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8|回覆: 0

[論史] 漢朝是個大公司 (1)

[複製連結]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0-9-25 12: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鳳凰網歷史
文章摘自【從歷史看組織】(有刪節) 作者:許倬雲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漢代丞相
漢代丞相是朝廷的首長,所有的紀錄都在丞相府裡邊,這是漢初第一位丞相蕭何的功勞。蕭何原是沛縣縣政府的職員,相當於縣長秘書一類的職務,學歷不明,履歷不明,卻是很早就能賞識劉邦,後來也幫助劉邦奪取沛縣作爲第一個基地。在劉邦取天下時,蕭何是重要的助手,進咸陽這一收取檔案資料的舉動,更是劉邦能夠成功的重要關鍵之一,漢軍進入秦的首都咸陽的時候,蕭何抓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封倉庫,而是接收圖冊,包括地圖、戶籍與卷宗檔案。蕭何眼光遠大,懂得一個能夠運作的管理機器,手上一定要有檔案與數據。有全國地圖的人,有全國人口數據的人,有稅收數目字的人,有全國驛站船郵網路資料的人,對全國情勢就會有通盤了解。項羽沒有做到這事,漢高祖與蕭何做到了。用黃仁宇先生的一句話,若按照數目字來管理的話,管理系統才能運行;圖冊都是數目字。一個好的公司,必定要有一批好的數據:它的客戶在哪裡?產品的成本要如何計算?如果沒有這些資料,開個街角上的夫妻老婆店還有可能,但經營大公司卻不行。蕭何做到的就是掌握足夠的資料數據。
漢朝政府相權的實力基礎,就在這批數據,因爲全國的資料不在宮裡,反而是在相府。這是漢朝的CEO所具有的特別的權位。所以漢初的丞相可以沒學問,但有實權。皇帝必定會有自己喜歡的內廷寵臣,但皇帝身在宮中;丞相代表的則是法律與秩序。漢文帝是不錯的君主,開創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漢文帝有他所喜愛的寵臣,但當時的丞相申屠建雖然學問及能力都不是很足夠,卻仍能責罰寵臣。漢代宮中及府中財政分開,是漢朝一項很重要的原則,能將兩者分開的原因,即在丞相府有政府運作的資料及數據。爲此,雖然漢朝不斷地有外戚、宦官干政,但政府始終有相當程度的穩定性,也就是靠宮中與府中分開的原則。權在宮中,能在府中。權能區分,一旦董事長委任了總經理,總經理就掌握了所有的行政權及資料數據,董事長就應該退到第二線,只掌握大政策的方向。這種權能的分野,在中國實行得非常早,同一時代的羅馬既沒有郡縣,也沒有宮中府中的分野,也沒有軍人文人的分野,也沒有察舉制度、賢良方正共同參與討論國是的制度。與漢朝同時代的羅馬公民,以最古老的貴族制度參與政治,顯得原始粗糙。漢朝的運作體系卻是相當符合經營一個公司的原則的。
但是誰真正設計出這一套制度呢?倒也不是任何一位丞相,而是學者陸續提供的意見。學者之中,董仲舒是一個關鍵性的人物。董仲舒認真地建議將權力的基礎放寬到地方。董仲舒的政府理論是天命,相信皇帝的統治是依據天命的,而天災是反應人情。借一個比喻,一個公司能不能存在,能不能運作,要靠市場反應。無論是百年老店或正字商標,客戶的滿意度決定了一切。百姓說不出話,老天會幫他們說話;天災其實是人心不滿。天下安定的時候,天災就是天災,人心不滿的時候,百姓紛紛議論,爲天災找理論。當天降的災害與異象被解釋爲政策錯誤,或吏治不良……也就是人心不滿的時。同理,當公司產品好服務好的時候,廣告再爛,產品一樣賣,因爲這時是產品在替公司說話。當一個公司被罵廣告欄、廣告騙人的時候,也就是產品不行了。董仲舒的陰陽感應其實就是講市場效應,而市場效應取決於人心之向背,人心則取決於對政府服務的滿意度,於是在董仲舒的理論中,天命王權的源頭完全取決於人民的意見,天象不過是個反應,真正決定的是人民。就企業經營來說,市場的競爭完全靠產品,再好的宣傳、再好的包裝、再古老的招牌都沒用,只有產品本身的品質算數。關羽漢代的郡縣制,賈誼的【治安策】是重要文獻,他主張設郡縣、反對封建;賈誼預測的災害,在七國之亂時應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