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56|回覆: 0

[漢語詞典] 『書山』與『學海』的來歷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07-10-15 09: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教育報
『書山』與『學海』是對科學文化知識的形象比喻,最早是漢代學者楊雄說的。他在【法言・學行】中寫道:『百川學海而至於海,丘陵學山而不至於山。』這句話的意思是:百川因爲奔流不息,所以才能到達大海;而丘陵靜止不動,所以永遠達不到山高。比喻爲學要勤奮,方能有所長進,若是懶惰怕苦,則學業無成。後來人們常用:『學海』來比喻博學多才的人。南宋咸淳年間,有一個名叫左圭的學者,將唐宋名家的野史雜說,匯集成一部書,共計十集一百種,名爲【百川學海】,這是我國成書最早、影響很大的一部筆記叢書。清朝時,另一位學者曹溶又將唐宋至清代各名家的零篇散帙,匯集爲一部洋洋大觀的【學海類篇】,正、續兩集,分爲經翼、史參、子類、集餘四類。
明代人王文祿將明代的有關學術思想、生產經驗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的著述輯錄百種,匯成一書,定名爲【百陵學山】。是人又將『學山』改爲『書山』,比喻『書』乃知識的寶山。(山東省定陶縣孟海鎮中學 馬玉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