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華網論壇 自迎獻帝都許,曹操就開始了翦滅異己的活動:
『自帝都許,守位而已,宿衛兵侍,莫非曹氏黨舊姻戚。議郎趙彥嘗為帝陳言時策,曹操惡而殺之。其餘內6外,多見誅戮。』(【後漢紀】卷十下【獻帝伏後紀】) 『董承女為貴人,操誅承而求貴人殺之。』(同上)
建安十九年,又逼獻帝廢殺伏後,誅滅伏氏宗族。
與之同時,『建安十八年,操進三女憲、節、華為夫人,聘以束帛玄縲五萬匹,小者待年於國。十九年,並拜為貴人。乃伏皇后被弒,明年,立節為皇后。……後在位七年……。』(【後漢書】卷十下【獻帝曹後紀】)
七年之後,曹丕由獻帝『禪讓』皇位輕而易舉地升壇登極。
經過長期的天下太亂,逐漸形成了幾大軍事集團。主要有北方的曹操和南方長江中游的劉備和下游江東的孫權等。官渡戰後不久,曹操挾掃平北方的餘威率師南下,南方的孫權和劉備在大敵當前之時第一次精誠合作,在赤壁大敗曹軍。受挫後的曹操退保北方,南方遂由孫權和劉備分治,天下三分之勢初成。曹、孫、劉雖成鼎足,但從實力上來說,孫、劉都難 以單獨與曹操爭鋒。因此,整段三國歷史都充滿了孫吳和蜀漢兩個政權既矛盾衝突又相互依賴的風風雨雨。產生於這個時期的政治婚是這個特殊時代的產物,也就必然帶着這個時期政治鬥爭的特色。
約在建安十三年底到十四年初,孫權主動嫁妹於劉備,而劉備『至京見權,綢繆恩紀』,孫劉第一次政治婚締成。這樁婚姻的締結恰好是在赤壁大戰結束之後,就當時形勢言,外患已消,聯盟雙方在利益分割中極易內亂繼起。但孫權和劉備卻以政治家卓越的遠見和寬廣的胸襟使這一觸即發的矛盾得到了緩解。
孫權提婚之後,劉備擬前往吳都應婚,諸葛亮則諫阻此行。事後劉備也曾心有餘悸地回憶說:『孤時危急,當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時孔明諫孤莫行,其意獨篤,亦慮此也。孤以仲謀所防在北,當賴孤為援,故決意不疑……。』(【三國志】卷三七【龐統傳】注引【江表傳】)
當時險象環生的事實證明這並不是諸葛亮的過慮。吳中智士周瑜就曾上疏陳利弊,力勸孫權就此留備,他說:『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令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同上卷五四【周瑜傳】)
周瑜之於孫權和諸葛亮之於劉備,其影響均非一般智士可比,而當時的情勢又是如此險峻:只要孫權稍生變故之心,劉備將即遭不測之禍。但周、葛並未勸住孫劉,並不是周公瑾的上疏不夠說服力,而是孫權綜覽了全局,看到了聯盟繼續保持的必要:『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同上)而劉備也以同樣的政治眼光正確地度人度己。因此雖然『天下智謀所見略同』,孫權和劉備卻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成功地結成了這次婚盟。可以說,這次政治婚的達成是這兩位政治家英雄本色的顯露。
對這次婚媾使孫劉聯盟得以延續的意義,一直以來人們在評估中肯定不足。尤其對孫權,由於文學作品不明就裏的渲染,這次意義非淺的政治活動竟被濃縮成一句滿含貶義的俗語--『賠了夫人又折兵』,留傳了千百年,一直被作為徹底失敗的範例。其實這是對歷史的歪曲認識,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沒有這次成功的婚盟,而後三國的歷史也許會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面貌。聯盟的延續在當時使雙方都騰出了時間和精力鞏固了自己。在劉備一方,固然因為孫夫人的桀驁不馴,就婚姻本身來說實為有名無實,甚至成為變生肘腋的隱患,常令劉備『衷心凜凜』。但其時劉備初恃荊州,其地待擴,其勢待張,如他自謂『當有所求』,聯盟的積極意義在於起碼在以後的短時期內避免了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使他得以全力進圖益州。建安十六年,劉備留諸葛亮、關羽居守荊州,自己率兵入益州。與原益州牧劉璋發生衝突後,諸葛亮又與張飛、趙雲引兵入蜀增援,追降劉璋。益州遂成為劉備守望全局、建立蜀漢的中心地盤,在孫權方面,也利用了這個時間整治了內務,建安十六年,徙治秣陵,次年城石頭,秣陵改為建業,夾濡須水口立塢,有備無患。十八年,曹操果南下攻濡須,孫權一邊請劉備救援一邊全力拒操,迫曹軍相持月余之後退回。至此雙方基業都已初定,聯盟的使命基本完成。於是『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三國志・趙雲傳】注引【雲別傳】)給這次政治婚畫了句號。
孫劉第二次政治婚仍由孫權發起,媾婚對象是劉備親信之將關羽。有關這次締婚,史書只在描述關羽一生最後一役中作了追述:
『是歲(建安二十四年),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俱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可見是關羽的品性使這次婚姻胎死腹中,並且關羽的態度惡化了雙方的關係,從威震華夏轉眼之間敗亡臨沮,這樣的終局雖然是爭奪政治利益的犧牲,但大概不能說與這一事件毫無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