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11|回覆: 0

[史學] 坐冷板凳的歷史學家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07-3-30 11: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圖書商報
記得早年上大學時,老師介紹過范文瀾的治學格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我們方知研究歷史是很艱苦、很寂寞的事。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史學也有熱鬧的時候。『文革』開始,就是從歷史學打開突破口的:批判資本主義萌芽理論,批判歷史分期理論,批判關於李秀成的評價,直至批判吳晗的【海瑞罷官】。再後來評法批儒,批林批孔。不僅把史學搞成『影射史學』與大批判,真正的史學家也被一個個打倒了。史學還有另一種熱鬧的時候,就是『戲說』歷史的熱鬧。20世紀80年代以來,影視作品頻頻與歷史題材聯姻,歷史戲倒是熱鬧起來,但離真實的歷史卻漸行漸遠。什麼時候,讀者也會對嚴肅的歷史研究發生興趣呢?這恐怕很難。歷史學家也只好繼續坐自己的冷板凳了。
近日讀到台灣歷史學家王爾敏著的【20世紀非主流史學與史家】一書,這也是一位坐冷板凳的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名家。他的代表作有【清季兵工業的興起】、【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等。這本新著是研究中國現代史學史的著作,研究對象是20世紀中國史學的主要流派之外的非主流史學與史家。這個題目本身就比較冷僻,感興趣的人不會太多,但是因其論題新穎,填補空白,立論有據,而吸引了我。
王先生認爲20世紀中國史學有兩個主流學派:一是科學主義學派,『史學家傅斯年、顧頡剛,教育家蔡元培承此科學主義思潮而倡率科學治史之學派。風從者眾,亦具實力。所創歷史語言研究所即是此一學派的結集中心』。另一是馬列主義學派,『有重要史家循此方向,郭沫若、翦伯贊、呂振羽、范文瀾、侯外廬等自是重要領袖』。
王先生認爲20世紀非主流史家有十家之多:
一、國粹學派,是清末民初『國學保存會』的會員與【國粹學報】撰稿人形成的學派,代表人物有劉師培、馬敘倫、章炳麟等8人。
二、南高與學衡,南高是指南京高等師範,學衡是指【學衡】刊物(吳宓主編)『30年代前後,南高史學已負盛名,大師有柳詒徵,博通中西者有徐則陵、向達、胡先X,通史學與史學方法前驅有繆鳳林、李思純,年代學權威爲鄭鶴聲,浙東史學名家爲陳訓慈……;學衡派文學名家尤精深強大,有吳芳吉、吳宓、梅光迪、徐震等』。
三、戰國策學派,此派『因發行【戰國策】半月刊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林同濟、雷海宗、賀麟、沈從文等9人。
四、新亞學派,指的是傳統史學一派,20世紀初有柯邵搿⒙拼裼瘛⑼豕維、王獻唐、余嘉錫等11人。他還認爲錢穆及其弟子也應歸入這一派,支撐中國傳統史學至20世紀之終。
五、歷史地理學派,張其昀、宋等爲代表人物。
六、國民黨黨史學會,中心人物爲羅家倫等。
七、放眼江湖史學家,代表人物爲李敖。王先生認爲李敖『以學者入世俗混污流,揭發醜陋,撻伐惡棍。自具俠士之風』。『唯其學有根底,辯才無礙。早已聲名遠播,雅俗共欽,……李氏生平最高表現,即於去年(2005)受邀,到北大、清華與復旦三所著名大學講演,舉國轟動。』看來非主流史學家中只有李敖一人是不坐冷板凳的了。
八、香港史家,以簡又文、羅香林、饒宗頤爲代表。
九、海外學人,以周策縱、柳存仁、陳祚龍爲代表。
王爾敏先生在這本書中重點介紹的是非主流學派中的第十派:南港學派,評述了這一派的史學家朱雲影、郭廷以、沙學浚、劉廣京、戴玄之、唐德剛、梁嘉彬、李國祁、陸寶千的學術傳承和成就,介紹了南港學派的宗風、人物體制,回顧反思了20世紀的史學。
同樣是對20世紀史學的反思、回顧,不同的學者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視角、結論。王先生對20世紀中國的史學一分爲二:主流與非主流學派,並把觀察的重點放在非主流學派,這是很必要的。因爲非主流學派從1949年以後就缺乏專門的系統的研究。在中國大陸,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學歷史的人,對非主流派學派的代表人物、學術成就知之不多。這不僅造成中國現代史學史的研究不全面,也不利於繼承、發揚這些學人的成果。王先生大聲呼籲加強對非主流學派的研究,他自己率先深入研究南港學派,並強調要深入研究國粹學派、南高與學衡派、戰國策學派,這是很有見地的,也是這本專著的特殊貢獻所在。王先生也注意到南開大學的江沛教授已有【戰國策派思潮研究】專著問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版),台灣學者許宏義有論文研究國粹學派,香港區志堅博士在研究南高與學衡,研究狀況已有所改進。
