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88|回復: 0

[論史] 晚明福建与江浙的区域贸易(5)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1-9-22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经济史论坛
江南对福建的棉类商品输出。王应山《闽大记》说:“此中多麻n,罕种木绵……若绵布,悉自外至”[28]。明代前期,闽人大多以苎布为衣,自产自用,随着明代后期社会风气的奢华.棉布消费开始多了起来。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满足当地人的消费需要,便要从外地输入各种纺织品。如位置较为偏僻的龙岩县:“其至自江浙者,布帛居多,杂物次之,磁器又次之"[30]。王胜时说:“闽不畜蚕,不植木棉,布帛皆自吴越至"[31]。这话当然讲得过于绝对,实际上,福建省内也有一些地方有棉纺织业与丝织业,不过,这并不能保证这些地方形成自给自足似的纺织品消费,如泉州“丝缕绵絮,由来皆仰资吴浙”[32]。大致说来,明代福建诸府,福州、福宁、汀州等府都要从江浙输入棉布,而另一些地区则是进口棉花纺织,安海商人“从河南、太仓、温、台等州有棉之处,岁买数千包,方足一年之出入。至冬月人闲,则人安溪、永春、德化贩卖”,[25]。这些棉花主要供各地妇女纺纱织布,“端淑买绵,昼夜纺衙中,逮归,积纱一损”[33]。泉州沿海逐渐成为主要棉布产地之一,“棉布为类极多。晋江之南乡及南安、同安多有之。长四丈二尺为一匹,时布五百缕,上布七八百缕,细密坚致,如青花布、斜文布,直经斜纬,织文方斗”。织成的商品每每输出海外,“安海商人年买数千匹,往高州、海南及交趾、吕宋等异国货利-[25]。


    闽南棉布加工业的发展造成棉类商品大量输入福建。据史料的记载,福建东南沿海与江南的棉花贸易极盛。褚华的《木棉谱》云:“闽粤人于二三月载糖霜来卖,秋则不买布,而止买花衣以归。楼船千百,皆装布囊累累,盖彼中自能纺织也”[34]。吴梅村的《木棉吟》说,明代隆庆、万历年间,闽商至镇洋一带采购棉花,“州赖以饶”[35]。在前引有关商人的史料中,我们看到两位徽州商人到福建做棉花生意,其中如张沛.“财本数千两,在瓜州买棉花三百馀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江浙粮食对福建的输出。福建山多地少,是国内著名的缺粮区:“全闽山海之郡半.山郡不患人满,诸海邦食地浅,人溢于土,虽大穰,仅足当他省下岁”[36]。因此.在一般情况之下,福建都要从邻省输入粮食。


    海路北道米人闽。据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