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69|回覆: 0

[國學灌水] 太監政治需要有文化的太監隊伍 揭秘太監學校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1-9-19 09: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新京報
古代中國,無論任何朝代,都不缺學校。有官學,有私學。但是,人們似乎從來沒聽說過專門給宦官辦的學校。有之,始於明朝。
明代的宦官,被稱爲太監。太監的學校,不是教太監們怎樣做太監的,跟其他學校差不多,就是學文化。據劉若愚的【明宮史】記載,明朝的內宮,設有內書堂,就是太監的學校。學校自宣德年間始創,也就是說,自永樂皇帝之後,宮裡就有了太監教育。學生是十歲上下的小太監,跟外面學校一樣,進門先拜孔夫子。老師由詞臣,也就是翰林們擔任,教學期間,從北安門出入。
教材依照程度深淺,有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神童詩,孝經,四書。幾乎跟外面的學校學的一樣。教學的時候,每日發給一大張印好的作業,上面有各種作業的形式,要學生斷句,仿寫,默寫,填空。如果有志於學的,則可以給另外的書自讀,範圍相當廣。顯然,這樣的學校,基本上跟外面的學校沒什麼區別,老師都是翰林,顯系近水樓台之故,外面的學校即使國子監,也沒有這樣強的師資配備。
惟一跟外面學校不一樣的地方,是太監學校的規矩特別大,懲罰極嚴苛。學校由大太監做提督,另派六到八位年長的太監做學長,凡是學生作業做得不好,背書背不下來,或者犯了學規,忤逆了師長,輕則由學長用戒尺打手心,重則在聖人面前罰跪。再重則罰在聖人面前,直立屈膝,雙手扳著雙腳,一點彎都不能打,稍不規則,就一頓戒尺亂打。這樣高難動作,要堅持一炷香的工夫。身體不濟的,一套懲罰下來,要吐上半日。
這樣的嚴師教出來的學生,似乎八股文是不必做了,但須會作詩,亂了韻,錯了平仄,都是不合格的。在宮裡,這些太監學生很受禮遇,在宮裡,學生們列隊行走,各衙門的太監都得拱手避讓,即使權傾朝野的司禮監也不例外,就跟外面的人們禮遇學生一樣。
到了清朝,雖然大多數的制度承襲明制,但太監學校卻一改舊觀,不再派詞臣做老師,不過派些筆帖式和書手這樣的低級官員和吏員糊弄一下,教太監略識幾個字也就算了,時間一長,太監學校也就不甚了了了。
明朝的皇帝,自朱元璋、朱棣以下,不知怎的,無論賢與不肖,都或多或少有點自閉,不樂意見人。而朱元璋定下的好制度,偏偏沒了宰相,皇帝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大事得管,小事也不能落,負擔特別重。負擔重,又自閉的皇帝,對身邊人的依賴,自然格外強。原來只安排伺候皇帝筆墨的司禮監的秉筆太監,七弄八弄的,就成了實際上替皇帝判公文的替身,皇帝的硃批,就成了太監批。
明武宗時代,太監劉瑾,就有『立皇帝』之稱,皇帝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干,而太監立在一邊,卻什麼都可以做。皇帝一高興,私自溜出宮去,宮裡就由太監頂班。該辦的事都得辦,當時拿不了主意批不了,可把奏章拿回家去,找明白人幫著參謀,回來再批。
太監是伺候人的,伺候人的人,如果伺候的對象是涉及政務的大人物,按道理說,多少識幾個字,還是必要的。但明朝的太監重任在肩,要替皇帝做皇帝,嚴峻的客觀形勢,給他們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有像王振那樣,做了地方的小教官,然後自宮進宮做太監的,皇帝一見,就喜歡得不得了,感覺比自家的親爹還親。但這樣豁出來的士大夫太少,所以,得從娃娃抓起。
於是,就有了高水平的太監學校。有明一朝,兩百多年,太監當家的歲月,至少有一半以上。所有史料,都貶低太監無文,顯然與事實不符。應該說,在多數情況下,太監們批的公文,大體上還過得去的。文理不通的,還真不多見。再說,那麼多的太監被派到地方做監督,監督這個,監督那個,沒兩下子,怎麼監督得來?即使東西廠,做特務,也得有文化,否則,很輕易就會吃人蒙了。
各個朝代,包括宦官之禍特別嚴重的東漢,實際上都沒有明朝的太監這樣囂張,在明熹宗時,魏忠賢居然成了九千歲,遍地的生祠。究其緣由,就是因爲明朝實際上是太監政治,皇權由太監代理,一群太監代理。這樣的太監政治,不可能沒有一支有文化的太監隊伍。否則,就是應付日常政務也應付不了,出壞,也成不了氣候。(張鳴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來源:新京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