據我看到的文章,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中國現代史學史的研究已漸趨客觀、全面,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叢書,共收入史學名家名著33種,既有所謂主流學派的如李守常、郭沫若、范文瀾、翦伯贊、呂振羽、尚鉞、胡適、顧頡剛、傅斯年的著作,也有所謂非主流學派的王國維、向達、錢穆等人的著作。而戴逸先生在爲這套書寫的總序中,也對20世紀的中國史學成就作了比較全面的總結。他認爲進化史觀的引進、唯物史觀的學習運用、理性精神的張揚是20世紀中國史學轉型、發展的特徵。他對20世紀中國四代史學家的縱向發展作了分析,探討了馬克思主義史學與實證主義史學的關係、史學的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的關係。他認爲:過去常常用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區分兩代史學家,用階級屬性看待一位學者、一種學術,這並不科學。他認爲『不應簡單地突出馬克思主義史學與實證主義史學的對立,而看不到他們之間的繼承性』。郭沫若的研究成果,是在王國維、羅振玉研究的基礎上取得的。范文瀾是黃侃的學生,而黃侃是章太炎的弟子,范老也是從經學起家的。這種學術上的傳承關係,是歷史的事實。他認爲史學家無論從事宏觀研究還是微觀研究都各有長處,都有貢獻,兩種類型的史學家應當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史學大師多是善於把宏觀與微觀結合起來研究的。
王先生對非主流史學流派的觀察、研究、總結完全是必要的,也提示了從事中國現代史學史研究的人,要注意研究中的薄弱環節。王先生從1993年至2006年不斷研究,寫成此書,現在終於出版,可喜可賀。但這本書實際上只是一本研究文集,並未對所有非主流學派深入研究,涉及的主要是南港學派,其他九派只是在自序與前言中作了扼要介紹,這是很不充分的。比如書中三處提到歷史學家鄭鶴聲先生(1901~1989),王先生把鄭先生列入南高學派是正確的,但認爲他只是史學史名家,是『年代學權威』是『史表年表名家』這是不全面的。鄭鶴聲教授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文史地部,後歷任雲南高等師範學校、東陸大學、中央大學教授,1931年任南京國史館纂修兼史料處處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第三所研究員、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他雖早年以【司馬遷年譜】、【班固年譜】、【近世中西史日對照表】名世,但治史60餘年,研究領域十分廣闊。在中國史學史、目錄學、文獻學、史料學、清史、中國近代史、民國史、中西交通及海外關係史、民族史、史學概論、歷史教學法等方面均有建樹,著述多達160餘種,2000萬字。可能王先生對鄭先生早年史學史、年代學的研究成果印象頗深,而作此斷語的。王先生的書中對非主流學派的劃分、人物的分類、列示的代表也有可以商榷之處。比如台灣學者柏楊就沒有列入,對黃仁宇也未提及,對主流學派與非主流學派的師友關係也未論及,這可能是出於王先生的一家之言了。
書中把南高與學衡列爲一派,但未說明緣由。我讀【中國現代社會科學家傳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的鄭鶴聲自傳才具體了解南高與學衡關係密切。鄭先生在南高畢業時的史學論文【漢隋間之史學】,柳詒徵恩師讀後大悅,在卷面批了『一時無兩』四字以示鼓勵,並推薦到【學衡】雜誌上發表,此文後又印成單行本,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柳先生又爲之題詞。這些學術掌故王先生未及談論,亦是缺憾。
從李敖列入非主流史家,我們可以悟出,史學家要做學問自然是非坐冷板凳不可的,否則就沒有學問的基石。但是史家的學問要爲大眾所知,還是要從事史學的應用研究與普及工作,但這方面熱心者少,成功者更少,這是否也是當代史學應當研究的一個問題呢?
【20世紀非主流史學與史家】  王爾敏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年1月第1版  
王爾敏:1927年12月11日,王爾敏出生於河南淮陽縣周家口市鎮的一個書香門第。他曾就讀於家館學塾,修習四書五經,凡五年。後進入新式學堂讀書,又對新文學產生有濃厚興趣,涉獵各種文學作品。1950年,考進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攻讀史地系,其時該校匯集一批後來極有影響的大學者,如朱雲影、王德昭、張貴永、陶振譽、李樹桐、曾祥和、戴玄之、藍文征、姚從吾等。講授近代史的郭廷以教授更是一代史學宗師,治學嚴謹,是王爾敏進入近代史學術研究領域的引路人,郭廷以先生早年出身『南高』『中央大學』,深受羅家倫之賞識,羅鼓吹要研究中國近代史,郭受其影響,乃投身近代史研究,成爲近代史研究的開山者之一。1949年,東渡台灣後,任教於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並創建近代史研究所於南港『中央研究院』,該所成爲海內外史學界公認的中國近代史研究重鎮,有『南港學派』的稱譽。該學派深受傅斯年、羅家倫治史風格之影響,注重史實,史學研究由編纂大事記及整理史料入手。1955年,王爾敏大學畢業後,即應郭廷以之招進入『中央研究院』,參與近代史研究所的籌建,他一生的學問與事業由此奠基。
作者:鄭一奇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