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93|回覆: 0

[史學] 揭開李冰、二郎的本來面目(1)

[複製鏈接]
+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1-4-23 08: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歷史千年
都江堰有四千多年歷史,而不是現在一部分人認為的二千多年;二郎不是李冰的兒子,而是比李冰早一千多年的古蜀縱目英雄蠶叢;二郎本是二個郎,後來演變為一個『二郎』;三星堆、金沙、芒城等古蜀文明遺址的出土,雄辯地證明【史記】、【漢書】將李冰治水排列在古蜀國時代,是完全正確的。  
  一、都江堰開鑿於古蜀國時代  
  李白詩云:『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李白和眾多古人沒看到過三星堆古蜀國遺址,沒看到過成都金沙古蜀國遺址,沒看到過都江堰芒城新石器時代遺址,當然感到茫然。芒城和成都平原上溫江、郫縣、崇州、新津的五座新石器時代遺址,均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芒城距都江堰僅十幾公里,在青城山下,其護城雙河及雙圈城牆設計、建築之精巧,之科學,令人嘆服,其引水渠之巧妙合理,令人稱奇。這些遺址足可印證古蜀國時代的治水英雄,如大禹、望帝、鱉靈等,並非杜撰。其治水神話,皆有所本。而望帝『教民務農』,必先解決水利水患問題。  
  神話產生的條件,一是時代遠古,沒有確切的紀年;二是史學滯後,史書史料被毀被禁被偽造,遠古的歷史,只能十口相傳,傳說中難免誇張走樣;三是被神化對象,沒年代沒姓名沒籍貫家世及詳細事跡,即使史有其名,也只是隻言片語,便於造神者附會發揮或張冠李戴。四是人們對自然現象的不理解和恐懼,以及征服自然的夢想,使造神者有市場,一拍即合。五是被神化者,有高出常人的能力、壯舉,並對百姓有功。准此,我們試比較一下李冰和鄭國。二人鑿渠穿江的時間相同,李冰為公元前256――251;鄭國為公元前246年完成工程的一半,為啥李冰神話那麼多而鄭國沒有?【史記・河渠書】是第一個記載『冰』的,是編年體,它將『冰』排在禹之後,西門豹(前440年治水)之前,西門豹之後,才是鄭國。西門豹和鄭國,都在【史記】及秦國史書中,有確切的年代,有名有姓,有詳盡的事跡。而『冰』卻沒有確切年代,沒有姓,只有名。【史記・河渠書】記『冰治水』只用了7個字,而記鄭國鑿渠卻用了140多個字,其中6次明確點出『秦』字。秦王朝修成鄭國渠後,其水利使『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命鄭國渠。』秦王朝為表彰治水有功的鄭國,所以用鄭國的名字命名鄭國渠;秦王朝也可以把自然河流黃河改名為『德水』,那它為什麼不把它修的都江堰命名為『李冰堰』呢?須知,都江堰的功用,比鄭國渠大,比長城大啊!為什麼秦史中多次提到鄭國渠和長城,卻隻字不提都江堰?秦史官書寫原則是官本位。實行官本位的秦朝,不可能舍官述民,不可能不記官員李冰而只記工匠鄭國。  
