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文明網 深山的一座寺院內,一個十來歲的少年日夜埋頭讀書。他每天只用兩把米熬一鍋粥,待粥涼後便用刀把凝固的粥塊劃成四份,早晚各吃兩份,同時配上一點醃菜來充飢。
他的一位朋友覺得這位少年的生活太苦了,便送了上好的飯菜給他。誰知他碰也不碰,照舊吃他的冷粥塊。朋友問他為什麼這樣,他答道:『謝謝你的好意。但我已經習慣了吃粥,若是享用了這些美味佳餚,以後怎能再吃苦呢?』
這位有志氣的少年,就是日後北宋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由於他出身貧窮,了解百姓的疾苦,所以他當官後,便實行不少利國利民的改革措施,深得人民喜愛。
大家或許都聽過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的大名了,但你知不知道他在年幼時,竟然是在紙和筆都沒有的情況下苦學成才的呢!
歐陽修四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家境很困難。母親鄭氏出生於書香世代,知書識禮。她一心要把兒子培養成才,可是家裏這麼窮,不僅沒錢送孩子上學,甚至連學習用的紙和筆都買不起。於是,她就割下池塘邊的荻草,把堅硬的荻草杆削尖當筆,然後牽着歐陽修的小手,在泥地上識字寫字。
歐陽修後來成為北宋著名的學者,他寫的散文風格獨特、語言流暢,被後人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