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91|回覆: 0

[史學] 明刻本【郡縣釋名】的初步研究 (2)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1-8-17 09: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三、地名淵源解釋的專門之作

   【郡縣釋名】以兩京十三布政使司(省)為綱,以府、州、縣為目,除少數地名"義未詳"外,對現有的1411個政區地名作了淵源解釋,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二十多個方面的內容,表列如下:

    表 1:【郡縣釋名】所釋地名的統計(略)

   詮釋地名淵源是傳統地名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但象【郡縣釋名】這樣全面解釋涵蓋整個國家現有政區地名的著作在此前則是絕無僅有的。據【明史•地理志】統計,萬曆中後期全國共有府州縣政區地名1583個。【郡縣釋名】所釋淵源之地名(尚不包括行文中對以往地名的詮釋),已占當時政區地名總數的89.1%。象這樣大量地、專門解釋地名淵源的著作,郭子章之前還不曾有過,【郡縣釋名】是第一部。
   郭子章解釋地名淵源,主要是依靠文獻材料,他在【廣東郡縣釋名序】中說:"予既草宇內郡縣釋名,惟兩粵未就,歸養稍暇,取二省郡國志足之",即是明證。他在書中大量引述了【詩經】、【山海經】、【禹貢】、【左傳】、【漢書•地理志】、【春秋盟會圖】、【水經注】、【括地誌】、【初學記】、【唐六典】、【史記索隱】、【通典】、【元和郡縣誌】、【元和姓纂】、【太平御覽】、【路史】、【元豐九域志】、【輿地廣記】、【通鑑地理通釋】、【玉海】、【輿地考】、【明一統志】、【大明會典】、【悟真篇】、【東皋雜錄】、【行宮雜錄】等文獻,這些書絕大部分仍然完好保留至今。而郭子章引述當時的方志更多,據不完全統計,書中引述的便有【豫章圖經】、【南昌府志】、【饒志】、【(廣信府)圖經】、【建昌志】、【新喻志】、【吉州圖經】、【蜀江志】、【四川總志】、【山西通志】、【會稽土地誌】、【(遼州)州志】、【上蔡縣誌】、【(武陟)邑志】、【(鄖陽府)郡志】、【(大竹)邑志】、【(嘉定州)州志】、【(安居)縣誌】、【廣東輿圖】、【(獨山州)志】、【廣寧志】等數十種之多,這些方志都是萬曆及其以前的作品,很少保存到今天,因而專就保存古代文獻而言,此書意義也是不小的。
   郭子章在憑籍文獻的同時,也非常注意親身見聞,作實地考察。他在自序中說:"予過兩都、齊、魯、燕、趙、吳、越、楚、蜀、五嶺之區,入國問名,獄究其義",即使"未經歷處",也是"稽之諜記、考之明哲",長期的考察使他形成了"凡過郡州邑城名,必審問之" 的習慣。他在書中也曾不止一次地提到親身考察的感受,前揭大足縣即是一例。又如,成都府溫江縣,"總志雲以江水溫潤也。予過溫江,詢之父老,雲溫水發源於岷山,至灌口,水在山谷中,其氣寒,至溫江而氣暖,故云溫江,其說近是。邑治東一里有溫泉,義亦如是"。嘉定州青神縣:"按【一統志】:蠶叢氏著青衣,勸課農桑,土人思而祀之,號青衣神,邑因名焉。或曰:青衣之野,蠶叢嘗主之,土人名其邑以寓思焉,義近之。予過青神,桑柘遍野,家勤繭絲,土人曰:他邑之柘葉苦,惟青神柘甘,故宜蠶"。又如襄陽府棗陽縣:"本漢蔡陽縣地,隋改棗陽縣,以棗陽村名也。【路史】棗作棘。予過棗陽,遍地種棗" 。郭子章曾經說道:"予守潮陽,從會昌入平遠,往來羊角水,山川甚奇。峭中有一岩,外狹內寬,名蕭帝岩,里人不知所為謂,蓋武帝避兵處也。史稱帝避屯揭陽山中,非今潮州揭陽也。【一統志】載吳析贛縣地置新都,晉改揭陽,即此。【雩都志】作梁武帝,誤矣" 。就這樣,他以親身所歷,考實蕭帝岩名稱的來歷,彌補了"里人不知所謂"的缺憾。實地考察,無疑大大提高了【郡縣釋名】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科學性。
   截止於萬曆四十年,明代新置布政使司(省)1、府19、州24、縣84。在這127個政區地名當中,【郡縣釋名】對119個作了解釋,占93.7%;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明史•地理志】分別只有41個和36個,分別僅占32.3%和28.3%。僅此而言,【郡縣釋名】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郭氏對一百多處明代新地名所作的釋名(詳見下表),如今已成了最為原始的史料,它在地名學史上的地位是其它著作無法替代的,應該引起學術界足夠的重視。