  除了【史記・河渠書】明確指出秦王朝修鄭國渠之外,【史記・六國年表・秦表】中,再次在『始皇帝元年』一欄中,寫道:『作鄭國渠』。【史記】中,明確地有具體年代地提到秦王與河水發生關係的事,共4次:一次是秦靈公八年(公元前417年),『城塹河瀕,初以君主妻河』(見【史記・六國年表・秦表】;『以君主妻河』,意為以公主嫁河伯);第二次是修鄭國渠;第三次是始皇二十七年『更命河為「德水」』(見【史記・六國年表・秦表】);第四次是秦始皇二十七年,秦始皇派千人潛入泗水撈周鼎,沒撈找。(見【史記・秦始皇本紀】)另外,秦史中還有兩次間接提到治水和祭祀水神,一次是秦二世胡亥說:『禹鑿龍門,決河亭水』,二次是秦二世『齋於望夷宮,欲祠涇,沉四白馬。』(見【史記・秦始皇本紀】)按理說,秦史書中提到的這六次與水有關的事,都沒有都江堰重要,都沒有都江堰功績大,為什麼秦王朝史書中偏要丟西瓜撿芝麻,隻字不提秦修都江堰呢?答案是唯一的:都江堰決不是秦人所修。造成把鑿都江堰的功勞誤記在秦王朝帳上的罪魁禍首是李斯。公元前213年,李斯向秦始皇建議『史官非秦記皆燒之。』秦始皇採納了他的建議,將周王室收藏的各諸侯國史書,除秦史外,盡行焚燒。古蜀國史書,當然在焚燒之列。(見【史記・秦始皇本紀】)焚燒史書的惡行,給史學家司馬遷等人寫史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司馬遷只寫了【秦本紀】,而無法寫蜀本紀、楚本紀……。司馬遷痛心疾首地說:『秦燒天下【詩】、【書】,諸侯史記尤甚。【詩】、【書】所以復見者,多藏人家;而史記獨藏周室,以故滅!惜哉!惜哉!』司馬遷看見在唯獨保留的秦人的史書中,並沒有絲毫秦人修都江堰的蛛絲馬跡。他只能尊重歷史的真實,將遙遠的修都江堰一事,排在大禹治水之後,西門豹治水之前,並且不用半個秦字。『蜀守』,在眾多時間空間都可能有,並不一定是『秦守』。先秦的『蜀守』,是指諸侯國(蜀國)國君。說』後非眾,罔與守邦』【左傳】說:『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居為社稷之守』這說明春秋以前中國稱四夷的國君為守。司馬遷自序說,司馬遷的祖先 在周代為』程國守』,後來,』失其守而為司馬氏.』守在先秦意為』國君』.秦以後,守才只指』郡守』..  
  還有一個更難解說的疑問是:【史記・河渠書】中,在大禹治水之後的一段記載中,用的是4個排比句,放在公元前440年西門豹治水之前的4個排比句,即『於楚……;於吳……;於齊……;於蜀……。按照排比的原則,楚、吳、齊都是國名,蜀也應是國名,而不是郡名。【史記】、【漢書】中,蜀都是國名。東漢末應劭始作俑將蜀國誤解為蜀郡,造成都江堰歷史一千多年中被歪曲。公元前440年之前,蜀是國,不是郡。秦國決不可能向還沒有被自己征服滅亡的蜀國派出郡守。幾百年後的東漢末年桓靈之世,應劭稱李冰為蜀郡守而不稱蜀國守,是政治需要,因當時腐敗泛濫,賣官鬻爵,民不聊生,黃巾起義一觸即發,在大一統的東漢王朝中,忌諱出現國中之國,為穩定計,改蜀國守為蜀郡守,(秦滅諸侯國統一天下後,楚、齊、吳都未改為郡,只有蜀改為郡。)這就是李冰被誤解為蜀郡守的始作俑者。本來,『秦燒天下書,諸侯史記尤甚』,『史官非秦紀皆燒之』,秦史不但不燒,反而要大力宣揚宣傳。