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11|回复: 0

[史学] 沈志华:冷战史学界的一面旗帜

[复制链接]
偷月 发表于 2008-3-21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文摘
沈志华,男,1950年出生,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冷战史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
1963-1966年,北京四中(初中)毕业,1979-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专业(硕士)肄业,1982年肄业后离开学术界,到南方经商,故没有任何学历和学术职称。1991年返回北京,成立民间历史学研究机构,并在中国史学会下设立“东方历史研究出版基金”,一方面资助史学专著出版和其他学术活动(已经资助出版史学专著70余部),一方面继续从事苏联史、中苏关系史的研究。
1996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史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史学会理事;1998年被北京大学历史系聘为兼职研究员,为研究生讲课;2000年被中国人民大学聘为兼职教授,为研究生讲课;2001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聘为兼职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所聘为名誉研究员。
沈教授以其勤奋、执著和对历史的挚爱书写了中国史学界的传奇,现如今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冷战史学界的一面旗帜,甚至也成为了许多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
沈教授笔耕不辍,著书立说,这些学术作品问世以后无不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以下是对其部分论著(1994年以来)的介绍:
论文
1.《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概念及其它》(14000字),载《未定稿》1979年第5期。《哲学研究》1979年10月增刊、《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资料》1979年第12期转载
2.《关于民族问题两个历史趋向理论的学习笔记》(9100字),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80年第9期(合作)
3.《新经济政策――列宁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9000字),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81年第5期
4.《关于历史研究方法论的一点看法》(6000字),载《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2期。1981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摘要转载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性辨析》(12000字),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5期。《未定稿》1981年第7期转载
6.《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农村土地关系》(16000字),载《世界历史》1982年第2期
7.《论新经济政策初期合作社的性质和作用》(9000字),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82年4期
8.《浅谈历史与现实的关系》(13700字),载《世界历史》1983年第6期(合作)
9.《关于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断限问题》(8000字),载《苏联东欧问题》1986年第4期     10.《新经济政策与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21800字),载《管理世界》1987年第4期
11、《试论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富农问题》(12000字),载《世界历史》1994年第4期,S002
12、《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目标和结果》(19000字),载《历史研究》1994年第5期,S001
13、《20年代苏联对待富农政策的演变》(14000字),《世界历史》1995年第1期,S002
14、《美国是怎样卷入朝鲜战争的?》(12000字),载《世界历史》1995年第3期,S003
15、《50年代初美国对台政策的酝酿和武装侵占台湾的决策过程》(18000字),载《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5期,004
16、《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26000字),载《党史研究资料》1996年第1期,英译文收入Xiaobing Li and Hongshan Li ed.,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New Cold War History,New York,1998。S013
17、《毛泽东派兵入朝作战的决心――就10月2日电报答俄国学者质疑》(10000字),载《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2期。英译文发表于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ulletin,Issues 8-9,Winter 1996/1997。S016
18、《周恩来赴苏谈判的目的和结果――关于1950年10月中苏会谈问题的争论》(9600字),载《党史研究资料》1996年第4期。S017
19、《越过三八线: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战略决策》(20000字),载《世界历史》1996年第5期。55-66,S006
20、《中苏联盟与中国出兵朝鲜――对中国与俄国材料的比较研究》(28000字),载《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5期、1997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4期转载, S015,
21、《从大国合作到集团对抗――战后斯大林对外政策的转变》(24000字),载《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6期(合作)(合作)55-66,S019
22、《朝鲜战争研究综述――新材料和新看法》(30000字),载《中共党史研究》1996年第6期、1997年第1期85-89,S020
23、《三八线的由来及其政治作用》(8000字),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57-60,S007
24、《中苏条约与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25000字),载《党史研究资料》1997年第9期1-17。英译文发表Journal of Cold War Studies,Vol.2,No.2,2000。S021
25、《中苏同盟条约谈判:愿望和结果》(27000字),载《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2、3期;《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4期(合作)S028
26、《俄国档案文献:保管、解密和利用》(17000字),载《历史研究》1998年第5期。136-149,S032
27.《中苏结盟与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1944-1950)》(资料)(45000字),载《党史研究资料》,1999年第2期,S040-2。
28、《中苏结盟与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1944-1950)》(28000字),载《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S040-1
29、《对1948年苏南冲突起因的历史考察――来自俄国及东欧国家解密档案的新证据》(30000字),载《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5-26,S041
