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42|回覆: 0

[論史] 香港明朝歷史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0-7-7 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網際網路
香港明朝歷史

    明代的香港地區在商貿上已漸漸蓬勃起來,人口亦有所增長,更成爲海防要地。當時,明代在這裡設防,主要是爲了防禦南中國海一帶的海盜、日本來的『倭寇』、葡萄牙和荷蘭的侵略者。明朝中葉,廣東沿海有三路巡海備倭官軍。其中的中路『自東莞縣南頭城,出佛堂門、十字門、冷水角諸海澳』。佛堂門在香港地區,該地區顯然屬於中路的防禦範圍。


    明嘉靖42年(公元1563年),福建巡撫譚綸、總兵戚繼光奏請恢復設置水師城寨(簡稱水寨)舊制。在此之後,明朝政府在廣東的潮州、惠州、廣州、高州、雷州、瓊州等地設置了六個水寨。在廣州地區的爲南頭寨,防禦地區東至大屋,西至廣海r從嘉靖44年(公元1565年)起,南頭寨的軍事首長是一名參將。萬曆14年至18年(公元1586年至1590年)一度改爲由級別更高的總兵擔任。南頭寨舊額大小戰船五十三載,官兵一千四百八十六人。萬曆19年(公元1591年)以後,戰船曾增至一百一十二艘,小陸官兵及雜役曾達到二千零八人。該水寨轄有佛堂門、龍船灣、洛格、大澳、浪淘灣、浪白等汛地六處。每處汛地駐軍二百餘名。其中至少有佛堂門、大澳兩處汛地屬於今天的香港地區。


    現時香港一些地名開始在史籍中出現。據目前發現的史料,九龍的名稱最早見於明世宗嘉靖31年(公元1552年)應所著邊疆軍事志書【蒼梧總督軍門志】。香港島的名稱,最早見於明神宗萬曆年間(公元1573年至1619年)郭所著【粵大記】一書。該書所載的【廣東沿海圖】中,標有香港以及赤柱、黃泥涌、尖沙咀等地名。


    明朝嘉靖年間,南頭一帶發生饑民搶米暴動,鄉紳吳祚曾參與平息暴動。事件平息後,吳祚等向廣東海道副使劉穩請求在當地建縣。眾多官紳皆認爲當地離東莞縣治百餘里,管理不便,又常受「海寇」騷擾,紛紛附議。劉穩轉告粵督,奏准設立。萬曆元年從東莞縣劃出56里、7608戶、33971人,成立新安縣,縣治設在南頭。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起,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爲英國殖民地爲止,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另外,香港地區在明朝時盛產及出口香木。這種香木屬於莞香,又名女兒香,當年在廣東與江浙等地備受歡迎。王崇熙纂【新安縣誌】卷二【奧地略.物產】曾提及香港地區往昔出產香木的景況:「香樹,吧內多植之。東路出於瀝源,沙螺灣等處爲佳」。瀝源即今日新界的沙田等地,沙螺灣則在大嶼山西部。今日沙田白田村附近尚有名叫香粉寮的地方。直至清朝康熙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1662年-1684年),政府欲斷絕閩粵沿海人民與鄭成功的聯繫,實行沿海『遷界』三十至五十里的政策。香港地區的居民也被迫遷進內陸,使當地香業的凋衰。到雍正年間(公元1723年-1735年),在東莞又出了因承旨購求強索香杖的縣令,令種香人家砍樹逃亡。從此香木生產一蹶不振。


    據說,『香港』的名稱的由來就是因爲香木的盛產和出口。


   西方的東來     

    香港在中西外交關係史上也占一席位。葡萄牙將領安德拉德(Fernao Pires de Andrade)在1516年率船隊前往中國,並於翌年8月15日(明武宗正德12年7月28日)抵珠江口與明朝廣東地方官員接洽,是爲葡萄牙和明朝的第一次官方接觸。


    從明武宗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起,葡萄牙控制香港地區的屯門和后海灣達七年,並於當地立石柱,刻該國國徽於其上,以示占領。佛朗機人還在屯門建軍營、造火銃、設刑場、控制財物和人口。在廣東地方官員和北京中央的多番交涉不果o廣東巡海遣副使汪f遂親自督師驅逐。葡萄牙人據險抗守,以火銃轟擊明軍,並欲占據南頭城。汪f親臨前線,指授方略,用破船多載枯柴和乾燥的荻草,灌以油脂,因風縱火焚毀對方船隻;同時還用善游泳的人潛入水中,把對方的船鑿沉。汪f並得原本受聘於葡萄牙人的華人協助,照對方的辦法製造銅銃、火藥,以此轟擊佛軍,繳獲他們的大小銃二十餘管。殖民者拋棄部分船隻,乘三艘大船逃走。據【汪公遺愛祠記】說:屯門之役『於正德辛巳(1521年)出師,嘉靖壬午(1522年)凱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