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洛陽龍門石窟隔岸相對的洛陽東山,有一座俏麗的山峯,山峯的形狀很像琵琶,因而得名琵琶峯,這座山峯奇花異草遍地,香氣溢人,因而這座山峯又被稱為香山。
在山峯下不遠的地方,有一所環境優雅的宅院。院裏山林泉石,造型各異,竹木池館,別有風韻。青銅熏爐中香煙裊裊上升,有一歌伎正在撫弄七弦飛泉古琴,琴聲叮叮咚咚,一如高山流水。另一歌伎輕舒燕體,裙袂飄飄,宛若天仙起舞。然而端坐在那裏的老翁——自號『香山居士』的白居易,則目如定珠,坐如古鐘。他滿目愁雲,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也許是又想起了燕子樓頭那泫然而泣的貞烈女子。他長嘆一聲,對陪伴他多年的歌伎說:『樊素,小蠻,你們過來。』兩女子聞聲裊裊而來,緊靠老人身邊。白居易說:『我已快到耳順之年(70歲),再也不能耽誤你們的青春了,而且盼盼的死,給了我太大的震撼。生命不應虛度,你們要好好珍惜,快收拾好東西,去尋找屬於你們的幸福吧!』
樊素和小蠻淚如泉湧,哀求着要留下來,可白居易一臉的絕然,兩個女子只好默然離去。
白居易口中的盼盼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女子?她的死又和白居易有着什麼樣的關係?讓我們的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唐德宗年間,去傾聽詩人白居易為我們講述的一個貞烈女子的故事——
猶記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年),那時我官居秘書省校書郎,四處遠遊時,恰好經過彭城(今徐州市),便少作停留。彭城守帥張愔,派人送帖請我到他府上一敘。張愔這個人我也早有耳聞,雖為武官,卻性喜儒雅,頗通文墨。我對他毫無反感,便欣然答應了。
酒宴就設在燕子樓上。燕子樓地處彭城西郊,依山傍水,風景絕佳,據說是張愔特地為他的愛妾關盼盼興建的一處別墅,樓前清流潺潺,垂柳如煙,清幽雅致。燕子雙雙對對穿柳而過,翩然飛至樓頭,於幽靜中更添幾分生機。
落座後,張愔略顯神秘地對我說:『我有一愛妾,名叫關盼盼,容貌美艷絕倫,而且精通詩文,更有一副清麗動人的歌喉和一番高超絕倫的舞技。她能一口氣唱出你寫的【長恨歌】,跳【霓裳羽衣舞】也是出神入化。她對您的文采仰慕已久,現在不妨讓她來為您舞一曲,以助酒興。不知您意下如何?』
既然是我的仰慕者,又是一才貌兼備的女子,我有什麼理由不見呢?
張愔立即叫侍女去傳關盼盼,不多時,只見一體態輕盈婀娜的女子在侍女的陪伴下緩緩走來,待到跟前時,盈盈一拜,輕啟紅唇:『小女子久慕大人才華,今日得見,真乃三生有幸。』
我連忙將她扶起。指尖不經意划過她的皓腕,光滑而又鮮嫩。
待她坐到席中時,我仔細端詳,果然光艷照人——不朱面若花,不粉肌如霜,美目含情愁,櫻唇風韻長。我也是愛美之人,閱女無數,此女子可謂人間極品。
張愔和關盼盼倒是真的熱情,頻頻執壺為我敬酒。我們以酒賦詩,喝得暢快淋漓。張愔讓盼盼舞一曲【霓裳羽衣舞】,她欣然領命。
音樂起,只見關盼盼身着白色紗裙,猶如仙女翩翩起舞。她體態輕盈,忽如輕風吹指,時隱時現,又似白玉雕像,靜中有動,令人心曠神怡。她以輕盈迦雪的旋轉、流暢若水的舞步、柔軟輕婉的舞姿,飄然欲仙的舞態,表現出虛無飄渺的仙境之中仙女的形象。
我真的驚呆了,一剎那間,仿佛當年能歌善舞的傾國美人楊玉環又展現在眼前,簡直太美妙了!難怪張愔如此吹捧她,連我也沉醉於她的翻飛舞袖之下了。
曲罷舞止,關盼盼嬌喘連連,回到席中。張愔急忙拿起絲帕,為美人拭汗,眉目之間,溢滿愛憐,看來他們的恩愛真是非同一般。
