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83|回覆: 0

[古代科技] 漢代造船與航海技術的成熟(1)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07-10-22 10: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經濟網
20071022105058489.jpg
江陵木船


2007102210517469.jpg
長沙木船


  漢代,我國造船航海技術已經成熟。它的標誌是除前文所述能造成高十餘丈有三層樓的高大『樓船』及類型繁多的各種船隻外,還有很多發明創造,如槳、櫓、船尾舵、風帆等船舶推進工具的日益完善和廣泛使用,橫隔艙造船結構的重大貢獻等。
      
  楫和棹
      
  我國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早已知道利用竹篙、木槳來划船行進並控制方向了。以後,隨著人們向深水區的遠航,用竹篙不那麼方便也不大能起作用了,木槳的作用日益增加。早期的槳多爲短槳,叫『楫』,上端爲圓杆,下端作板狀,用兩手持楫划船使船前進。在廣州出土的西漢木船模上有四個木俑,各拿一把短槳,坐著划船,那就是楫了。但是,由於楫入水淺,推動力量小,人們就不斷改進,加長槳板,加寬槳葉,坐著劃的短槳日益變成站著劃的長槳。長槳古代稱爲『棹』。又由於長槳重,划水不方便,干是就在舷側做了可以擱放長槳的槳柄孔或固定的支點,叫槳座,以發揮槓桿作用。槳板撥水向後,其反作用力通過槳座推動船隻前進。在長沙出土的西漢木船模中,我們可以看到有16支長槳即『棹』,這 16支掉就是以舷板上的圓孔作支點的,棹有了支點,就成了一個槓桿,划動時可以減輕臂力,發揮了腕臂的作用,槳手的體重也產生了作功的效果,效率大爲提高。爲了增加船隻行駛的速度,槳手們常常一齊邊劃邊唱以統一動作,同時可減輕疲勞感。漢武帝【秋風賦】中有『蕭鼓鳴兮發棹歌』,描寫的就是這種情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