    表 2 明代新置政區得名的比較(略)
   
   誠然,作為明朝人解釋明朝地名,要比清朝人的解釋更為接近地名命名的原始含義。例如貴陽府貴定縣的得名,依【方輿紀要】和【明史•地理志】的說法,乃是割新貴縣和定番州地置,取兩地各一字合成縣名;然而,貴定縣是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郭子章平定苗民起義後析置並親自加以命名的,按照他本人的解釋,貴定乃"貴州底定之義也",是一個希望社會安定的美願地名。這顯然比縣名合成說更為真切、可靠。即使對於同一地名的闡釋,【郡縣釋名】也比他書更勝一籌,如江西泰和縣,【明史•地理志】云:"元太和州,洪武二年四月改為泰和縣",【方輿紀要】僅有"本朝改太為泰"一語(案顧祖禹所謂"本朝"係指明朝),郭子章則說:"舊稱太和,明朝改’太’為’泰’,以別於鳳陽、大理也","明改吉之太和為泰和,別於鳳陽、大理之太和耳"。原來,明初鳳陽、大理、吉安三府均轄有太和縣,為避免同名,才將江西吉安府的太和縣改成了泰和縣。郭氏在這裡還指出了改名的原因。
   再將【郡縣釋名】與【大明一統志】作一對比。【大明一統志】是英宗復辟後的天順五年(1461)修成的。由於它修得過早,很多明代晚期地名不可能容納進去;但是,即使就天順五年以前明朝新置政區而言,其地名釋名也沒有【郡縣釋名】詳備。從洪武到景泰年間,明朝新置布政使司(省)1、府9、州5、縣15共凡30個政區地名,【大明一統志】僅僅對四個地名作了釋名,其它一概付闕;倒是【郡縣釋名】僅缺鎮安縣的釋名而已,這部分政區地名釋名率達96.7%,因而是難能可貴的。
   更可貴的是,郭子章還直接參與了新置政區的地名命名。他巡撫貴州長達十一年之久,平定楊應龍叛亂是他的主要政績之一,平叛後曾向萬曆皇帝進呈【播平善後事宜疏】 ,認為"播州之名,其來已久;播之為字,番之有才者也,以故應龍阻兵",所以"播之為名,似當更易,伏乞聖載",建議將播州之地"改設郡縣","東、西可設二府,每府可設二三縣"。上疏內容為朝廷採納,於是置為遵義、平越二府。他在【四川郡縣釋名】遵義府下寫道:"萬曆二十七年端孫應龍叛,詔合四川、湖廣、貴州三省兵討之。予承乏巡撫貴州,遂協力,以二十八年平播獻俘,改土為流,一曰遵義府以隸蜀,一曰平越府以隸黔,遵義者,遵王之義也";又在【貴州郡縣釋名】平越府下云:"萬曆二十八年播平,總督李化龍會同子章、巡按宋興祖奏請分播地為二府,二十九年詔名遵義、平越,遵義屬蜀,平越屬黔。黔因有平越衛,今以衛屬府,為軍民府,故因衛名。"
   郭子章還積極推行中央政府的改土歸流政策。他寫到貴州思南府安化縣時說:"本水德長官司地,萬曆三十五年(1607)土司爭襲,子章題改土設流,名安化縣,遠人順安王化之義也" ;在石阡府龍泉縣下則云:"萬曆二十八年(1600),播酋寇龍泉,長官安民志死之;播平,子章及巡按宋興祖奏設為縣";又在安順府下云:"本安順州,萬曆壬寅(1602)子章題改為府";還在平越府黃平州下說:"萬曆二十八年播州平,貴州撫、按奏設為州,屬貴州。貴州山箐插天,獨黃平田壤平夷,頗似江南,故稱黃平";黃平州所屬的湄潭、甕安二縣也是萬曆二十九年(1601)平播後郭子章析置的,此二縣命名緣由,可從他詩中得知,【湄潭有感】:"湄潭潭畔水如眉,九曲縱橫似武夷",【甕安縣】:"蠻煙瘴雨一朝晴,瓮水安江兩地清" 。可見湄潭是以水得名,而甕安則是一個合成地名。由於郭子章長期擔任貴州巡撫,他命名或參與命名的地名如貴定、遵義、石阡、安順、黃平、湄潭、甕安等,至今仍是貴州省所屬的市、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