為什麼秦史中(如秦本紀、國語、國策等)都沒有秦派冰入蜀治水而只有秦使鄭國鑿渠?【說明『天府』早在秦滅蜀之前的古蜀國就存在,其大量水利工程(包括都江堰)早就存在,確證『冰』不是秦時人,不是鄭國的同時代人,他比鄭國古老得多。由於古蜀國史籍毀於秦火,司馬遷記冰鑿離堆,不是根據古蜀國史籍,而是根據蜀地故老相傳,他刪去『薦伸先生難言之』的『不雅訓』的神話色彩,只能剩下簡約的兩句話。簡約籠統,為東漢末年以後的好事者進一步造神提供了機會與方便。試想,鑿離堆穿二江這麼巨大的工程,按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沒炸藥沒機械沒水泥鋼筋沒汽車……不啻是比今天三峽大壩艱巨百倍的事情,而冰一人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則冰不是人,只能是神。這就出現了令人尷尬的矛盾:士大夫薦紳先生認為冰是人,又無法向百姓解釋一個人何以能完成那麼多巨大的治水工程。蜀地民間故老則認為冰是一個法力無邊的萬能的神,並代代加以祭祀崇拜與稱頌。應劭【風俗通】(該書亡佚,嚴可均【全上古秦漢三國文】有輯佚)關於李冰的說法,正是矛盾的產物。在那段神話中,李冰是人,是秦昭王派來的人,但是,下文這個人變成了牛,與江神戰鬥,這人又變成了神。應劭首創的『秦守』說,一開始就是夾雜在一大通荒誕的神話中出現的,頗似戲說。古代老百姓愚昧、無知識、無文化,迷信還情有可原,應劭乃郡守,是有文化、有知識的士大夫,他的造神,是為維護搖搖欲墜的東漢王朝,從而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應劭是河南項城人,任泰山太守,曾大力鎮壓黃巾起義,深受王朝嘉獎。與應劭『秦守』說唱對台戲的,是東晉的常琚,常琚在【華陽國志・蜀志】中說:『秦孝文王使李冰為蜀守』。常琚是土著蜀人,是離都江堰僅數十里路的崇州人,應比河南人應劭更熟悉都江堰史事,又是專業史家,為何要與應劭『秦昭王』說唱對台戲呢?這是常琚不能直接正面否定『秦守』說而採用曲折隱晦的否定方式,他故意留一個伏筆,留一個漏洞,讓後世細心的史家,從中發現貓膩,發現蹊蹺。常琚說:『秦孝文王使李冰為蜀守』,而秦孝文王上台三天就死了,即公元前250年10月乙亥上台,辛丑死。三天能完成包括都江堰在內的十幾處大型水利工程,這三天,只能是一天等於二十年的三天。三天內,要完成一個外放蜀地的封疆大吏的尋訪、推薦、大臣評議、鑑定、上報、審查、批覆、草詔、任命、授權、面君謝恩等眾多程序和手續,當時行政效率有那樣高嗎?更何況,登基大典和病重而死再除去一天,只有兩天。兩天,在電腦電話普遍的今天,都辦不到!即使兩千多年前的行政效率比今天高之百倍,在兩天內任命了李冰到四川治水,而包括都江堰在內的那麼多規模巨大的水利工程,至少也要幾十年才能完成,其時間,只能推延到秦始皇時代,甚至西漢初年。秦孝文王上台三天死後,秦莊襄王繼位,在位3年,然後是秦王政(始皇)繼位,秦王政上台的當年,即公元前246年,秦國本土關中的鄭國渠開始開鑿。秦王政聽說後,大怒,下令立即停止鑿渠並要殺掉鄭國,後經據理力爭,秦王政才同意繼續鑿渠。而勸說秦王政的人,竟然連當時秦已派李冰正在蜀大規模鑿離堆穿二江修都江堰這麼鋼鞭的論據都不引用,秦王政和大臣們,能健忘若此,糊塗若此麼?