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097|回覆: 2

[漢語詞典] 漢字的演變過程

[複製鏈接]
融會貫通 發表於 2009-11-10 16: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

⑴ 『聲』是任何一種語言的必要組成部分。

在遙遠漫長的太古時代,人類從本能的『哭聲、笑聲……』或模仿大自然的『鳥鳴、蟲叫、獸吼、風聲、雷聲、雨聲……』中逐漸分化出具有一定意義、代表一定事物的『聲音』,這就是語音的進化。

⑵ 『形』是語言的第二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

在遠古時代人類主要面臨的是生存和種族延續問題。在與大自然和猛獸毒蛇等的鬥爭過程中,有時需要用『形』或『畫』來表示事物。例如:遠出狩獵,為了不至於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樹幹上做一些標記。人類在狩獵時,也注意觀察野獸的足跡,以辨別出野獸的特性。另外,人類也可能出於對神秘大自然的崇拜或對美的事物的追求,在岩洞壁上,畫上『日、月、人、山、木、屮、動物、祖先……』等圖象。

【說文解字】說,『黃帝的史官倉頡看見鳥獸的腳印,明白可以用形來區分事理,開始創造文字。』

由『圖畫』經過一個簡化過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徵,開始了『文字』的進化過程。拼音文字是由原始圖象向表示聲音的字母方向發展,以語音作為主體。漢字由原始圖象向『象、數、理』方向發展,用不同的圖象來表示各種各樣的意思。

⑶ 『象』是創造漢字和【易】說理預事的主要方法。

『日、月』等屬於象形文字,是造字的基本部件。這些基本部件相互組合,產生各種各樣的『象』,創造出更多的字。基本部件和字還可以進行更高層次的組合,產生用於表示各種事物、各種意念的諸多文字。

造字和易理在這裡完全相通,即所謂的『取象生理』的模糊思維和『陰陽互動』的二分原理。

⑷ 『數』概念是人類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人類首先掌握的概念可能是『無』和『有』。沒水喝會渴,沒東西吃就會餓。『有→?月』字中『?』表示手,『月』表示肉。『有』字原意『手下有肉』,有肉吃就不會挨餓。『有』進一步分化形成『一、二、三、多』等數的概念。

『數』向易符方向演變,逐漸從文字中分離,形成八卦,並在歷史上的夏、商、周時期形成【易經】(【連山】、【歸藏】、【周易】)。例如:奇數(一、三、五、七、九)和偶數(二、四、六、八、十)是兩組不同性質的數。若奇數屬陽,偶數則屬陰。在【河圖】和【洛書】中以『黑、白』或『實心、空心』分別表示。【易】中用『陽爻、陰爻』(、)表示。數字『一、二、三』中若按【易】之思維,將『一』視為陽爻『』,『二』即為『』,『三』即為『☰』。按陽爻重疊之原理,將陰爻也重疊,即為『、、☷』。若再將『、』符號組合,即產生所有的易符。

研究『數』的加減乘除為算術。研究『數』的『象』,並且以『象』說『理』,這是演繹【易經】了。漢字中,字根重疊現象比比皆是,這是『數理』在造字中的具體表現。

⑸ 『理』是『象、數』的擴展。

漢字外延的演變主要是通過『理』來擴大的,即相『象』的事物,『理』也相通。例如:『明』本意是明亮,延伸出『眼睛看得清楚、心裡明白、事情變得明顯……』等。
 樓主| 融會貫通 發表於 2009-11-10 16:20 | 顯示全部樓層
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漢字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商)         (周) (秦)(漢)(魏晉)草書

甲骨文

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烏龜甲殼和牛的肩胛骨上,故稱"甲骨文".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氣候,習尚等許多方面,是研究當時歷史的重要資料.甲骨文先後出土約14萬片,單字總數約4500個,可認者約1700字.甲骨文是現在漢字的"祖先",距今約3000多年,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即從那時開始.



金文展示(略)

小篆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實行了一連串的改革;其中,統一文字就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政策.統一後的字稱為小篆.此種書體上承東周時秦國器銘與刻石文字,會融各地書風而成,為中國第一次統一之字體,居書史轉變之關鍵.

秦文是在"金文","籀文"(大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書體,故秦文又稱"秦篆",後人又用"小篆"稱之,以與"大篆"區別.秦代刻石保存小篆書跡稍多,但仍算少,以秦始皇所立諸石最為重要,琅邪台,泰山原石及拓本殘存,則最能見其真相.一些刻在秦代度量衡上的文字,則體現出自然樸實的風格.


隸書

隸書,是小篆的簡便寫法,最早流行於秦代下層人物中間,相傳為程邈在監獄中將其整理成一種新字體.隸書在漢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發展,變無規則的線條為有規則的筆畫,奠定了現代漢字字形結構的基礎.圖為漢隸.


楷書

中國東漢(25--220)末年,一種新的漢字字體:楷書出現了.圖為楷書的創始人鍾繇 .

楷書筆畫平直,字形方正,書寫簡便.直至今天,楷書仍是漢字的標準字體.


草書與行書

古代的中國人還創造出了兩種可以快速書寫的字體:草書和行書.草書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種.中國浙江的"蘭亭碑亭"是個有名的地方,當年,王羲之在這裡寫下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09-11-10 19:25 | 顯示全部樓層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現在很多人都誤將漢字字體當成漢字演化過程,而實際上,漢字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書的發展過程都是結構的變化(合理化),而其後的隸書、楷書、宋書都是漢字結構確定之後不同的體形,這是因為漢字結構自漢隸以降大體已經定化,當然,其後漢字字庫的不斷擴大亦是其結構合理化的發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