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75|回覆: 0

[論史] 論巴蜀在秦漢統一大業中的作用(2)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1-12-12 14: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鳳凰網
特別是秦昭王當國時期,李冰任蜀郡守,父子二人領導蜀郡百姓修築了流芳百世、造福萬代的都江堰和其他水利工程,加快了蜀地以水稻、桑蠶為主的農業開發和以井鹽、蜀錦為代表的手工業開發,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和整個經濟的繁榮。此後,巴蜀地區就成為秦國最穩定和繁榮的地區之一,在秦國與東方六國、特別是與楚國的鬥爭中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公元前316年,司馬錯在吞併巴國後,因利乘便,指揮秦軍繼續南下,『自巴涪水取楚商於地為黔中郡』②,這是秦國第一次從楚國奪取黔中郡。在這以後,秦、楚雙方為爭奪這一地區互相攻殺,黔中郡雖然數次被楚國攻占,但秦國卻能憑藉巴蜀這塊根據地將它重新奪回來。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秦與楚國先戰丹陽,消滅楚軍八萬人,奪回漢中,再次溝通了關中、漢中與巴蜀的聯繫,接着,又戰蘭田,再勝楚軍。乘戰勝之威,張儀又一次出使楚國,遊說楚國背齊親秦,破壞楚國與東方各國合縱抗秦的策略。在與楚懷王的交談中,張儀一再宣揚巴蜀對楚國構成的威脅,他說:
『秦西有巴蜀,大船積栗,起於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里。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里數雖多,然而不費牛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扦關,扦關驚,則從境以東盡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③
大概因為此時的張儀已經親身參加過奪取巴蜀和黔中的戰鬥,目睹了巴蜀的富饒資源和地理優勢,已經改變了幾年前他對攻取巴蜀的看法,充分認識到巴蜀對秦國的戰略意義。他的話雖然不乏縱橫家的誇張色彩,但基本上是以令人信服的事實為基礎,對於楚國來說,實在是真情多於恫嚇。不久,事實即證明張儀的話是正確的。公元前308年(秦武王三年)在楚國奪取黔中郡不久,秦國就又一次令『司馬錯派巴蜀眾十萬,大舶船萬艘,米六百萬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為黔中郡』④。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⑤。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張)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為黔中郡』⑥。顯然,由於秦國以巴蜀為根據地頻頻出擊,向南向東發展,不斷地蠶食楚國的土地,經過反覆的爭奪,最後鞏固地占領了黔中郡和巫郡,控制了今日湖南北部和湖北西部的廣大地區,在軍事上從西、南兩面形成了對楚國的包圍進攻態勢。使楚國的西、南兩面幾乎無險可守,只得向東節節敗退,始終無法改變被動挨打的局面,到秦王贏政統治時期,巴蜀經過近百年的開發,更加穩定和繁榮,已經成為秦國當之無愧的戰略大後方,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大量的人力資源,取之不盡的糧食、蜀錦、井鹽和其他軍用物資,有力地支持了秦王政的統一大業。對此,宋人郭允蹈在其所著的【蜀鑒】一書中說:
『秦並六國,自得蜀始。……秦既取蜀取漢中,又取黔中,則斷楚人之右臂,而楚之勢孤矣。劫質懷王,操縱予奪,無不如意,於是滅六雄而一天下,豈偶然哉,由得蜀故也。
這是歷史上對巴蜀在秦朝統一中的重大作用第一次做出的中肯評價。
秦朝建立十五年後就因秦皇父子兩代政策的失誤而被農民起義軍推翻。在三年多的反秦戰爭中,原東方六國的舊地烽煙四起,社會秩序大亂,百姓的生產和生活都遭到破壞。唯有原秦國的腹地關中、漢中和巴蜀一直安定如初,既沒有爆發反秦的農民起義,更沒有出現將軍和郡守的反叛。在當時信息傳遞遲緩和秦朝政府有意封鎖消息的情況下,這些地區的百姓和官吏大概還未弄清東方所發生的事情的真相,秦皇朝就壽終正寢了。在秦末農民戰爭中,關中、漢中和巴蜀之所以仿佛是安定的綠洲,一是因為這裡是秦國原有的疆域,自商鞅變法以來其封建化的改革相當徹底,生產關係比較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二是秦皇朝對這些地區的剝削較輕,加之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百姓的生活還沒有艱窘到鋌而走險的地步。三是春秋戰國長達五百多年的封國割據狀態的存在,使百姓在心理上形成對故國的認同,不易滋生反叛的意識。因為這裡的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和生活秩序沒有打亂,所以在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戰爭七年之久的動亂歲月里成為最穩定的地方,也是最易於統治的地方。秦朝滅亡後,項羽一度執時代之牛耳,他企圖用分封諸侯王的辦法建立戰後的穩定秩序。且不說這一決策本身就埋伏下日後戰亂的種子,就是他出於偏狹之念封劉邦以巴蜀為根據地的漢王也是鑄成大錯。儘管劉邦當時對於這一不公平的分封忿忿不平,氣得幾乎要與項羽拼個你死我活,但他卻從項羽的失誤中取得了日後與項羽逐鹿中原的至關重要的後方基地。據【史記】、【漢書】記載,項羽入關中後,殺子嬰,屠燒咸陽,然後『與范增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民皆居蜀。」乃曰:「蜀漢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王,而三分關中地,王秦降將以距漢王。』項羽滿以為,把劉邦遷到地僻道險的巴蜀,使之老死該地而無出頭之日,也就消除了對他稱霸中國的最大威脅。劉邦當時也沒有認識到巴蜀對他後來成功的重要意義,所以要不顧後果同項羽開戰。周勃、灌嬰、樊噲等人的勸阻一概無效,但蕭何的一席話卻使劉邦頓時清醒,轉怒為喜。因為蕭何最早看出了占據巴蜀對於日後爭奪天下的重要意義:
『何諫之曰:「雖王關中之惡,不猶愈於死乎?」漢王曰;「何為乃死也?」何曰:「今眾弗如,百戰百致,不死何為?【周書】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語曰「天漢」,其稱甚美。夫能詘於一人之下,而信於萬乘之上者,湯武是也。臣願大王王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漢王曰:「善」』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