即使按舊說,都江堰開鑿於公元前256年,其與鄭國渠之始鑿,僅隔10年,況且,10年修不完都江堰,也就是說秦王朝在關中修鄭國渠時,都江堰正在進行修建。為什麼秦人會忘掉都江堰?不把都江堰寫進秦史?『蜀山兀,阿房出』,為了修宮殿而盡砍蜀山,造成水土流失的秦王,不可能同時又派人來蜀興修水利。李冰是大官,鄭國是民間工匠,按秦史官本位書寫原則秦史不可能棄大官而述民工,而客現事實是秦史用140餘字詳細寫鄭國渠並出現7個秦字,對秦修都江堰一事竟然隻字不提.這可怪了在各地大頌秦功的時代秦興修都江堰這麼大的功績不正是大書持攏的機遇嗚?秦史只記秦修鄭國渠不記秦修都江堰雄辯地證明秦並沒有修過都江堰  
  【華陽國志・蜀志】說:『 焚  道有故蜀王兵蘭,亦有神,作大灘江中.。其崖嶄峻不可鑿,乃積薪燒之,故其處懸崖有赤白五色。』該志焚道縣條又說』濱江有兵蘭李冰所燒之崖,有五色赤白。』蜀王兵蘭,蜀王鱉靈,蜀守冰,這『兵蘭』、『冰』、『鱉靈』,發音相同,時代相同,治水手法相同。在文盲眾多的古代,在古蜀國史籍被焚燒、古蜀史只能靠民間十口相傳的古代,同音字傳訛的例子,比比皆是。況且,在識字的文人士大夫寫作過程中,也有『同音通假』、『音近通假』的慣例。『蜀王兵蘭』、『蜀王鱉靈』、『蜀守冰』,三者應是同一個人的不同寫法。守,在先秦時代,是指諸侯國國王。周天子巡守,即指與諸侯國國王會晤。  
  二、古蜀文明基因的孑遺――二郎神  
  當以東漢泰山太守應劭為代表的封建士大夫,硬要將蜀地土著祭祀崇拜的李冰神,框定為一個人,一個具體的秦王派來的具體的人的時候,迷信神靈的蜀地故老、村夫愚婦們始終認為冰不是人而是神。為了掙脫『李冰是秦王派來的人』的謬說的羈絆,蜀地民間開始作『借屍還魂』的努力,開始醞釀一個不受王朝正史束縛的名不見經傳的無名無姓的可以任意發揮附會其神功的新的萬能的治水之神,這個神,就是二郎神。  
  三星堆祭坑出土的三星堆縱目人頭像,臉型五官與二郎神極似  
  二郎神從東漢末年開始醞釀,到了唐代,【二郎神】詞牌名已唱遍大江南北。據【龍城錄】載:唐太宗封二郎神為『神勇大將軍,廟食灌口』,唐明皇幸蜀,封二郎神為赤城王,後又加封顯應侯。五代前蜀王王衍出巡,百姓見之,謂為二郎神(灌口神)下凡。北宋張詠治蜀,於灌口二郎廟(在都江堰河畔)禱祀,得到二郎神之助平亂,上奏朝庭,宋真宗大悅,加封二郎神為川主清源妙道真君,又將崇德廟(原祀李冰、二郎)改為『顯英王廟』(北宋時二郎被朝庭封為顯英王),專祀二郎神。其後,全國許多地方,特別是水災地方,多仿灌口二郎神廟之制,廣修二郎廟以禱祀。宋徽宗『政和七年,詔修神保觀,俗所云二郎神者,京師之男女,負土以獻,不知何神。』(【宋史】)【獨醒雜誌】(宋人曾敏行着)說:『江鄉人今亦祀之(李冰),號曰灌口二郎。宋元明清的畫家們多有把二郎神搬上繪畫者,其傳統的題材是【二郎搜山圖】,其畫面是二郎神兩眼外眼角上挑,刀眉上挑,額中間有一縱目。其獵犬正在搜捕山精妖怪。二郎神英俊帥氣,左手執弓,右手握三尖刃刀。從北宋崇德廟改為二郎廟(顯英王廟),直到文化大革命初期二郎神像未被紅衛兵搗毀之前,二郎廟內的格局都是:二郎神雄踞大殿,李冰居後殿配享。  
三星堆祭坑出土古蜀王的玉兵器――玉璋,二郎神的兵器與之極似。三型堆有多個這種形狀的玉兵器、青銅器。  
