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64|回覆: 0

[史學] 論中國兵法謀略問題(3)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11-11-2 09: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孔子網

  麥克阿瑟說:」中國人是戰爭奇才,我深為佩服!顧先生,請問孫子攻打楚國,後來如何?」   
   

  」伍子胥請教如何伐楚?孫子說:凡用兵,先除內患,後可外征。現吳王之政敵掩余在徐國,燭庸在鍾吾,隨時準備叛亂,因此必須先將之除掉,伐楚才無後顧之憂。於是,吳國派兵擒殺了掩余、燭庸,並滅掉了徐國和鍾吾。可此時,孫武仍不主張貿然興兵,他認為己方民力疲憊,敵方士氣未消,因此必須積蓄力量,待機而起。他派部隊反覆襲擾楚國邊境達六年之久,使楚國兵疲力惰。一年,楚之屬國蔡國反楚,向吳求救,孫武乘機興兵六萬,殺向楚國。吳兵擅長水戰,但逆水行舟,速度太慢,達不到快速機動、出其不意之效。於是,孫武下令舍舟登陸,千裏直趨漢陽。楚將聽說吳軍舍長取短,大笑孫武徒有虛名。孫子兵至大別山,先派敢死隊員三百名,擊敗楚軍先鋒,然後將計就計,設下圈套,趁敵夜間來劫營而大敗楚軍。楚之主帥隻身逃脫。在進攻郢都、紀南城時,孫武引漳江之水灌入城中,楚王棄城而逃。這是歷史上有史可查的借水殲敵之先例。   


  大敗強楚之後,孫武退隱歸山,不知所終。據載,孫子還曾力勸伍子胥急流勇退,可惜未果;伍子胥後來也預見到吳國滅亡的結局,被吳王殺害。」   


  麥克阿瑟:」孫子不僅在言語上表現得聰明異常,而且從行動上也顯得大智大睿!我聽說中國人崇尚急流勇退,這也是中庸之道吧!我們西方人不太理解,萬一有更輝煌的前程,不就半途而廢了?」   


  胡適:」老子稱」功成而身退」,這也算中國特色的智慧吧。漢朝的張良建朝後杜門不出,得以善終,而韓信及諸王均被剪滅;明朝的劉伯溫即使退隱,也未得善終,其他如文臣第一的李善長、武將第一的徐達等皆被殺戮。中國有句話叫」功高震主」,」家天下」或許只能如此吧,至於說耽擱了前程,這是必然,不過也沒辦法,腦袋更重要」。   


  眾人哈哈一笑。   


  科林斯宣讀他的最新論文:【論孫子的戰略戰術】,大致是:   


  未戰廟算,知己知彼。   


  中國古代作戰前,要在廟堂舉行謀劃會議,稱為」廟算」。廟算不僅在於準確地分析敵情,還在於如實地了解自己一方的戰鬥力和其他主客觀條件,做到成竹在胸,未戰而先勝。   


  孫子認為,」五事」、」七計」是知勝之道。」五事」即道、天、地、將、法。」七計」即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也就是說,決定軍事組織效能的因素有:政治背景,人心所向,戰略方針;智、信、仁、勇、嚴等將帥的素質;環境,條件,天時,地利;軍法制度,職責劃分,等等。除此之外,孫子認為,還可以通過」相敵」、」角之」、」用間」等方法來獲取情報,從而穩操勝券。所謂」相敵」,即直接觀察敵情,孫子列舉了32種敵情觀察法: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眾樹動者,來也;鳥起者,伏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半進半退者,誘也;鳥集者,虛也;旌旗動者,亂也……。所謂」角之」,即通過與敵人小規模直接較量而知敵我的實力及特點,孫子說:」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所謂」用間」即使用間諜,從而獲得許多絕密的軍事情報。     


      上兵伐謀,出奇制勝。   


  孫子十分重視謀略在戰爭中的關鍵作用,認為」兵者,詭道也」,」上兵伐謀」。為了以謀略」不戰而屈人之兵」,一方面將領要提高自身的修養素質和領導水平,做到」靜以幽,正(嚴正)以治」,」令之以文,齊之以武」,」因利而制權」,另一方面君主要放手讓將領去發揮自己的才幹治軍用兵,發號施令。孫子說:」將能而君不御(不從中牽制)」,」君命有所不受」。只有這樣,才不會錯過戰機,導致失敗的局面。還有,中國謀略的關鍵在於一個」奇」字,用兵要正奇結合。孫武說:」戰事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老子也說:」以正(光明正大的無為的方法)治國,以奇用兵」,」奇」字典型地反映了炎黃子孫重計謀的特點。」兵以詐立」是奇,出敵意外是奇,變幻莫測是奇,將計就計也是奇,在實際作戰中,」奇兵」要建立在一定的預測的基礎上,不可一味出奇,否則,會被敵識破和利用。所以,正兵與奇兵要結合,它們之間相輔相成,互相轉化。李世民就說:」吾之正,使敵視以為奇;吾之奇,使敵視以為正」。   


  因敵制勝,求之於勢。   


  孫子認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應當」因敵而制勝」,」踐墨隨敵,以決戰事」,又說:」善戰者,求之於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此隨機應變和用勢之策應當考慮:(一)組織好自己的隊伍。隊伍的編制要嚴密,指揮要統一,但在關鍵時刻又要授權部下,臨機處置,靈活作戰。孫子指出:」凡治眾如治寡,分數(形成各級組織)是也;斗眾如斗寡,形名(號令一致)是也」,又說:」紛紛紜紜,斗亂而(自己)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陣形圓滿)而不可敗也」,可見,孫子要求軍隊成為」實」的團體,步調整齊,軍紀嚴明,遇亂不亂,遇敵不散,這樣兵勢就操在自己手裏了。(二)鼓足士氣。孫子之」佚能勞之,飽能飢之」,」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投之亡地然後存,置之死地然後生」等都是針對士氣而言的。一個優秀的軍事統帥,必須想方設法籠絡人心,鼓舞士氣,使士兵」可以為之生,可以為之死」。(三)雜於利害。因敵制勝,應當考慮正反兩個方面的因素綜合決斷,以免失之偏頗,反為敵所誑。孫子說:」先知迂直之計者勝」,迂直之計即:能從迂中見直,直中見迂,不利中見利,利中見不利,並且善於化弊為利。(四)利用地勢彌補兵力不足。孫子對地理與軍事的關係敘述得十分詳細,他說:」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還說:」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險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孫子具體地指出:」高陵勿向(別仰攻),背丘勿逆(別攻擊背靠山丘的敵人)」,」絕(穿越)山依谷,視生處高」,」絕(橫渡)水處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如此等等,孫子幾乎對每一種可能遇到的與地理有關的問題都作了交代。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從理論的高度系統地總結了各種地形,分為」通」地(四通八達之地)、」掛」地(易去難回之地)、」支」地(於敵於我都不利之地)、」隘」地(關隘重地)、」險」地(易守難攻之地)、」遠」地(雙方都不宜前往挑戰之地)等六種類型,爾後,又從軍事地理學的角度論述了」圍地」(前險後窄之地)、」死地」(無處可走之地)、」衢地」(暢通無阻之地)等九種可能遇到的境地。以上,特別是通地、隘地、衢地值得軍事家們深入研究。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