30、《论1948年苏南冲突的结果――南斯拉夫是如何走上独立道路的?》(22000字),载《世界历史》1999年第5期。13-24,《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1期转载。S042-1
31、《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25000字),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1期28-39,S044
32、《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苏联空军》(8000字),载《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2期。69-74,S045
33、《中美和解与中国对越外交(1971-1973)》(12000字),载《美国研究》2000年第1期。98-116。S049-1
34、《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真相》(12000字),载(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2000年2月号S050
35、《论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和得失》(15000字),载(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2000年10月号。S056
36、《对中苏同盟经济背景的历史考察》(20000字),载《党的文献》2001年第2期。S051
37、《建国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基本情况》(40000字),载《党史研究资料》2001年第3、4、5期。S052-1
38、《1950年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24000字),载《历史研究》2001年第2期。日译文发表(岩波书店)《思想》2001年8月号;英译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2年第3期;俄译文发表在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远东问题),2004,№2。S063
39、《1953年朝鲜停战――中苏领导人的政治考虑》(22000字),载《世界史》2001年第2期。2-18,《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2期转载。S062
40、《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基本状况及政策变化》(20000字),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6期转载;英译文发表在Russian History,Vol.29,Nos.2-4。《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3期转载。S067-1
41、《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作用和影响》(19000字),载《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2期。《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3期转载S067-2
42、《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生活及工作条件》(19000字),《中共党史资料》总82期,2002年5月S067-3
43、《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及其目标――兼论冷战形成的概念界定》(23000字),载《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172-187,S066
44、《赫鲁晓夫与苏联归还旅顺基地》(18000字),载《党史研究资料》2002年第9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8期转载。S075
45、《赫鲁晓夫、毛泽东与中苏未实现的军事合作――关于远东防空协定、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问题的再讨论》(24000字),载《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5期。英译文见HPH网站,2003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将摘要转载。S077
46、《对50年代苏联援华贷款的考察》(16500字),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3期。S068
47、《苏联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反应及其结果――关于中苏分裂缘起的进一步思考》(27300字),载《中共党史资料》2003年第1期,第118-139页。S079
48、《冷战史新研究与档案文献的收集和利用》(18000字),载《历史研究》2003年第1期,第140-150页。S071-1
49、《中朝在韩战期间的矛盾、分歧及其解决》(32000字),载《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台北),第40期,2003年6月,第55-98页。英译文见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ulletin,Issues 13/14,Winter 2003/2004。S065
50、《援助与限制:1950年代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16800字),载《历史研究》2004年第3期。S083
51、《1958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是否告知苏联?――兼谈冷战史研究中史料的解读与利用》(11500字),载《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3期。S096
52、《关于中苏条约谈判研究中的几个争议问题――再谈冷战史研究中史料的解读与利用》(23900字),载《史学月刊》2004年第8期。S097
53、《寻找档案文献,探索历史真相――我在外交部档案馆的点滴收获》(18000字),载《党史研究资料》2004年第3、4期。S101
54、《静下心来看档案,踏踏实实做学问(笔谈)》(3200字),载《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S098
55、《以苏为鉴:毛泽东对苏共二十大的最初反应和思考》(64000字),载纪宗安主编:《暨南史学》第3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S100
56、《中央情报局对中国局势的评估和预测(1958-1959年)》(36000字),载李丹慧主编:《国际冷战史研究》第1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S108
57、《苏共二十大、非斯大林化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51000字),载李丹慧主编:《国际冷战史研究》第1辑,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S103
58、《1956年10月危机:中国的角色和影响――波匈事件与中国研究之一》(46000字),载《历史研究》2005年第2期。《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3期摘编,S099
59、《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对日和约问题――东亚冷战格局形成的三部曲及其互动关系》(25000字),《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S107
60、《中苏同盟破裂的直接表现与内在逻辑――对中央情报局“国家情报评估(NIE)”的评估》(20000字),载《国际观察》2005年第5期,S105
61、《档案:还原历史的真相》(3200字),载2005年11月28日《北京日报》19版(文史专刊),S111
62、《中共八大为什么不提“毛泽东思想”》,《历史教学》2005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3期转载,S112
63、《对日和约与朝鲜停战谈判》,《史学集刊》2006年第1期,S113
