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經濟網 明太祖朱元漳定都應天(今南京)後,開始大規模營建都城,從1366年至1386年,在原來城市基礎上建成皇城、府城和外城三重。在規劃佈局上,反映出明代突破傳統都城建設的觀念,獨具特色。
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南京城修建工程宣佈竣工。為了利用險要地勢進行防衛,南京城平面呈南北長、東西窄的不規則形狀。城周約67公裏,城垣高度大多為14~21米,基寬14米,頂寬4~9米。城基全部用石頭砌成,上砌特製的大磚,垛日13616個,開有13個城門,尤其是聚寶門最為宏偉壯觀。城牆內有藏兵洞個,可供三千士兵駐守。後又於都城外圍建外廓城,長 120公裏,很多是依天然地勢形成士壘城,外廓城牆早已被毀,都城城墒則保留至今。皇城在城東,平面呈方形,內有宮城。皇城以南北中軸線為主幹,自洪武門至承天門築有大街,東側有禮、戶、吏、兵、工五部,西側是五軍都督府。宮城內依中軸線建奉天、華蓋、謹身三殿與乾清、乾寧二宮,為皇帝舉行大典、處理朝政及居仕場所。城中心建有鐘樓、鼓摟,在雞籠山和聚寶山各自設有觀象台。鼓樓東南為當時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
南京的宗教建築亦很多,著名的有靈谷寺、報恩寺。天寧寺等,尤其是報恩寺內有一座九級玻璃寶塔,白天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夜晚點燈百餘盞,成為一大奇觀。(來源:插圖中國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