北宋楊無咎【二郎神・清源壽辰】詞寫道:『炎光欲謝,更幾日,薰風吹雨。共說是天公,亦嘉神貺,特作澄清海宇。灌口擒龍,離堆平水,休問功超前古。當中興,護我邊陲,重使四方安堵。  新府,祠庭占得,山川佳處,看曉汲雙泉(二郎廟內雙泉,一在大殿右後側,一在大殿左後側半山腰今「鐵龍吐水」殿)晚除百病,奔走千門萬戶。歲歲生朝,勤勤稱頌,但可民災無苦。只願得,地久天長,協佐紹興皇都。』元人雜劇【二郎斬蛟】中,二郎唱道:『……青峰(劍)一下斬狂 虺 』,『灌口把威施,天涯將姓顯』,又元人吳昌齡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中,二郎神道:『小聖灌口二郎是也,奉觀音法旨,救唐僧走一遭……』。由於民間傳說中二郎神能治水治病,故祭祀祈禱者代代不絕,十分踴躍。北宋時,永康軍(今都江堰市)每年祭祀二郎神,要宰羊四五萬頭。永康軍一年的財政開支,僅收宰羊稅一項就足夠了。北宋初年,青城(今都江堰市境內)王小波李順農民起義軍,為增強號召力,李順妝扮成二郎神模樣,廣大蜀民見之,紛紛參軍。宋太袒平定』叛亂』後,因李順曾號稱二郎神,故取消了二郎神』偽號』,但官方的取締,並未阻止二郎神信仰在蜀地的廣泛傳播。南宋朱熹在【朱子語類】中說:『梓H與灌口二郎兩個神,幾乎割據了兩川。』明人小說【西遊記】、【封神榜】及後來的雜劇戲曲【劈山救母】、【寶蓮燈】及【聊齋】等文藝作品中,二郎神都大顯神威。【西遊記】中,二郎神以彈弓擊倒齊天大聖孫悟空,又放哮天犬將孫悟空咬住,從而擒獲了孫悟空。從唐代至清代,封建王朝為利用民間對二郎神的崇拜與信仰,不斷地給二郎加封封號,以順乎民心。據【王圻績考】載:『元至順元年,川撫某隻請加封二郎而不言及李冰。』清道光時,川撫某請改二郎廟為李冰廟,以二郎配享,被道光皇帝降旨駁回道:『以前代祭典,(祀二郎)相沿已久,不易輕於變更。』清四川巡撫憲德請加二郎封號而不言及李冰,清四川總督駱秉璋在二郎廟內見二郎神高踞大殿,李冰僅居偏殿配享,乃發出慨嘆說:『子掩其父,得無紊歟?!』 可。正如如來佛、觀世音、耶酥、聖母……都有幾千年不變的造型模式一樣。三星堆祭壇的群巫之長、青銅大立人出土後,二郎神的原型,得到映證:他正是古蜀國國王蠶叢或蠶叢之後。  
  道書【灌江備考】說:『二郎為蠶叢之後,故額上有一縱目。』【蜀王本紀】說:『蜀之先王名蠶叢,其目縱。』具有狂熱而悠久的祖宗崇拜傳統的蜀人,終於將對祖宗蠶叢的崇拜,凝聚轉移到了對二郎的狂熱崇拜之上。秦滅蜀國之後,這種信仰與崇拜並未被泯滅,而是代代相傳,不斷強化升級。二郎神,正是古蜀王、神、巫三位一體的化身和影子。  
  蜀族蜀國的蜀字,本身就是一個象形字,就是一個誇張了眼睛(目)的蠶蟲。蠶蟲的發明人嫘祖(黃帝正妻)之子昌意(二子)娶蜀山氏之女昌仆。可見,古蜀國與蠶,與黃帝,有不解之緣。青城山黃帝祠、軒皇台、訪寧橋,皆與此有關。古蜀先王,治蜀必先治水。蜀多水災,古蜀王為取得民眾對其統治合法性的認可,必先治水。首先在蜀治水者,是大禹。大禹生於都江堰上游幾十里的汶川石紐鄉飛沙關刳兒坪。這說明秦滅蜀之前,蜀國早有治水的傳統與技術。大禹神因治水有功。最終由蜀走向全國,成為全國級的神。二郎神也是因治水有功,由都江堰灌口走向全國,成為全國級的神。【禹貢】言:『岷山導江,東別為沱』,【水經・江水注】言:『江水又東別為沱,開明之所鑿也。』開明是古蜀國第五王朝的開國之君,在他之前的望帝,也曾治水,但不如開明治水有成效,開明又名鱉靈,即『冰』。【漢書・溝洫志】照抄【史記・河渠書】,只是在『冰』前綴一李字。古蜀國史書的被人為焚毀,以及古蜀國遺址的長期埋沒,是東漢以後應劭『秦守』說長期謬說流傳的原因。  
