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51|回覆: 0

[史學] 清史研究八十年 (1)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1-12-27 15: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歷史網
自從1912年清王朝被辛亥革命運動推翻以後,有清一代268 年的歷史就成為史學研究的對象,清史開始成為中國歷史學的一個斷代分支。

    80多年的清史研究,經歷了一個艱難而又重大的發展變化過程。開始,研究清史似乎不被人們看成是一門學問,清史研究的隊伍很小,成果自然也很有限。現在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清史這個領域,吸引了愈來愈多的國內外史學家們的研究興趣,研究隊伍迅速擴大,學術活動十分活躍,科學成果也日新月異。在歷史學的範圍內,雖不敢說清史已經成為一門顯學,但如果說清史研究是中國歷史學中最有生氣、發展最快的一門斷代史,大概是不算過分的。

    這個變化是怎樣產生的呢?

    首先是這門學科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清朝是中國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的最後一個王朝。在這個王朝統治時期,中國經歷了在世界範圍內由先進到落後的歷史轉折,經歷了由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歷史轉折,也經歷了由中世紀到近代社會的歷史轉折。正是在這種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中,蘊含了極為豐富的歷史內容,也同今天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了緊密的聯繫。不僅今日之版圖疆域及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人口基數奠定於清朝,而且當代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民族關係等諸多方面問題,也大都由清朝演化、延伸而來。可以說,要深刻了解中國的國情,離不開對清代歷史的科學認識。清史研究具有極為強烈的現實意義。

    正因為如此,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清史研究給予了極大的關注。1941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改造我們的學習】這篇著名報告中,就提出了『對於近百年的中國史,應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無組織的狀態』的號召。他所說的『近百年的中國史』,其中就包含了70餘年的晚清史在內。新中國誕生不久,董必武同志提出要修兩部史,一部清史,一部中國共產黨黨史。1957年至1958年間,周恩來總理曾專門找到著名歷史學家、當時的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商議建立清史研究機構,以為修清史作準備的事。1963年,三年經濟困難剛剛過去,毛澤東主席就邀集范文瀾等幾位歷史學家,討論纂修清史的問題,後來還專門成立了清史編纂委員會,以推進這項工作。只是由於不久以後『文革』發生,這項工作才擱置下來。粉碎『四人幫』之後,有人給鄧小平同志寫信,建議恢復清史編寫工作,小平同志極表贊成,正是在他的直接關懷下,把修清史列入了國家社科研究『六五』規劃。

    就清史研究本身而言,今日取得的成就和達到的初步繁榮,是幾代清史研究工作者不懈努力和持續奮鬥的結果。

    本世紀初,對於清史研究來說,有兩件值得一提的大事,其一是【清史稿】的編纂,再一個就是清內閣大庫檔案價值的發現。

    【清史稿】修於1914年至1927年間。修撰者大多是清朝遺老,由於他們站在清朝封建統治者立場上寫書,所以從觀點到史事的取捨褒貶,有很多錯誤和不妥之處。編纂體例和史料搜集,也存在着不少問題。但不管怎樣,它畢竟是第一次對有清一代的歷史作了比較系統的梳理和總結,我們固然不能指望依靠它去正確認識清代歷史,但這部書終究為研究清史提供了重要的歷史線索和歷史資料。從某種意義上說,【清史稿】的編纂完成,實際意味着中國古代正史編纂傳統的終結。

    如果說【清史稿】結束了過去的話,那麼,清內閣大庫檔案價值的發現和歷盡艱辛終於將它大體保存下來,則為清史研究開闢了一個美好的未來。這批檔案,內容之豐富,數量之巨大,反映清代社會生活之全面,是任何其它歷史時期的歷史資料所無法比擬的。這個可貴的文化學術寶藏,不僅屬於20世紀的研究者,而且將遺惠於未來一代又一代的學人;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堪稱全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羅振玉慧眼識別檔案的價值,並為搶救檔案作過特殊貢獻。就此而言,這位老先生實在功不可沒。

    前面說過,在開始的一段時間裏,清史研究是一個很少有人問津的領域。但有兩位先生始終堅持在這個冷清的園地裏辛勤地耕耘,並且取得了拓荒性的成果,他們就是蕭一山和孟森。蕭一山著有【清代通史】,孟森著有【明清史講義】。尤其是後者,對清前史和清代重大歷史事件的研究和考證,為清史研究的深入作了許多奠基性的工作。在回顧清史研究的發展過程時,這兩部著作是不應該略而不提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