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文摘 司馬遷祠墓
坐落在韓城市南10公裏芝川鎮的韓奕坡懸崖上,始建於西晉永嘉4年。1982年2月,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位。司馬遷祠墓建築自坡下至頂端,依崖就勢,層遞而上。登其巔,可東望滔滔黃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長城,北觀芝水長流,可謂山環水抱,氣象萬千。壯觀的自然形式和秀麗的風光,映襯出司馬遷的高尚人格和偉大的業績。
祠墓建築群自下至上迭有坊矗立。坡下東北方豎一木牌坊系清代重建,上書『漢太史司馬祠』六個大字。由此沿坡上行,經太公廟至岔道口,坡南有平台之地,建有新遷的元代建築『禹王廟』、『彰耀寺』、『三聖廟』等,現已闢為展室。自岔道而上,又有一牌坊,系元明建築物,上書『高山仰止』四字,喻司馬遷德高如山,世人至為敬仰,從此迤邐而上,牌坊上書『河山之陽』四字,語出【太史公自序】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走完99級台階登道就進入了祠院,祠院大門上書 『太史祠』寢宮,古柏參天,環境幽靜,置身其中,如登青雲,如臨仙境。
司馬遷留給後人的啟示
中國歷史悠久,史籍浩如煙海,歷史內容豐富多彩,歷史人物風姿萬千。我們中華民族有一部令子子孫孫為之驕傲、為之神往的歷史。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面對悠久而豐富的歷史,究竟怎樣去了解它、認識它並從中獲得教益,受到啟迪與鼓舞?這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了。看來,怎樣讀史,確是值得認真思考、認真研究的。依我的膚淺看法,首先是了解和認識最基本的歷史事實和歷史過程,其次是着眼於從歷史中獲得思想上的啟示。這種啟示,一是可以通過對歷史事實和歷史過程的認識而獲得,一是可以從歷代史學家對歷史和史學的評論中去發掘。這兩個方面都很重要,而對於後一個方面我們似乎還有許多事情可做,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去深入思考。
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有責任感的、有成就的史學家,都會以他們的心血凝聚起來的思想,留給後人許多有益的啟示。對此,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太史公司馬遷。司馬遷寫的【太史公書】--後人稱作【史記】,一方面展示了他那時的一部輝煌的中國通史,一方面凝聚了他對史學和歷史的深刻的理解與認識。2000多年來,讚嘆它、研究它的人不絕於時,證明它有巨大的魅力和不朽的地位。對於這樣一部宏偉的歷史著作所展示的歷史長捲來說,在歷史運動中的個人,都扮演着怎樣的角色呢?這些角色和他們所活動的歷史舞台及其背景,對今天的人們有些什麼樣的重要啟示呢?對於這樣的問題,不同時代的人都會有他那個時代的思想範圍內的一些認識,而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人也會有屬於他那個領域或視角範圍內的一些認識,這是一部說不盡的"史家之絕唱"。儘管如此,在太史公的深邃的思想領域中,必有一些最根本的、對不同時代的不同的人們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思想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