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39|回覆: 0

[國學灌水] 『空城計』是諸葛亮與司馬懿間的默契

[複製連結]
偷月 發表於 2011-10-25 13: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論劍歷史門戶網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首次北伐受挫,安排各路人馬退回漢中,正待自己抽身之際,不料,司馬懿大軍突然出現在城外幾十裏處,諸葛亮急中生智,兵行險招,玩了一手『空城計』,把司馬懿嚇跑了。
   
   
     在正史中,孔明見街亭敗績,北伐受挫,戰局已經對己不利,於是迅速撤回漢中,並沒有再空耗軍力。而曹魏方面,大都督曹真見已經打退蜀漢,也沒有苦追。當時,司馬懿更是遠在宛城一線,根本不可能出現在街亭或西城。【演義】為了貶低曹真,並強調司馬懿是諸葛亮的最大對手,硬是把司馬移位到了街亭前線。其實,司馬懿是在後來才頂替曹真出現在對蜀漢前線的。
   
   
     其實,『空城計』也有其說法來源。【三國志•諸葛亮傳】的注裏,記有一段郭沖講的小故事:『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率二十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裏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逼,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跡反追,勢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開四城門,埽地卻灑。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趣山。明日食時,亮謂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懿必謂吾怯,將有強伏,循山走矣。」候邏還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為恨。』史學界稱其為『郭沖三事』,後邊還有郭沖的『四事』和『五事』。這個郭沖是諸葛亮的粉絲,他講的故事都是盲目推重孔明的。這一段『郭沖三事』的情節,更是於史不符、於理不合,十分荒謬。當時就有人質疑:司馬懿如果真得到這樣的機會,把他圍住不就完了?
   
   
     連現在人也明白,派幾個神射手過去射諸葛亮,或者派一個小隊過去火力偵察一下,立即就可以拆穿諸葛亮的把戲,司馬懿不會愚蠢和膽怯到『扭頭就跑』的地步。
   
   
     這事情肯定是虛構的。問題是,羅貫中為什麼要這樣虛構呢?
   
     原來,【演義】中司馬懿的這個舉動,符合了他的身份與目的。他這次出兵,在曹真和郭淮看來,並不是幫他們,而是來搶功勞的。司馬懿此前在上庸幹掉孟達,已經立了首功;到街亭就破了馬謖,並先郭淮一步,取了列柳城,這次頭功也被他得了;如果在西城縣,司馬又撈到一個大的,拿下了諸葛亮,他就算全功了。
   
   
     下頭的仗還怎麼打?
   
   
     司馬懿功高震主,又搶了曹真的全部功勞,曹氏能放過他麼?
   
   
     司馬剛剛從被貶的狀態中恢復,立即便立不世全功,曹氏將沒法安置他,司馬的下場可想而知。所以,司馬需要諸葛亮繼續存在下去,就像【演義】中諸葛亮特地在華容道放過曹操一樣,這是一種權術。司馬需要在與諸葛的對壘中,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培植勢力,而不是一上來就跟草包曹真爭功,那樣只會再次賈禍。
   
   
     所以,【演義】中『空城計』之後的章節中,感覺到曹真對自己不滿的司馬懿,處處讓着功勞給曹真,自己則一再謹慎謙抑,勝則不求全勝,只要一步步小勝;敗則避免大敗,實力必須保全――套用眼下網遊的攻略,司馬懿其實是把諸葛亮當成了供自己練級、打裝備的BOSS。
   
   
     為將者,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按正常的戰爭邏輯分析,出動十五萬大軍,前後方圓百裏之內的虛實,都在大軍哨探耳目的監視之下,否則司馬懿敢到處亂撞麼?何況,司馬是非常狡猾的老狐狸。
   
   
     諸葛城中的虛實,應該都在司馬的算度之中。
   
   
     所以,兵臨城下時,他『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是在看孔明耍猴戲的醜態,而心裏笑他。次子司馬昭初生牛犢,不明進退的秘要,偏要替老爸點破。司馬懿嫌他年少輕狂,所以才要『教訓』一番。諸葛亮見司馬懿竟被自己『嚇退』,也覺意外,硬撐着得意炫耀一下。
在羅貫中筆下,這樣用心的細節,前後一定會有相似的小故事照應一下,作為提醒(此即『草蛇灰線』)。前面諸葛亮一戰而擒夏侯,卻不殺他,而是放了他,成全他『戴罪立功』,繼續瞎指揮,那是因為諸葛看透了夏侯。如今空城之下,司馬放過諸葛,讓他繼續帶兵(諸葛若被幹掉,蜀漢統帥必然換成魏延,因為當時蔣琬太年輕,姜維也還是無名鼠輩),這是因為司馬已經通過馬謖和孟達的下場,看透了諸葛。
   
   
     【演義】對諸葛搞掉孟達,也有明筆表現。歷史上,孟達錯判形勢,在給諸葛亮的信中,寫司馬懿將起宛洛之兵對付自己,不過宛洛在千裏之外,鞭長莫及,自己有充分時間準備叛亂。而【演義】中,這封信變成了諸葛亮寫給孟達的,擺明了是孔明在促使孟達誤判形勢。更妙的是,這二人的書信往來,被司馬懿截獲了,當時司馬的表現是『感嘆不已』,它對於孔明因小失大,因私廢公的做法,已經有了清晰的認識。
   