64、《1956年初中共对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38000字),《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载陈永发主编:《两岸分途:冷战初期的政经发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6年,S104
65、《1956年的波兰危机与中波关系――来自中国的档案文献和内部报道》,《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3期,S11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外交》2007年第1期转载。
66、《中国对东欧十月危机的反应和思考――“波匈事件与中国”研究之二》,《史学月刊》2007年第1期,S114,《中国现代史》(报刊复印资料)2007年第5期转载。
67、《试论中苏同盟破裂的根本原因――兼谈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结构性弊病》,《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2期,S119
68、《中苏合作与1957年莫斯科会议的召开》,《二十一世纪》2007年6月号,S110香港
69、《斯大林、毛泽东与朝鲜战争再议》,《史学集刊》,2007年第1期,S128
70、《从波匈事件到反右运动》,章诒和编:《五十年无祭而祭》,香港:星克尔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71、《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年莫斯科会议》,《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S110
72、《关于1957年整风和反右运动起因的历史考察》,《社会科学》2008年第期,S120
论文(外文)
1、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Russian and Chinese Versions of Mao's 2 October 1950 Message to Stalin on Chinese Entry into the Korean War: A Chinese Scholar's Reply,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ulletin,Issues 8-9,Winter 1996/1997
2、China Sends Troops to Korea: Beijing’s Policy-Making Process,Xiaobing Li and Hongshan Li ed.,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New Cold War History,New York,1998
3、Sino-Soviet Relations and 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 Soviet Strategic Goals in the Far East in Early 1950,Journal of Cold War Studies,Vol.2,№2,2000
4、苏联与朝鲜战争(韩文),(韩国知识工作所)《北朝鲜研究评论》2000年第3卷第1期
5、中国出兵朝鲜决策评估(韩文),(韩国新亚细亚研究所)《新亚细亚》2000年第7卷第2期
6、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日文),(日本岩波书店)《思想》2001年8月号
7、Interests Conflicts and Their Solution during the Talks on the Sino-Soviet Treaty of 1950,Social Sciences in China,Vol.16,№3,2002
8、A Histo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Issue of Soviet Experts in China: Basic Situation and Policy Changes,Russian History,Vol.29,Nos.2-4,2002
9、Khrushchev,Mao Zedong and the Unfulfilled-Soviet Military Cooperation,Social Sciences in China,Vol.20,№3,2003
10、Столкновение и у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е интересов в процессе переговоров китайско-советском Договоре 1950 года,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2,2004(1950年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
11、Sino-North Korean Conflict and Resolution during the Korean War: A Case Study of Socialist Camp Relations During the Cold War,in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ulletin,Issues 14/15,Winter 2003/2004
12、Некоторые проблемы китайско-совет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 в 50-х годах,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2004,№5(50年代中苏关系若干问题)
13、The Great Leap Forward,the People’s Communes and the Rupture of the Sino-Soviet Alliance,Social Sciences in China,Vol.26,№2,Spring 2005
14、China’s Role and Influence in the Incidents in Poland and Hungary in 1956,Social Sciences in China,Vol.26,№3,Summer 2005
15、Rola Chin w rozwiazaniu kryzysu pazdziernikowego 1956 r. Analiza postawy Chin wobec wydarze w Polsce i na Wgrzech ,Polski Przegld Dyplomatyczny. Dwumiesicznik Tom.5, nr. 4 (26) lipiec - sierpie 2005,s.35-102。 (Vol.5). no.4 (26) ,July - August 2005
16、The Peace Treaty with Japan and the Armistice Talks in Korea,Social Sciences in China,Vol.27,№4,Winter,2006,对日和约与朝鲜停战谈判,
17、Kryzys w Polsce1956 roku i stosunki polsko-chiskie widziane z Pekinu(1956年的波兰危机与中波关系),Rowinski J.(red.),Polski Pazdziernik 1956 w Polityce Swiatoorocj,Warszawa,2006。(波兰文)
18、Sino-U.S. Reconciliation and China’s Vietnam Policy,Priscilla Roberts(ed.),Behind the Bamboo Curtain:China,Vietnam,and the World beyond Asia,Washington,D.C.: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pp.349-369,中美缓和与中国对越政策
19、The Japanese Peace Treaty and the Korean Truce Negotiations,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2007,No.1
20、中ソ同盟の决裂:原因と结果,《法政理论》,第40卷 第2号,2007年12月
专著
《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36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朝鲜战争揭秘》(23万字),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5年
《毛泽东、斯大林与韩战》(25万字),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
