『情緒激昂』,且第一引申義均爲『感慨;感嘆』。如【漢語大詞典】釋『慷慨』列出了四個義項:①情緒激昂。②性格豪爽。③感嘆。④大方;不吝嗇。(根據詞義的發展規律,其序次應是:①情緒激昂。②感嘆。③性格豪爽。④大方;不吝嗇。)釋『慨慷』列出了兩個義項:①感慨。②情緒激昂。(同理,其序次應是:①情緒激昂。②感慨。)雖不免掛漏,但若調正義序,其釋大致反映了『慷()慨』『慨慷』原是同素異序同義詞的基本情況。另外,在詞彙發展史上,同義語素聯用構成的合成詞,不乏經過同素異序同義階段者。③這也提示我們:『慨慷』『慷慨』都是聯合型合成詞,且原是同素異序同義詞。至於有人以部分聯綿字上下字可互易附會『聯綿字―雙音單純詞』說,則不免南轅北轍。這個問題已有文討論,不再重複。
再具體考察,可知『慷慨』確爲聯合型合成詞。『慷慨』古作『慨』,如涵芬樓影印宋黃善夫【史記】本【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悲歌慨。』句中『慨』存古。『慷』至【玉篇】始收,是個後出的『俗字』,本字爲『』,【說文解字】有『』字而無『慷』字。大徐本【說文】:『,慨也。從心亢聲。一曰:「【易】:龍有悔」。』④徐鉉曰:『今俗別作「慷」,非是。』直至清代,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句讀】、王玉樹【說文拈字】等均持這一觀點。慨,【說文】:『慨,壯士不得志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按:義與「慷」略同。』『/慷』『慨』是同義詞。後世語文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及舊版【辭海】、台灣三民書局版【大辭典】等都大致保持了這樣的解釋,可參看。對照上文所釋『慨慷』及『慷慨』之義,可以清楚地看到由『/慷』『慨』雙聲轉注而成的『慨慷』『(慷)慨』與『/慷』『慨』的固有義近同,可知『慨慷』『慷慨』是聯合型合成詞。
不僅【說文】等字詞典單釋『』『慨』,在現存文獻中,『』『慨』也表現出自由語素的特點,即它們均常單用,亦常作爲詞根語素參與構詞。,其單用者如漢揚雄【法言・淵騫】:『未信而分疑,辭免Z,幾矣哉。』句中『』即『激昂』之意,與『/慷慨』的含義一致。晉常璩【華陽國志】卷八:『(李特)怠無備,殆天亡特之秋也。』清惠棟【周易述】卷一:『上九:「龍有悔。」註:「窮高曰:陽極於上,當下之坤,三失位,無應,窮不知變,故有悔。」』此二例中的『』都是『高傲』的意思,用了『』的引申義。由『/慷』組成的複合詞如爽/慷爽、直/慷直、愾/慷愾、概/慷概、達/慷達、愷/慷愷、慨/慨慷、疏/疏慷、慷惋、慷喟等。其中有的詞甚至產生得很早。如『愾』,魏文帝【蔣濟復爲東中郎將詔】:『卿兼資文武,志節愾。』句中『愾』已近1800年了。可見,『(慷)』既常單用,又常作爲詞根參與構詞,無疑本爲自由語素。然而,有一種十分流行的觀點認爲,一個雙音詞,只有其上下字都能替換,才是由兩個語素構成的合成詞,否則就是單純詞。如『慷慨』,現代人只能說『慨―』或『―慨』,如慨切、慨嘆、感慨、憤慨等,而不能說『慷―』『―慷』(『慷喟』『疏慷』等只見於古代書面語,今人多不知),故『慷慨』是單純詞。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替代法。其實,它不過是幫助創說者臆斷史事的一種障眼法。用這種方法分析語素,早被人譏爲『有閒人的智力遊戲』,說到底是研究方法決定研究內容的悖謬。如『―』與『慷―』本是同一個詞,而『慷』在現代人眼裡不是一個語素,所以某些詞寫作爽、直、愾、概、慨、達、愷、疏時是合成詞,而寫作慷爽、慷直、慷愾、慷概、慨慷、慷達、慷愷、疏慷時卻只能判作單純詞。否則,『慷慨』是單純詞,『慷爽』等爲什麼不是單純詞?對此,持說者常拿『歷史發展的眼光』推來擋去,其不知,那是與歷史發展的眼光沾不上邊的。這個問題將另文討論。
慨,其單用者如【禮記・檀弓下】:『既葬,慨焉若不及其反而息。』【史記・遊俠列傳】:『(郭)解少時陰賊,慨不快意,身所殺甚眾。』【世說新語・言語】:『溫(嶠)忠慨深烈,言與泗俱,丞相亦與之對泣。』由『慨』組成的複合詞如慨直、慨切、慨念、慨恨、慨息、慨爽、慨悵、慨喟、慨然、慨惜、慨傷、慨慕、慨嘆、慨諾、慨憶、慨懣、慨惋、寄慨、永慨、浩慨、欣慨、感慨、悲慨、惋慨、憂慨、憤慨等。其中有的詞產生得更早。如『慨然』早在【荀子・宥坐】中就用過,『感慨』於【史記・季布欒布列傳論】中已經用過,它們都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然則『慨』常單用,常作爲詞根參與構詞,亦爲自由語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