三星堆出土青銅縱目人面具,其臉型五官特徵與二郎神極似  
  再來看二郎神,其行為事跡,也多與古蜀國國王有關。1930年成都白馬寺出土的古蜀王青銅劍上,有一個三隻眼即額有縱目的人頭圖案。又據【蜀王本紀】、【華陽國志】等書載:『魚鳧(蜀王)田(獵)於湔山(今都江堰東岸之山)』、『蜀王獵於褒谷』。再據【殷墟甲骨文類編】中甲骨文記載,蜀人善獵,為商王室作『射人』之役。1940年四川新津出土的五口古蜀王鍾,其中二口有獵犬圖案。而民間傳說的二郎神呢?也是個好獵手,也隨身帶着獵犬。清人錢茂【歷代都江堰小功傳】載:『二郎喜馳獵之事』。元人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第四出:『裴女云:他(豬八戒)諸佛不怕,只怕二郎細犬!』而歷代畫家的【二郎搜山圖】,都把二郎神的哮天神犬放在突出地位。且在擒獲山精木怪中大顯神威。文革前的灌口二郎廟(二王廟)大殿上,右側放置鐵鑄神犬,二郎神塑像兩旁道童,左童持彈弓,右童持寶劍。在二郎神大殿的左側,與鐵犬對稱的位置上,放着二郎神的獨特兵器――鐵鑄三尖兩刃刀,這種獨一無二的兵器,只有二郎神一人使用。而這獨特兵器,與近年四川三星堆出土的代表神權王權和巫師權的那90.8cm長的玉兵器――玉璋,無論在造型上和裝飾上,都極相似。這證明,二郎神即古蜀王神巫的化身。  
  在元人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中,灌口二郎唱:『不周山戳破天吳,曾把共工試太阿,誰教有窮能射日,某高擔五嶽逐金烏!』唱詞將二郎與后羿並提,一說明二郎神善射,二說明二郎神與太陽崇拜有關。在三星堆出土的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三神樹之一的西方『若木』――青銅巨型神樹上,有九隻烏,代表九個太陽。古蜀國王、神巫在祭祀中使用的九烏青銅神樹,正與『二郎擔山趕太陽』的民間神話傳說相映證,相吻合。唐代小說【古岳瀆經記】記大禹治水擒獲淮渦水神無支祁。據魯迅先生考證,無支祁即孫悟空的原型,則二郎神身上,又有大禹的影子。大禹,蠶叢,都早於鱉靈(冰),故二郎神不是李冰的兒了,而是李冰的老前輩。  
  四、借屍還魂祀二郎  
  蜀地民間長期醞釀崇拜的法力無邊的治水之神二郎神,為啥叫二郎神呢?這也有地下出土的實物為證。據【文物】雜誌載,1974年都江堰河底出土了『鎮水三神石人』之一的李冰神石人圓雕,高2.9米;1975年,又在該河底出土了『鎮水三神石人』之二的『持插神石人』,該石人比李冰神石人單薄矮小,缺頭殘高2米。從李冰神石人身上的銘文看,『鎮水三神石人』是東漢靈帝建寧元年(公元168年)都水掾尹龍長陳壹所造。根據各地東漢圓雕講求對稱美的形式美法則,又根據廟宇祠堂主神兩旁侍從必須對稱的原則,我們可以確定:『三神石人』中的第三個,還沒出土的第三個,應與第二個出土的持插神石人相同,且置於李冰神石人的兩側,呈對稱狀。