《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50万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苏同盟的经济背景:1948-1953》(8万字),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中心,2000年
《斯大林与铁托――苏南冲突的起因及其结果》(33万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32万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40万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2007年再版
编著论文集
《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印,1996年
《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合作)
《冷战时期的苏联与东欧关系》(教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来自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合作)
《贺齐世荣先生八十华诞学术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主编:《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
主编:《史学新书评(2000-200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档案和文献资料
《苏联共产党九十三年――苏共历史大事实录》,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合作)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苏关系的俄国档案文献》,载《世界历史年刊》1997年号
《关于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会谈:俄国档案文献》,载《国外当代中国研究动态》1997年第1期
《关于1949年刘少奇访苏的俄国档案文献》,载《党史研究资料》1998年第2期(合作)
《关于斯大林与蒋经国谈判的俄国档案文献》,载《近代史资料》1998年3期
《关于1950年中苏条约谈判的部分俄国档案文献:条约》,载《中共党史资料》总67辑,1998年9月
《关于1950年中苏条约谈判的部分俄国档案文献:会谈》,载《党史研究资料》1998年第4期
《关于苏芬战争的俄国档案文献》,载《世界历史》1998年第6期
《关于苏日关系正常化谈判的俄国档案》,载《俄罗斯研究》2001年第2期
《〈季米特洛夫日记〉中有关中国革命重大事件的记述》,载《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5期(合作)
《建国前夕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部分俄国档案》,载《党的文献》2002年第1期、第2期
《关于在华苏联专家问题(俄国档案文献选编)》,载《中共党史资料》,总82、83辑,2002年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34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执行总主编)
《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3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丛刊,2003年7月
《关于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俄国档案文献(1953-1959)》,载《国际冷战史研究资料》第1辑,2003年
《关于溥仪引渡回国的俄国档案文献》,载《国际冷战史研究资料》第1辑,2003年
《关于朝鲜停战的俄国档案选编》,载《中共党史资料》2003年第4期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是如何出笼的――俄国解密档案》,载李丹慧主编:《国际冷战史研究》第1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回顾与思考――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若干问题》(王亚志回忆、沈志华和李丹慧整理),《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第1、2、3期和《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1、4期连载
沈志华收集和整理:《苏联驻朝军政府:俄国档案原文复印件汇编》第1-10卷,CZD,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2006年
沈志华收集和整理:《苏联历史:俄国档案原文复印件汇编》第1-27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2004年
沈志华、李丹慧收集和整理:《中苏关系:俄国档案原文复印件汇编》第1-19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2004年,
译作     《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与非洲的社会主义》(英文),《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资料》1980年6月第36期     《克瓦米"恩克鲁玛与非洲革命》(英文),载《世界历史译丛》1980年第6期     《苏联史学中的新经济政策问题》(俄文),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81年第12期
《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朝鲜战争的政策分析》(英文),载《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6期
《对此应该畏惧吗?――朝鲜战争内幕》(俄文),载《党史研究资料》1995年第12期
《苏联在朝鲜的目标与朝鲜战争的起源》(英文),载《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6年编印
《朝鲜战争问答录》(英文),载《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6年编印
《朝鲜战争与斯大林的外交》(英文),载《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6年编印
《进攻还是不进攻?――1949年的朝鲜局势》(英文),载《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6年编印
《斯大林、毛泽东、金日成与中国的朝鲜战争》(英文),载《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6年编印
《消除朝鲜的分裂》(英文),载《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6年编印
《刘少奇给联共(布)中央和斯大林的报告》(俄文),载《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合作)
编写教学、资料
北大教材: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冷战在亚洲的兴起
北大教材: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及其目标
北大教材:情报局史料
北大教材:1948年苏南分裂的原因和结果
北大教材:苏南分裂的史料
沈教授很注重学术交流与讲座
曾于1995年8月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第18届国际史学大会;
1996年
1月参加在香港大学召开的“冷战在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做专题发言:“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
5月率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历史档案课题组赴俄国收集档案文献;     10月参加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召开的“中美关系:旅美中国学者的看法”学术讨论会,并做学术报告:“中美关系研究:新材料和新视角”;
1997年
