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64|回复: 0

[训诂学] "诗钞",还是"诗抄"?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08-7-14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东方网
汶川地震,举国同悲。诗歌,成了有效的情感载体。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诗歌不胫而走,融入了民族的记忆深处。在这期间,出版部门以极大的热忱,推出了一批诗歌选本。细心的读者发现,这些诗歌选本的名称中,有的用了“诗钞”,有的用了“诗抄”。于是有人发问:“诗钞”和“诗抄”是一回事吗?本文想尝试回答这一问题。
钞,《说文》的解释是:“叉取也,从金,少声。”“叉”是“又”字加上一点:“又”代表人的右手,一点强调是手指部位,无疑这是一个指事字。所谓“叉取”,按照段玉裁在《说文》注释中的说法,就是“手指突入其间而取之”,有点近似于捞。
“叉取”本是手的一种动作。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是人会制造和利用工具。当人们造出了匙、叉之类的工具之后,“叉取”往往是通过工具来完成的。“钞”的左边是个“金”字,正点明了“叉取”和铁质工具之间的关系。又因匙、叉之类取物不多,故“钞”以“少”为声符。这就是“钞”字的构字理据。然而,“叉取”毕竟离不开手,所以在“钞”字问世不久,“抄”字又接踵亮相。这两个字一个是正体,一个是俗体。在汉字的发展历史上,这样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俗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的用字习惯和选择倾向。
作为一种捞取的动作,“钞”是很形象的。它既能让人感受到力度,又能让人想象到过程。正因为此,后来便被用来比喻强取和劫夺。《广雅?释言》:“钞,掠也。”军队或盗匪入侵,称之为“钞掠”;搜检财物并加以没收,称之为“钞家”;从背后包围袭击,则称之为“包钞”。在古代典籍中,这些地方都是既可用“钞”,又可用“抄”,在表义上没有区别。
“钞”还可以表示誊写、过录。这一引申出来的义项,依然和“钞”的本义有关。何谓“钞写”?就是从一个文本“捞”到另一个文本。如果这是偷窃别人的劳动成果,那就不是“钞写”,而是“钞袭”了,更能看出和强取的联系。在表达这一意思时,同样也是既可用“钞”,也可用“抄”。鲁迅在《自序》中,称自己曾在缢死过一个女人的老屋里“钞古碑”,他用的是“钞”字;陆游《题斋壁诗》“出门行罢还无事,借得丹经手自抄”,他用的是“抄”字:这里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作者选择的不同。
“钞”或者“抄”用作动词,指誊写的行为;也可以用作名词,指誊写的成果。我国古代书名用字中,“钞”是一个常用字,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云麓漫钞》《小说旧闻钞》《北堂书钞》《清稗类钞》,等等。今天“诗钞”和“诗抄”虽然都可以用,但见到的以“诗钞”居多。这可能和源远流长的用字习惯有关。
以上所说,是从钞、抄的历史着眼的。“抄”本是个俗体字,但在现代汉语中,已取得了正体字的地位。而且,钞、抄已逐渐有了分工。抄本、抄写、抄袭、抄获、抄身、抄送……都应以“抄”字为规范用字。“钞”主要用于纸币。“大钞”是大面额的纸币,“会钞”即付帐。“钞票”原是清代“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的合称,如今可用来泛指钱。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