   
   
     後面,司馬懿做了兩件事,一是在陳倉佈置了郝昭,算定諸葛會來(正史上卻是曹真的功勞);二是回到朝廷,向曹睿奏道:『今蜀兵見在漢中,未盡剿滅,臣乞天下之兵併力收川,以報陛下。』這是在要軍權,立刻便被曹魏嫡系的尚書孫資制止了,稱只要曹魏謹守邊境,讓敵人『自相殘害』,吳、蜀可以不戰而勝。
   
   
     曹睿『大悟』,馬上就威脅性地問司馬懿:『此論如何?』司馬懿的野心被看穿,只好說:『此乃公論易安之理也。』此後,他就再沒有提過類似的要求,而且一直在裝孫子示弱、保持實力。
   
   
     總之,羅貫中在『空城計』前後所塑造的諸葛與司馬的策略對比,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這二人的性格所帶來的不同人生選擇:一個是強出頭,一個是有意示弱。諸葛亮在蜀漢內部是強勢,在對曹魏時,蜀漢卻是弱勢;司馬懿在曹魏內部是弱勢,但曹魏對蜀漢卻是強勢。司馬不愁勝仗,卻要擔憂自己的處境;諸葛不愁自己的地位,卻缺少勝仗為國家打開局面。相比之下,司馬懿的處境更難一些,所以他的應對也顯得更聰明,對後人更有借鑑價值。
    【演義】中的『空城計』雖然是虛構的,但在戰史上,卻有很多使用『空城計』戰術而成功的案例。
   
     據【左傳】記載,楚國令尹子元為了立功篡位,於公元前666年發大兵去攻打鄭國。楚強鄭弱,鄭文公在危急時刻,採納謀士叔詹建議,將城門大開,讓百姓任意出入,以為迷惑。楚軍統帥子元見狀,不敢貿然進入,便紮營等待時機。這時,風傳鄭的盟國齊、宋、魯等的援軍將馬上到達。子元害怕腹背受敵,連夜撤兵。為防止追擊,楚國軍隊撤離時,故意將軍營帳幕原封不動,留在原地。待鄭國探知楚軍已全部撤走,方知面對的楚軍營壘,原來也是空營。此戰,雙方空城計對空營記,都是 『無招勝有招』。
   
   
     西漢時,漢朝與匈奴交兵,李廣任上郡太守,抵擋匈奴南進。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帶人外出打獵,遇到三個匈奴兵的襲擊,宦官受傷逃回。李廣大怒,親自率領一百名騎兵前去追擊,殺了兩名,活捉一名,正準備回營時,忽然發現有數千名匈奴騎兵也向這裏開來。匈奴也發現了李廣,急忙上山擺陣,觀察動靜。李廣的部下非常恐慌。李廣低聲指揮說:『我們只有百餘騎,離我們的大營有幾十裏遠。如果我們逃跑,匈奴肯會追殺我們。如果我們按兵不動,敵人肯定會疑心我們有大部隊行動,他們決不敢輕易進攻的。現在,我們繼續前進。』到了離敵陣僅二裏地光景的地方,李廣下令:『全體下馬休息。』李廣的士兵卸下馬鞍,悠閒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戰馬在一旁吃草。
   
   
     匈奴大將十分奇怪,派了一名軍官出陣觀察形勢。李廣立即命令上馬,衝殺過去,一箭射死了這個軍官,然後又回到原地休息。匈奴見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後,李廣的人馬仍無動靜,匈奴卻慌張引兵逃了,李廣的百餘騎安全返回大營。
   
   
     又據【資治通鑑】記載,東晉隆安五年(公元401年)三月,有農民軍孫恩起兵謀反,攻打到海鹽城,時有晉將劉裕扼守海鹽。劉裕兵少,但他巧用計謀,夜裏在城中放倒旗幟,隱藏主力,次日天明,大開城門,並叫一些老弱在城牆上候着。孫恩軍見狀上前,問『守將哪裏去了』,老弱們說:『已經連夜逃走了。』於是,孫恩軍爭相入城,被劉裕奮起伏擊,孫恩軍大敗而逃。
   
     又如,唐朝時吐蕃強盛,一度攻陷唐的邊城瓜州,守將王君煥戰死。張守圭接替戰死的王君煥,正在修築城牆,敵兵又突然來襲。張守圭備戰不足,情急之下,讓將士們和他一道,坐在城上,飲酒奏樂,若無其事。吐蕃懷疑城中有備,不敢攻城就退兵了。
   
   
     這些使用『空城計』奏效的戰例,無一例外,都是在遭遇戰的情急之下,無可奈何而採用的『沒辦法的辦法』;對手也必須是對我方虛實不明,或心中有鬼,怕蝕老本,或乾脆是烏合之眾。只有這樣,才能夠用假象迷惑住對手。
   
   
     而像司馬懿這樣特地放對手一馬,以作為自己要挾軍權砝碼的,在戰史上也多有案例,其主角也無一例外,都是野心家,比如桓溫、劉裕、安祿山那樣的人。


        來源:論劍歷史門戶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