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學術研究 取消派思想的第二個根本的來源,就是否認中國的封建勢力,托洛斯基簡直不承認中國有所謂封建勢力,而陳獨秀們也說中國封建勢力只是殘餘的殘餘,否認他有經濟上和政治上的作用。為着大家明t他們的觀點起見,再把上面徵引過的陳獨秀的一段說話,詳細的寫在下面:
『其實中國封建殘餘,經過了商業資本長期的侵蝕,自國際資本主義侵入中國以後,資本主義的矛盾形態,伸入了農村,整個的農民社會之經濟構造,都為商品經濟所支配,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根本矛盾,如領主農奴制,實質上已久不存在,因此剝削農民,久已成為他們在經濟上(奢侈生活或資本積壘)財政上的(維持政權所必需的苛捐雜稅)共同必要。……
而且中國一九二五――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無論如何失敗,無論如何沒有完成其任務,終不失其歷史的意義,因為他已開始了中國歷史的一大轉變的時期;這一轉變時期的特徵,就是社會階級關係轉變,主要是資產階級得到了勝利,在政治上對各階級取得優勢的地位,取得了帝國主義的讓步與幫助,增加了他的階級力量之比重,封建殘餘在這一大轉變時期中,受了最後打擊,失了統治全國的中央政權形式、失了與資產階級對立的地位,至少是在失去對立地位的過程中,變成殘餘的殘餘,它為自存計,勢不得不努力資本主義化,就是說不得不下全力爭取城市工商業的經濟勢力,做他們各個區域內的統治基礎。』
上面一段話的總的意思極明顯的就是說明;中國封建勢力經過商業資本與帝國主義的商品侵蝕,已經變成殘餘;經過大革命資產階級的勝利,更受到最後的打擊,不只是不能束縛資產階級的發展,而且他自己為自存計,要努力資本主義化。既然封建勢力一點也不能束縛資產階級了,那麼毫無疑問的現在是走向資本主義的發展,所謂『開始了中國歷史的一大轉變時期』,即轉變到資產階級政權穩定,資本主義發展時期。列寧在批評考茨基的時候,常常說。『假如俄國工人階級看見了這樣的詞句,馬上可以指出這完全是以前的孟塞維克的陳言爛[濫]調,不值一駁的』。假如陳獨秀上面的一段話,譯成了俄文,俄國工人階級看到了,更要說:『為甚麼到處的猴子是一樣的叫聲(列寧話),以前俄國取消派的思想一模一樣的在中國叫起來了』。把以前俄國取消派的文章引出一段來與陳獨秀的話對比,便知道這句話完全是實在的。
『一九0五至七年的革命(資產階級)成功了,雖然在嚴重的反動之下,然而常常有社會上極深的變化……在反動時期中,新的社會力量日益成熟,新的社會集團日益形成。
『不久以前,他們(大農業家的代表)一般都是真正的農奴主,純粹是貴族式的地主。他們當時還是分着小集團,形成那種蒲施克維池,及馬爾夸夫第二式的貴族。但是現在呢?大多數俄國之貴族,及非貴族的大地主――他們在國會裏的代表,就是國民黨與十月黨右派,已經漸漸變成農業資產階級。……
『俄國客觀上的根本問題,在現時是完成文化的資本主義代替野蠻的半農奴制度的過程,這是絕無疑義的,無可辯駁的。』(羅石夸夫――俄國著名的取消派)
把這一段話與陳獨秀的話來對比,除掉了表面上所用的詞句不同,根本思想是絲毫的分別也沒有。羅石夸夫說『一九0五――七年的革命成功了』,陳獨秀說『一九二五――七年的革命,資產階級對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都勝利了』;羅說『俄國貴族與大地主,已經漸漸變成農業資產階級』,陳獨秀說:『中國封建勢力正在努力資本主義化』,羅說『從前貴族在國會裏的代表,現在變了農業資產階級的代表』,陳說『張學良,閻錫山都是資產階級的代表』(陳致中央論軍閥戰爭的信);羅說『現在是資本主義代替封建農奴制的過程,』陳說『現在是中我國歷史的一大轉變時期,就是資產階級已經戰勝封建勢力,至少是在戰勝封建勢力的過程』。他們的根本思想是不是一模一樣的?這樣的根本思想自然要走到歌頌資產階級政權的穩定而取消革命;主張完全合法主義,而取消一切非法的鬥爭,認一切非法的鬥爭甚至示威運動都是盲動,以至取消黨的秘密的組織,而主張完全合法的組織,反對罷工而主張請願,迷信國會萬能(在中國就是國民會議)……等。列寧批評『取消派的思想是反工人階級的,反馬克思主義的,最無恥的機會主義的思想』,這種思想表現到中國來,尤其非常之明顯,尤其非常之危險。因為現在中國革命的客觀條件,與一九0七年革命失敗以後的俄國還有很大的不同,革命高潮的象徵,已經極明顯的表現出來,毫無疑問的現在是走到了(勉強來比例的話)俄國一九一二年以後革命開始復興的形勢。陳獨秀們在這樣的時期來高唱取消主義的論調,除掉幫助資產階級來迷亂工人階級,阻滯革命以外,還有甚麼意義?!
中國取消派思想否認封建勢力的一個主要的來源,就是對商業資本的作用的錯誤觀念。認為商業資本的發展,足以消滅封建剝削關係,甚至認為商業資本可以形成一種社會制度來代替封建制度,因此現在中國是商業資本占統治的時期,所以現在中國社會制度就建築在這種商業資本主義的剝削關係上。這不只是對於馬克思主義的修改,而且可以說沒有入馬克思主義之門(這一錯誤的觀點種源於臘狄克的中國革命史的演講,現在已成反對派對中國問題的中心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