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光明日報 【遼史】,元脫脫等撰,記載契丹族建立的遼朝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主要記述遼朝二百餘年史事,兼及立國前之契丹及遼亡後所存之西遼。
金滅遼之後,曾兩次纂修【遼史】,但皆未刊行。入元後,因體例問題,延至元末方決定『宋、遼、金各為一史』。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元順帝詔修遼、金、宋三史。【遼史】由丞相脫脫掛名任都總裁,鐵睦爾達世、賀惟一、張起岩,歐陽玄、呂思誠、揭菟刮總裁官,廉惠山海牙、王沂、徐m、陳繹曾分撰。次年三月,全書即告修成。
元修【遼史】主要是以遼代耶律儼【遼朝實錄】和金代陳大任【遼史】為基礎,並參考南宋葉隆禮【契丹國志】等資料剪裁編排而成的。【遼史】共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紀三十卷、志三十一卷、表八卷、列傳四十五卷及國語解一卷。其志、表多有特色,志設營衛、兵衛、地理、曆象、百官、禮、樂、儀衛、食貨、刑法等十志,新創【營衛志】,記載了契丹營衛概況、部族的建置和分佈等。表設世、部族、屬國、皇子、公主、皇族、外戚、游幸等八表,形式簡明,內容豐富,節省了大量篇幅。另設【國語解】,譯解書中用契丹語記載的官制、物產、部族、地名、姓氏等,為後世保留了珍貴的契丹語言文字資料。
由於修史之時距遼亡已久,史料散失嚴重,再加上史官用力不足,未作認真的考訂核校,不到一年就草草成書,因此【遼史】的缺陷在二十四史中是比較嚴重的。書中記述混亂、自相矛盾、史實錯誤的地方很多,既有一事多見,又有重大史事漏載。
儘管如此,遼史作為現存唯一的一部系統記載遼朝史事的史籍,仍有其非常重要的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