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41|回覆: 0

[史學] 全球史──地球村的立體"交通"圖

[複製連結]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08-1-17 10: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光明日報
世界史宛若一部偉大的史詩,總是不斷地向人們展示著她的魅力。如果說以往對她著迷的主要是社會精英的話,那麼而今對她著迷的已擴及廣大民眾。這是因爲幾百年來,特別是近幾十年來,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入,已逐漸把原本是分散的世界整合成一個有機體,人類各民族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密切,生活於其中的人們再也不能對她漠不關心了。
什麼是『世界史』?一個是『History of World,另一個是『World History』。前者指的是『世界本身的歷史』,後者指的則是『世界性質的歷史』,兩者都包含著人類的活動,既不完全是客觀的也不完全是主觀的,但前者似乎更強調它的客觀性,而後者似乎更強調它的主觀性,其實這裡所說的『主觀』主要是指『主觀努力的結果』。依筆者之見,既然世界史是研究整個人類活動的歷史,真正的世界史就應當是『全球史』,它包含上述兩個概念的內容,但更主要的應當是後者而不是前者,因爲『全球史』的本來意義乃是『世界性的』。
200811710259616.jpg

13世紀的手稿插圖,描繪了兩個魯特琴演奏者:穆斯林(左)和基督徒(右)。

與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相比,最近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傑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齊格勒所著【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有哪些值得關注和肯定呢?首先,它在史學上首次明確地把各民族和文明之間的『交流』確立爲該書的主題並把它納入該書的標題,這就抓住了一部真正的全球史寫作的關鍵問題;與此同時,它還把『傳統』確立爲該書的另一大主題,也就是承認不同文化和傳統之間的差異乃是『交流』的前提和內容,體現了該書對全球史內涵的深刻認識;它以上述兩大主題爲主要線索,將全球史分爲『早期複雜社會』、『古典社會』、『後古典時代』、『跨文化交流時代』、『全球一體化的緣起』、『革命、工業和帝國時代』及『現代全球重組』七個時代,這就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向讀者揭示了全球史的內在邏輯,給人以縱深感;與以往宣揚的西方文明優越論不同,作者提出並實施了『跨文化互動』的概念,強調每一種文化在人類共同體中都是『獨立的存在』,強調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是一種『互動』即相互影響的關係,這就不僅與『西歐中心論』劃清了界限,也挑戰了近年出觀的的『文明衝突論』;歷史是人類活動的產物,全球史是整個人類活動的記錄,但許多歷史著作常常是見物不見人,該書在每章的開頭都以一個個人的故事講起,從而避免了有些世界史著作過於綜合而忽視細節的通病;該書除了附有大事年表、簡明時間表和進一步閱讀文獻外,還增設了『歷史文獻』和『背景連結』等欄目,很適合作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之用。所有這些,在筆者看來都優於我國目前流行的全球史,以及其他許多引進的世界史教材。
並不是說【新全球史】已臻於『完美』,讀者在閱讀和使用此書時仍須持探討之精神。例如,作者以『複雜社會』取代『階級社會』,進而以『社會空間』取代『國家本位』,這固然給全球史的寫作帶來諸多便利,但並改變不了迄今爲止人類活動主要由『國家』調控的事實;又如,該書講到『全球一體化的緣起』,但只講到『工業革命』和『跨洋交流』而沒有深入挖掘資本主義及其生產方式,這就很難說清『全球一體化』的真正動因;再如,該書談到20世紀的『全球重組』,甚至談到『帝國的結束』和『沒有國界的世界』,但卻沒有很好地涉及此間發生的『高科技革命』及相關的『網絡化』等問題,這使『全球一體化』失去了它應有的經濟動力和時代特徵。但所有這些都不能掩蓋【新全球史】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尤其是作者提出的『跨文化互動』概念,以及在這一概念指導下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在筆者看來,全球史在本來的意義上是真正的世界史,至少在目前來看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對世界歷史的了解與人們的素質和修養有關,因爲『狹隘地域性的個人』轉變爲『世界歷史性的真正普遍的個人』,有賴於交往的普遍化。 (何順果)(圖片均選自【新全球史】)
2008117102533985.jpg   

【新全球史】

[]傑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著

魏鳳蓮等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