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網絡 『走後門』這個詞,近幾年社會上聽不到了。人們的思想觀念更新太快,一下把這個詞甩下了觀念的快車。
『走後門』這個詞,據說源於北宋年間,一伶人諷刺宰相蔡京所說的戲劇台詞。詞典的解釋是:用托情、行賄等不正當的手段,通過內部關係達到某種目的。二十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這是個極讓人難堪的貶義詞。誰家要是辦過托情、拉關係、『走後門』的事,他家的孩子在夥伴們中間就抬不起頭來。在大人們眼裏更是遭到唾棄,呸!這人是靠『走後門』上來的,丟人!『走後門』的人往往是灰溜溜的,見了人就心虛。即使把事辦成了,也不是光彩的事。那個年代的人雖然窮,但多是一身正氣。個別『走後門』的人,全是在偷偷摸摸中進行的,生怕被人發現了瞧不起。
到了上世紀80年代,人們的觀念有所鬆動。『走後門』這個詞變成了中性詞。人們對拉關係,走門子的事既不倡導,也不歧視。『走後門』就像只調皮的小老鼠,悄悄地爬上了台面,從地下轉為了地上。事情真是難辦了,走走『後門』,拉拉關係,沒什麼見不得人的。
進入了上世紀90年代,是『走後門』的盛行時期,也是這個詞語最輝煌的時代,一個貶義詞搖身一變,竟成了褒義詞。在這個時期的人們心裏,『走後門』是件光彩的事,是有身份、有能耐、有特權的象徵。誰家『後門』走得多,事辦得好,在親朋好友、鄰裏之間要受到羨慕和尊重的。沒有『後門』可走的平民百姓,往往被人瞧不起。一時間,社會上『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一個比一個的『後門』走得巧,走得妙!人世間真是雞飛狗跳、烏煙瘴氣,『後門』走到了空前絕後的境地。『走後門』者,千軍萬馬,擁擠成堆,很自然地就產生了激烈的『後門』競爭。『狹路相逢,勇者勝』,誰的『後門』關係硬,誰下的『餌』重,誰就是競爭的強者。這個時期,『走後門』可以說是實惠了一大批人,富裕了一大批人。當然,後來執法機關查辦,也栽倒一部分人。
時間到了二十一世紀,人們的『後門』走習慣了,就走成了生活所必須的一部分。『走後門』就變得像吃飯一樣正常了。既然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能走進去就是門,無所謂前門後門,也就用不到這個詞語。再加上連續熱火朝天地走了十幾年,也走疲軟了,對它麻木了。再用這個詞語,就失去了意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