我也立即送上我的讚美:『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
關盼盼又趕緊謝禮道:『多謝白大人贈詩讚美,把我比作花中之王牡丹,實在愧不敢當。』
我微微一笑,你美貌絕倫,也許只有那花中之王的牡丹才堪與你相媲美。
自此一別,就是十年。十年之間,風雲變幻,我大唐王朝,已經亡了兩代皇帝——德宗、順宗,而現在,是憲宗統治的元和九年(814年)了。
我在朝中也已經是翰林學士,左拾遺,拜贊善大夫(陪太子讀書),可我似乎越來越厭倦了朝廷中的爾虞我詐,阿諛奉承。朝中的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掌權的宦官竟然不聞不問,多麼的令人氣憤!而我已過不惑之年,為了心中無愧,我冒死上疏力主嚴緝兇手,以肅法紀,這必然會得罪那些掌權的人,也許會引來殺身之禍,可生又何歡,死又有何懼?
這十年來,我從沒有過關盼盼的消息,那次的燕子樓一聚,我以為只是我生命中的一個插曲。
那一天,我正在為我的上疏毫無回應而感到憤懣時,下人來報,張仲素求見。我愁眉一展,早聞此人能詩善賦,這下可以一決高低,以解胸中鬱悶。
我連忙到前廳去見他,閒談之中,他竟說起了關盼盼。他曾是張愔手下任職多年的司勛員外郎,和張愔一家都比較熟悉。他說,那次我和張愔相見後不久,張愔就病逝了。樹倒猢猻散,家中姬妾俱已各奔前程,惟獨關盼盼難忘舊情,隻身移居燕子樓,矢志為亡夫守節。他知道關盼盼仰慕我的才華,和我有一面之緣,所以帶來了關盼盼近來所寫的【燕子樓新詠】三首。
我展開那素雅的詩箋,三首七絕映入眼帘: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消一十年。
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好一個痴情女子呀!透過她的詩,我仿佛看見了一個脂粉不施、琴瑟不調的女子默默地站在燕子樓上,她也許又在回憶與張愔在燕子樓上看夕陽暮色,在溪畔柳堤上緩緩漫步,在月明之夜喁喁低語。現在風光依舊,卻人事全非,獨對長夜寒燈,形單影隻,夜夜刻骨的思念,日日無望的期盼,這一盼,就是十年——淒清孤苦、相思無望、萬念俱灰的十年。
我為盼盼對愛情的忠貞而感動得無以復加。竟然有如此女子,毅然為夫守節。我那時的社會還是比較開放的,夫死後再嫁的女子不勝枚舉,甚至駙馬死了皇帝都讓公主再去改嫁。可盼盼卻獨居那燕子樓十年,過着行屍走肉般的生活。不知為何,我的心裏湧上一股莫名的悲痛。多麼美好的青春,多麼絢麗的生命,就在那燕子樓上一點點流失。
既然她如此的情深義重,難捨亡君,還不如追隨他到九泉之下,演奏一曲忠貞烈女的千古絕唱!何苦在那裏慢性自殺,耗損那如花的生命,以一死換取流傳千古的節操和美名豈不更好!
也許是我太同情這個女子,也許是原有的憤懣還沒有遠離我的大腦,我揮筆和詩三首:
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燕子樓中寒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鈿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起即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一十年。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我把自己所設想的關盼盼為張愔苦守燕子樓的情形寫入了詩裏:淒冷孤寂的月夜,關盼盼備受相思的煎熬,她懶於梳洗理妝,不再彈琴跳舞,那往日的舞衣,也早已放入箱底。悅己者不在,為誰而舞,為誰而容?
還在詩的最後點明我意:你的夫君墓上的白楊已可作柱,而你若真有情意,為何不甘願化作灰塵,追隨夫君到九泉之下呢?
