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81|回覆: 0

[史學] 文明的腳印:印刷博物觀中國印刷史(二)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0-9-16 10: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京青年報
雷峰塔倒塌露出的【寶篋印陀羅尼經】

    1924年杭州雷峰塔倒塌,在塔磚孔中發現了一件吳越國印佛經【寶篋印陀羅尼經】,魯迅的【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記述了這件事。當時人們爲了尋找印經,幾乎將塔磚全砸碎了,一度成爲傳奇。直至2002年杭州重建雷峰塔,人們才再次領略到雷峰夕照的西湖盛景。

    而其實早在五代十國時期就傳出過一件【寶篋印經】。當時以杭州爲中心的吳越,經濟文化十分繁榮,以錢m爲首的統治者,虔誠信奉佛教,刻印了較多的佛經。1917年浙江湖州天寧寺塔發現一件佛經印品【寶篋印經】,高7.5厘米,長60厘米,每行8-9字,卷首有圖像,圖像前印有:『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國王錢弘m印【寶篋印經】八萬四千卷,在寶塔內供養。顯德三年丙辰歲記』等文字,可知爲公元956年所印。

    而杭州雷峰塔塔磚孔中發現的吳越國印佛經【寶篋印陀羅尼經】,框高5.7厘米,長205.8厘米,每行10-11字,圖前印有『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國王錢m造此經八萬四千卷,捨入西關磚塔,永充供養,乙亥八月日記』,乙亥年爲975年,時間上看已爲宋開寶八年,但宋的統治還未達及吳越。

    直至1971年,人們又在浙江紹興塗金舍利塔中發現另一件吳越國印刷的【寶篋印陀羅尼經】,當時置於10厘米長的竹筒內,其刻印年代爲乙丑年,即965年。

2010916102857675.jpg


宋代畢N發明活字印刷術,被稱爲中國印刷業的第一次革命


201091610296474.jpg


    說到活字印刷,大家對它的發明者畢N一定都有一些了解。北宋慶曆年間,一個叫畢N的刻版工匠發明了活字版。他的方法是用膠泥製成活字,用火燒後使其堅固。排版時用一鐵板,在鐵板上鋪一層松香、蠟和紙灰的混合物。然後在鐵板上放置一鐵范框,按要求一個個排上活字。當排滿一整板後,將鐵板在火上加熱,使藥末熔化,再用一平板壓字面,保證字面平整,活字牢固。這樣就可以刷墨印刷。印刷完畢後,再加熱鐵板,用手取下活字,存放原處,已備再用。爲了加快印刷速度,可備兩塊鐵板,當一板印完後,第二板已排好,緊接著印第二板,這樣就可以連續不斷地印刷。爲保證排版的用字量,每一個字都做幾個活字,一些常用字,如『之』『也』等,還要多做幾個活字,制好的活字按韻存放在木格內。這種活字印刷,只要刻一副活字就可反覆使用,排印各種書籍,大大降低了製取印版的成本,印書速度也加快了很多。
2010916102915966.jpg


    而繼畢N之後,元代一位農學家王禎又對活字版進行了改進,使活字印刷術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應用。大德元年,王禎自己設計請工匠開始製作木活字。兩年完工,共制木活字三萬多個,並設計了木活字轉輪排字盤,這是歷史上記載最早的排字設備。元代王禎設計的轉輪活字盤是最早的排字設備。

    在第三層展廳,有一間獨立的展室,剛剛步入便見到幾個人在房間一角的仿古建築里忙碌著,本以爲誤入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間,定睛一看才發現原來那幾個人只是真人大小的模型,身後一排是存放木活字的字櫃,它是按照漢字的部首和筆畫排列的。而剛剛看到的幾個真人般的模型則正在進行刻字、排版、印刷和裝訂各個工序。整個模型再現的正是清朝武英殿的木活字排版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