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思问网 3.史学功能研究的时代性原则。虽然自有史官史学以来,史鉴作用就被奉为圭臬,但到清朝为考据而考据的年代,史学已经成为史书的考据和辨伪,在现实作用方面早已成了被忘记的记忆。章学诚从宏观角度考察,一直强调史学研究应当“经世致用”,无论是他对时人专务考据的批评,还是他的诸多史学理论的阐述,其核心皆为说明史学的宗旨在于“经世”、“有补于世”。不过在这方面,他高人之处是他一直在强调一件事情,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理论修养。他警戒史家不可“作茧自缚”,相当与当代一个流行的词语――“异化”,从他的《文史通义》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认知,历史著作之所以求新求变,一个主题千百年依然可议,就是由于我们往往抱着鉴往知来的目的去读历史,一逢世变,便想从历史中探寻世变之由;求之不得,自然就不满意于现有的史书,而要求重新写过。这就导致每一个新时代必有一些根据其时代特点所改修过的新史书。与时代隔离的纯而又纯的所谓“纯史学”,致使史家成为象牙塔内的玄思冥想者,无论如何是维持不了不断的创新力的,但我们应该清醒,历史的终极目的并不是让历史的面貌模糊,而是让他变得清晰,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史学追求还是蒙昧状态的无限慌张。所以史学还是要回归于史家所处的社会才能得到更深刻认识和经验。就以“六经皆史”说的认识为例,多少年来无数学者用心发掘出来的“六经皆史”说的“时代”的或超越“时代”的意义,事实上却越来越远离那个让章学诚本人深感寂寞的“时代”!虽然没有人否认“六经皆史”说蕴含着“太多的思想内容”,但是,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其本身所固有的而恰好是后人领略到的,又有多少是硬生生“被赋予”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早已成为比探究“六经皆史”本源意蕴更为困难的“异化”问题。 (作者:王忠强)
参考文献:
[1]罗炳良.论章学诚的“以史明道”观念[J].甘肃社会科学,2005,(1).
[2]姚曼波.章学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中华书局,1983.
[4]章学诚.章氏遗书(卷2)[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