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北京晚報 蘇三不是『洪桐縣』的
【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第30章中有這樣一句話:『都說「洪桐縣裡沒好人」,難道這趙國也是個賊窩?』這裡把著名的『洪洞縣』的名字弄錯了。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這是京劇【玉堂春】中的著名唱詞。『洪洞縣』也因這句唱詞而名聞遐邇。
【玉堂春】故事中妓女蘇三(玉堂春)結識了官宦子弟王金龍,誓偕白頭,從此拒不接客,後被騙到山西洪洞縣給富商沈燕林做妾。沈妻毒死丈夫,並誣陷蘇三,蘇三蒙冤獲死罪,後被解至太原覆審,適值王金龍任八府巡按審理此案。王金龍微服探監,終於為蘇三平反昭雪。這齣戲,根據內容,又有『蘇三起解』『洪洞縣』等名目。
洪洞縣,在山西省南部。漢置楊縣,隋改洪洞縣。以洪崖古洞而得名。『洪洞縣』的『洞』字的讀音在一般詞典里查不到,【現代漢語規範詞典》裡有明確的標註,念tóng(同)而不念dòng。這在宋朝的【廣韻】中已有記載。京劇中唱的也是『洪tóng縣』。
『洪洞縣裡無好人』,因蘇三在此地蒙冤而流傳。將『洪洞縣』錯成『洪桐縣』,大概是讀音相同造成的誤寫吧。(汪明遠)
阿Q不是假洋鬼子害死的
【正說魯迅】81頁寫道:『他(指阿Q)嚮往革命,但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並且勾結官府把他拉上了法場相逼……』
魯迅是這樣寫的嗎?
『假洋鬼子』是誰?是錢太爺的大兒子。他到城裡讀過書,又留過洋,剪了長辮,穿了洋裝,被阿Q稱為『假洋鬼子』。當阿Q想參加革命黨時,他去找假洋鬼子,誰知聽到的卻是一聲斷喝:『滾出去!』可見,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是確有其事的。
然而,阿Q的被逮捕,是因為趙家的被搶劫,和假洋鬼子無關。未莊的趙太爺家被搶,趙秀才上城報案,揭發阿Q曾幫盜賊望過風。阿Q其實並未參與搶劫趙府,但把總抓獲阿Q後,極力主張要將他正法示眾。把總做革命黨不到二十天,搶案有十幾件,全不破案,難以安撫民意。最終,阿Q被押上了法場。
如果說阿Q之死一定有誰在中間起了直接作用的話,那就應該是趙秀才和把總。在【阿Q正傳】中,找不到假洋鬼子勾結官府把阿Q拉上法場的事實。(吳全鑫)
『滿洲』『長洲』一鍋『州』
【咬文嚼字】多次談論過『州』『洲』二字的區別,但出版物中混淆這兩個字的地方還有不少。筆者發現【毛佩琦細解明朝十七帝】(第一部)中就有兩處:其一,全書引言【說在前頭】第7頁,把『強悍的滿洲鐵騎』中的『滿洲』誤成了『滿州』;其二,第128頁『這個道衍和尚本名姚廣孝,長州人』,此處『長州』應是『長洲』。
『滿洲』是一個專有名詞,為清代滿族的自稱。這一稱謂最早出現在滿文本【清太祖武皇帝實錄】中,其實譯為『滿洲部』比較恰當,也可譯為『滿洲國』。滿族原為女真人後裔,明朝時以建州女真為核心,結合女真其他部,融合漢、蒙古、朝鮮等其他民族形成。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廢除諸申(女真)舊稱號,定族名為『滿洲』。辛亥革命後通稱為『滿族』。可見,『滿洲』不可寫成『滿州』。
毛先生提到的『長州』,其實應該寫作『長洲』。這是一個古地名,1912年已經併入江蘇吳縣。為何用三點水的『洲』呢?那是因『長洲苑』而得名。『長洲苑』是春秋時吳王闔閭的遊獵之處,原是水中的一塊陸地,後闢為園林。【越絕書】中便有『(闔閭)走犬長洲』的記載。既然是水中陸地,理當用『洲』而不用 『州』。(宜修)
(上述錯誤詳見【咬文嚼字】雜誌及其博客,本文有刪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