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53|回复: 0

[汉语词典] “书山”与“学海”的来历

[复制链接]
家邻 发表于 2007-10-15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书山”与“学海”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形象比喻,最早是汉代学者杨雄说的。他在《法言・学行》中写道:“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川因为奔流不息,所以才能到达大海;而丘陵静止不动,所以永远达不到山高。比喻为学要勤奋,方能有所长进,若是懒惰怕苦,则学业无成。后来人们常用:“学海”来比喻博学多才的人。南宋咸淳年间,有一个名叫左圭的学者,将唐宋名家的野史杂说,汇集成一部书,共计十集一百种,名为《百川学海》,这是我国成书最早、影响很大的一部笔记丛书。清朝时,另一位学者曹溶又将唐宋至清代各名家的零篇散帙,汇集为一部洋洋大观的《学海类篇》,正、续两集,分为经翼、史参、子类、集余四类。
明代人王文禄将明代的有关学术思想、生产经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著述辑录百种,汇成一书,定名为《百陵学山》。是人又将“学山”改为“书山”,比喻“书”乃知识的宝山。(山东省定陶县孟海镇中学 马玉凤)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