(李冰神石人和持插斷頭神石人,今存都江堰伏龍觀大殿。三神石人曾立於都江堰堰頭鎮水,並享受蜀民祭祀,後因洪水衝倒,埋於河底。)三神石人,減去李冰神石人,剩下的是什麼?是二。3-1=2嘛。二郎名稱,來源在此。從持插缺頭神石人看,其體型小於李冰神石人,身子單薄於李冰神石人,顯然比李冰神石人年輕。青年男子在古代泛稱為郎,(漢代已然),又古代帝王的侍從官通稱為郎,都江堰在唐宋時叫『侍郎堰』,即本於此。【西遊記】中,孫悟空稱二郎神為『小小郎君』,元人雜劇【二郎斬蛟】中,稱二郎為『少年都美清源公』,正與持插神石人相吻合。古代蜀人祭祀『三神石人』,既祭祀了李冰,又祭祀了二位『郎』。洪水埋藏了『鎮水三神石人』之後,前人曾立三神石人並祭祀三神石人,即祭祀李冰和祭祀二位郎的故事,在十口相傳、代代相傳中,將數目字『二』誤傳誤解為序詞『二』。二郎於史無征,更便於誇張附會。根據一個廟宇只能有一個主神的原則,根據主神鼻梁必須在廟宇中央大殿中軸線上的對稱美原則,二位郎也必須合併成一個郎,一個『排行第二』的郎,所以,『顯英王廟』里,只能塑一個主神二郎神。在長期祭祀名不見經傳、於史無征的二郎神的過程中,蜀人將民間代代相傳的那位在古蜀國時代法力無邊集神巫王為一身的先王(即三星堆祭壇中的縱目青銅大立人)的形象,附着揉合在二郎身上,大加崇拜和祭祀,將古蜀族先人(由氐、羌演化融合而來)的人種特徵,如縱目、高鈎鼻,直頰、方口等,附會到二郎神身上,以寄託懷舊之情,慕古之思,並將這一形象代代相傳,實現了借二郎之屍,還古蜀神巫王之魂的目的。當封建士大夫(如應劭)戲說『李冰為秦王使者』時,民間百姓無奈,只好將崇祀的重心,由李冰轉向二郎,導致長期的所謂『子掩其父。』三神石人――李冰、郎、郎,漢靈帝建寧元年(168年)造。李冰像1974年出土於都江堰河底,高2.9米,持插無名石人,1975年出土於距李冰出土處3米河底,殘高2米。  
  【蜀王本紀】說:『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曰柏 ^,後者名曰魚鳧,此三代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隨王化去……其後化民往往復出。』神化不死,是指精神不死,信仰長存。隨王化去,指蜀民對古代神巫王合一的蜀先王的精神追隨和崇拜信仰之深;化民復出,是指後代對古蜀文化,文明的繼承,對傳統的延續。人死不能復生,但精神是永遠不死的,是可以遺傳給子孫後代的。李冰(鱉靈)二郎(古蜀王蠶叢)將永遠受到人民的崇祀。都江堰的開鑿年代,至遲應在三星堆古蜀國文明遺址和成都金沙古蜀國王都遺址所反映的商代,至少比現今一般人認為的戰國末年(公元前256年)要早一千多年。  
  文化、文明是千百萬勞動者世代創造的,而不是一兩個人創造的。只不過古人迷信,將大眾的功績都附會到一人身上,則這個人只能是神。李冰、二郎在古代被神化的過程,正是埋沒、抹殺廣大勞動者鑿渠穿江功績的過程。在科學民主的時代,『造神』不可能出現。但人類童年時期那些優美樸質的神話傳說,將珍貴地流傳,直至永遠。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