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66|回覆: 0

[制度研究] 宋朝官印製度(4)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0-7-7 09: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互動百科
【宋朝官印製度-形制】     

    宋代官印的形制是隋唐以來官印形制的總結和發展,它在紐式、款識、文字風格等方面出現的新形式、新特點,是中國古代官印形製成熟的標記,並為以後各代所沿用仿效。

20107793542331.jpg

保捷弟一佰三弟六指]使朱-宋




  
   質料

   宋代官印的一大特點就是質料的簡單化。在宋代,除皇帝御寶有用玉、用金之別外,其他官印基本上為銅鑄。『秦以前以金、玉、銀為方寸璽,秦以來天子獨稱璽,又以玉,群下莫得用。』所以,以玉制璽,成為帝王們的專利。宋代皇帝的御寶也是以玉質為主,金質的較少。太祖制有三方金印,即『天下合用之印』、『御前之印』、『書詔之印』,太宗將其改鑄為寶時,仍為金質。其他各朝,也只有真宗封禪所用『天下同文之寶』為金鑄。八寶則皆為玉寶。


   南宋時,高宗皇帝制有十一枚玉寶(含八寶)而僅鑄有三枚金寶。皇后、皇太后、皇太妃、皇太子之寶皆為金鑄,只有真宗劉皇后和英宗高皇后曾垂簾聽政,其『皇太后寶』和『太皇太后之寶』為玉質。『紹興七年……禮官言國朝禮制,諸後諡寶,曾垂簾聽政者則用玉,余則比金用。』至於一般官印的質料更為單一,『宋因唐制,諸司皆用銅印』。區別僅在於諸王及中書門下、樞密院、宣徽院、三司、節度使、觀察使印塗金,其餘各級官印皆不塗金。但這是宋初的制度,到了元豐年間,神宗改革官制,將原政事堂的職權分屬門下、中書、尚書三省,三省恢復了實際地位和職權。為顯示三省與樞密院的特殊地位,『元豐四年,詔三省印,銀鑄金塗』。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記述:『舊制,中書、樞密院、三司使印並塗金。近制,三省、樞密院印,用銀為之,塗金,余皆鑄銅而已。』從此直到南宋時期,三省和樞密院印皆用銀鑄。此外,南宋時,一些地位較低的府吏,還發有木朱記。


   尺寸
   宋代官印的另一特點是印面加大,且官職越大,官印越大,二者成正比例關係。『宋制,天子之寶皆用玉,篆文,廣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填以金,盤龍鈕。』這應是宋代皇帝御寶的通制。但特例有兩個,一是真宗所制『皇帝恭膺天命之寶』,因用於封禪,不合常制,僅方一寸二分;二是徽宗制定命寶,文曰:『範圍天地,幽贊神明,保合太和,萬壽無疆』,是八寶後所制九寶,故方九寸。真宗劉後和英宗高后,因其特殊地位,其寶尺寸也與皇帝御寶相同。另外,據【宋史•輿服志】記載:『後寶用金,方二寸四分』,太子寶『方二寸,厚五寸』,均有定製。諸王及中書門下印,方二寸一分,樞密院、宣徽院、三司、尚書省諸司印方二寸,節度使印方一寸九分,其餘各機構官印均方一寸八分。朱記『其制長一寸七分,廣一寸六分』。


   從各地現存宋代官印實物看,至今尚未發現一方御寶及高級機構官印,所見均為中下級機構官印,如『宜州管下羈縻都黎縣印』,邊長5.5厘米;『東南路第十二副將之印』,邊長5.5厘米。其大小應與宋代一般機構官印的尺寸大體相當。從現在出土較多的宋代記與朱記實物測量,其邊長大致在5至5.5厘米之間,與記載也基本吻合。


   鈕式

   宋代官印的第三個特點是鈕式的單一化。除寶的鈕式較為多樣外,其他各級官印均為長方鈕,或稱為橛鈕、塊鈕、矩形鈕等。 


   漢魏時期官印,無論何種鈕式,均有穿銎用以系授帶,以供官吏隨身佩帶。隋唐時,由於官司印盛行,官員不再隨身佩帶官印,但印鈕上的穿銎仍被保留了下來。到宋代,穿銎已不復存在。與以前的各代相比,這是宋代鈕式的一個典型特徵。宋代皇帝御寶均為盤龍鈕,只有徽宗所制鎮國寶和定命寶為螭鈕;劉、高二皇后寶也為龍鈕;


   嘉興府駐殿前司金山水軍第二⒂ ―宋皇后和皇太子寶為龜鈕。


   書體

   關於宋代的印文書體歷來是學者們爭論的焦點,多年來意見相左,至今尚無定論。但是近些年有些文章將宋代官印書體通體稱為九疊篆,也似為不妥。按【宋史•輿服志六】記載:『乾德三年,太祖詔重鑄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使印。先是,舊印五代所鑄,篆刻非工。及得蜀中鑄印官祝溫柔,自言其祖思言,唐禮部鑄印官,世習繆篆,即【漢書•藝文志】所謂「屈曲纏繞,以模印章」者也。……自是,台、省、寺、監及開封府、興元伊印,悉令溫柔重改鑄焉。』由此看來,當時人們確實將『屈曲纏繞』形式的書體稱為『繆篆』。有的學者為了將它與漢代的繆篆相區分,承認其演化與發展的新特點,而將其稱之為『後期繆篆』,南、北宋的大多數官印即是這種書體鑄造的。


   但是,疊篆也確實起自於宋代。徽宗『大觀元年,又得玉工,用元豐年中玉琢天子、皇帝六璽,疊篆』。因此,至少是從北宋末年起,疊篆就應該已被用於鑄造官印了,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內府圖書之印』,應是最好的物證。疊篆使印文佈滿了印面,其字屈曲纏繞,不宜辨識,在普通人的心中,顯得更加神秘而又威嚴。其後,屈曲纏繞更甚,終於在金、元時,發展成了九疊篆。此外,小篆和楷書也偶被用於官印書體。 
 

   款識

   宋初,官印背款僅刻『××年×月鑄』。大約從真宗朝開始,背款上加刻了鑄印機構的名稱,即刻為『××年少府監鑄』,南宋時又改為『××年文思院鑄』。印鈕上或印背上端還刻有一個『上』字,以防鈐印時用反。這是宋代官印背款的一般形式。上文提到,南宋初有一段印製混亂時期,一些機構越權鑄印,有的還將自己的名稱刻在了印背。另外,還有一些封爵印,如『弋陽開國』,印(邊長5.3厘米),印背無款。這種印數量不多,形制較為特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