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51|回覆: 0

[史學] 論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下最高權力的交接(1)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2-2-21 15: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衡量一種政治體制的成熟健全程度,一個重要指標是看最高權力能否順利而且高質量地繼承。順利,意味着沒有政治動盪、沒有流血乃至戰爭;高質量,指最高權力必須移交到能勝任治理國家重任的人手裏。
  在君主制社會,最高權力的繼承名義上是通過『皇位世襲制』進行,但實際上權柄經常被人乘機竊奪,繼承了皇位並不等於擁有了最高權力――君權,所以本文把着眼點放在『君權繼承』而不是『皇位繼承』上。
  一、選擇繼承人的兩難困境――『立賢』與固定順序繼承的衝突
  自公元前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君主制王朝夏開始,最高權力的『世襲制』代替了『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禪讓制』,也產生了如何在王室成員中選擇合適的接班人的難題。
  由於專制君權是一種不受制約的最高權力,它使得王朝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君主的個人素質。中國的君主制社會長達四千年之久,先後出現了幾十個王朝,沒有一個王朝是葬送在英明的君主手裏的。因此,『立賢』當然是最好的選擇――皇帝們自己都說,天下『有德者居之』嘛。
  但要具體確定誰是『賢者』,則是一件困難的事。
  1、『賢者』的標準不好確定。按主流意識形態儒家的標準來說,君主應該是人們道德的表率。但在嘴裏說的是儒家道德,實際行的是法家手段的『儒表法裏』的社會,一個『溫良恭儉讓』的皇帝會是一個『好』皇帝嗎?唐高宗李治以『仁孝』著稱,卻不分忠奸、懦弱無能,終被武則天架空,李唐宗室屠戮殆盡。李治是李唐王室的大罪人,這樣的儲君決不是君主們想要的。
  2、儲君作為一個被領導者表現得再好,也不等於他就會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即使象唐太宗李世民這樣親手選拔過無數能臣良將的『千古一帝』,在挑選繼承人時也犯過許多錯誤,遑論他人。何況儲君看君父的臉色行事,常常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不少暴君在當太子時就偽裝得很好,比如隋煬帝。
  3、沒有一個公開、公平的『選賢』過程,儲君是由君主根據自己的判斷決定的,『賢能』與否取決於君主的眼光。
  4、君主們並不是總以『社稷』為重,他們常常只憑個人喜好,甚至因寵愛某個后妃就想立其子為儲君。
  儘管『立賢』在實際操作上存在這麼多的困難,但還不是作為選擇儲君的標準被放棄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於,如果沒有一個固定的人力不能改變的選擇標準,王室成員就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坐上君主的寶座,而這種『努力』的結果往往就是王室內亂,自相殘殺。
  固定的繼承順序可能帶來一個不合格的君主,君權不能順利繼承則可能帶來動亂乃至戰爭。在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況下,君主們把王室的團結、王朝的穩定放在了第一位,正如中國最傑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所做的總結:立儲一事,最要緊的是要使臣民知曉,『太子之位』[1]不『可經營而得』[2]。
  至於那位『命裏註定』的君主是不是『嬰幼病弱、低能白痴、昏聵糊塗、暴戾狂狷、神經變態』[3],會不會『荼毒天下,為禍至巨』[4],就顧不了那麼多了。
  所以,在『立賢』與『固定繼承順序』之間,實際上並沒有選擇的餘地,而延續了四千年的君權繼承制度,居然就是這麼一個有如此重大缺陷的『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產物。
  歷朝歷代中,明朝執行固定繼承順序(嫡長繼承制)最堅決、最徹底,皇帝們基本能夠做到不為自己的偏愛所動,傳位嫡長子的自覺性最高,大臣們為維護這一制度更是不遺餘力。建文帝朱允傘⒑槲酰壑旄叱鬩緣粘に錚ㄗ櫻┑納矸菁濤唬而在老皇帝眼裏更有才能的永樂帝朱棣、漢王朱高煦落選,就證明了這一點。明朝其他皇帝的即位也都符合嫡長制原則(景宗在英宗被俘後即位,事出有因)。
  明朝堅決貫徹『嫡長制』收到了一定效果,體現在欽定的接班人都能比較順利地繼承最高權力上(建文帝其實也繼承了除北京外的全國的最高權力達三年之久),這是比前代好的一面。但『嫡長制』的初衷――明確繼承順序以杜絕皇室成員爭位――卻沒有完全實現。終明一世,有燕王朱棣、漢王朱高煦、安化王朱x、寧王朱宸濠先後造反。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