6月率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历史档案课题组赴俄国收集档案文献;     10月在北京主办“冷战与中苏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做专题发言:“中苏同盟与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
1998年
1月在北京与首都师大合作组织“冷战与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研讨会;
12月至1999年2月赴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做访问学者;
1999年
8月在桂林组织冷战史专题会议,有国外学者参加,会后出版论文集:李丹慧编:《北京与莫斯科:从联盟走向对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1月参加在韩国仁川大学召开的朝鲜战争讨论会,并做学术报告:“苏联与朝鲜战争”;
12月参加在北京召开的“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做专题发言:“建国前夕中共与苏联的经济关系”;
2000年
1月参加在香港大学召开的“中国、印度支那与越南战争”学术会议,并做专题发言:“中美和解与中国对越外交(1970-1973)”;
2-5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大学服务中心做访问学者;
8月在成都组织冷战专题国际会议,会后出版论文集:章百家、牛军编:《冷战与中国》,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10月在丹东主办中韩双边学术讨论会“冷战与朝鲜半岛的分裂和统一”;
2001年
3月参加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举办的“十年国际冷战史研究”成果介绍会,代表中国学者介绍中国的研究情况;
3月赴日本中央大学、早稻田大学作学术报告“冷战史研究在中国”;
6月参加美国蒙大拿大学召开学术会议“冷战:中美史学家的对话”;
10月参加在韩国汉城举行的学术会议“朝鲜战争:停战及其国际因素”;
2002年
3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作学术报告“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的起源”;
5月参加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20世纪苏联在全球的影响”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苏联专家在中国”;
6-8月赴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并在该所及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做学术报告。
8月在福建武夷山组织“冷战与中国周边关系”国际研讨会,会后出版论文集:牛大勇、沈志华主编:《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
11月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作访问学者,并参加学术会议“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学――挑战与思考”,提交论文为“冷战史新研究与档案文献的收集和利用”。
2003年
3-8月赴香港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项目:冷战与中苏关系。
3月参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与美国北约华约平行史项目在北京联合举办的“20世纪60-80年代中国同东欧国家关系历史回顾”国际研讨会。
3月出席俄罗斯驻华使馆举行的学术报告会,并发表讲演“1950年代中苏关系若干问题”,讲演稿俄译文发表在《远东问题》2004年,№2。
2004年
10月赴华盛顿出席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召开的专家论证会:中央情报局1948-1976年对中国形势的评估和预测。
11月赴台北出席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召开的“50年代的中国”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956年的中共知识分子会议”。
12月赴东京与日本冷战史研究会举行工作会晤。
2005年
1月赴东京,参加日本中央大学主办的“现代化与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国际会议,并提交论文“对日和约与朝鲜停战谈判”,会后赴北海道等地参加日本外务省学术考察
4月赴香港科技大学做学术讲演“毛泽东、赫鲁晓夫与中苏分裂”
2005年
6月6-9日,南昌大学和旅美华人历史学家协会主办,“中美关系与中国外交”,南昌
10月赴波兰、匈牙利进行学术考察,收集档案资料
11月24日在香港科技大学做学术报告“中苏同盟条约: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争斗”
11月28日在香港科技大学做学术报告“中国出兵朝鲜:共和国的第一次战争”
12月1日在香港科技大学做学术报告“波匈事件与中国:中共走上世界舞台”
2006年
9月23-24日,赴匈牙利布达佩斯参加“1956年的危机及其影响”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论并做学术报告“毛泽东与苏联出兵匈牙利”
10月9日,在意大利罗马大学参加“毛泽东与中国研究”学术会议,做讲演:毛泽东与中苏分裂
10月10日,在意大利葛兰西学院做学术讲演:毛泽东与中国外交
10月12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做学术讲演:冷战研究在中国
10月19日,赴波兰华沙参加“国际关系中的1956年波兰危机”国际学术会议,提交论文并做学术报告“波兰十月危机与中波关系”
12月17-18日,参加上海“史华慈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并作学术报告“关于1957年整风和反右运动的历史考察”
12月20-21日,参加上海“冷战转型:70-80年代的中国与世界” 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并作学术报告“中苏同盟破裂:原因和结果”
2007年
1月24日在日本中央大学做学术报告:冷战史研究在中国
1月25日在如本新来笱ё鲅术报告:毛泽东与整风反右运动
3月2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学术会议:学术空间与历史文化研究
3月12日在华东师范大学接待新加坡大学亚洲中心学者,讨论共同开展“冷战在亚洲”的研究项目
3月15日在复旦大学参加日本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学术会议“周边国家如何看中国”,并做主题发言:中苏关系中的蒙古问题――1945-1950年围绕蒙古独立的外交争斗
4月13日参加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的学术会议“世界历史中的文明/文化交流”,并做大会发言:从“联合政府”到“全盘苏化”――斯大林的冷战与苏联对东欧政策的演变。
6月27-28日参加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中心举办的“冷战在亚洲”国际园桌会议,并做主题发言:亚洲冷战研究与中国的档案文献
6月29日至7月4日在马来西亚访问,在新纪元学院和华社研究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并与原马共人员座谈
承担科研课题情况
2005年5月,承接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点科研课题:编写中苏关系史纲(子课题),已于12月完成。
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与中苏同盟研究”(项目批准号:05BSS005),结项日期2008年5月。
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的重大研究课题“苏俄史研究”( 项目批准号:05JJDGJW040),结项日期2008年6月。
2006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冷战时期美国重大外交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06JZD0013),结项日期2009年12月。
2007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美国对华情报评估解密档案的整理与研究”,预计完成日期2007年12月。已获批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