我已情難自禁,感覺這樣表達還是太過委婉,既然說了,為什麼不說得乾脆利落、直截了當呢?我立即又補上一首七言絕句:
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這就直接表明了我希望她以死殉夫。
張仲素帶着我的詩離去了。可我的心卻依然久久不能平靜。我捫心自問,這樣做是不是太過於殘忍,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只要認為值得就好,我何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如此露骨地表達出來呢?何況那還是一個如此仰慕我的女子,我有了一絲的悔意,心中莫名地不安。
我日夜擔心着關盼盼看了我的信會有什麼反應,可是毫無消息,自己反而因為力主嚴緝兇手,得罪了當權的宦官,被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這也沉重地打擊了我,自負有報國之志,卻投身無門,罷了!罷了!由它去吧,離開這個污濁的地方更好,去過逍遙自在的生活。
那天,我正在收拾詩稿,張仲素又來了,從他那一臉的凝重和欲言又止的神態,我已經猜出了許多。
他說,關盼盼讀了我的詩之後,不可遏制地放聲大哭,令他都禁不住為之動容。關盼盼哭完後,對他說:『自從張公離世,妾並非沒想到一死隨之,又恐若干年之後,人們議論我夫重色,竟讓愛妾殉身,豈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因而為妾忍辱偷生至今!』
我竟然沒有想到原來她的堅守是為了維護夫名。是呀,當她的夫君亡去時,她的心,她的神,她的靈,她的一切也早就隨着那位故人被埋葬,消亡了,她的苟活只是另一種形式的愛。
她何嘗不想與夫君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她多麼盼望上天給自己這個權利。盼望着與自己心愛的人一起埋葬在那溫潤、潮濕的地下,共化為土,化為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來年的春季,那漫山遍野的茁壯的野草也許就是他們共同的新生。
我真的沒有想到這女子竟有如此博大的愛和如此寬闊的胸懷!
張仲素又帶來關盼盼依我的詩韻奉和七絕一首:
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台不相隨。
這詩裏藏了多少的哀傷與憤怒呀!我曾誇讚她『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那時花開正艷,我極力稱讚她。當她為夫君空守十年,如今春殘花謝時,我卻雪上加霜,用如此尖酸刻薄的語言去傷害她,是根本沒有理解她的心意呀!
我心中的自責與內疚已深深將我淹沒。我空有滿腹經綸,空活如此多的年月,是我一手砸塌了她心中的偶像,更摧毀了她活下去的勇氣。
但更讓我詫異不已的是,關盼盼在怨恨我不理解她的同時,真的要以死來明其志。她從此絕食,無論誰來勸解,都不能挽回她想死的決心!
面對如此痴情重義的貞烈女子,我無語!
十天後,我攜帶家眷,就要去江州了,這裏的一切似乎都沒有值得留戀的了,心中不舍的竟是關盼盼。
沒想到張仲素能來為我送行,也許是他知我還掛念着關盼盼,想讓我了卻這最後的心願。那位貌美如花、能歌善舞的一代麗人,最終香銷玉殞在燕子樓上,用她的生命換來了不朽的美名。
張仲素還吟出一句詩: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他說是關盼盼最後留下的。
我知道,她是在嘲笑我,她並不是怕死,她活下來堅守比死去需要更大的勇氣。可她的這一片良苦用心,竟不能被她的偶像——我,白居易,所理解,還以為她貪生怕死,在那孤樓裏虛耗生命,竟用說得如此明朗的詩來逼她走向絕路。我這空有虛名的大詩人不是如一個幼稚的孩童嗎?哪裏懂得她對張愔的痴戀之情呢?是呀,我還自詡為性情中人,竟然一時犯起了糊塗,也許是被亂花迷醉了眼吧!我想,我現在唯一能為關盼盼做的,就是把她的遺體安葬到張愔的墓側,我不求得到她的原諒,只為自己心安吧!
我寫好了文書,備足了銀兩,讓張仲素代我全權處理。我則踏上了去往江州的漫長征程。
後來我的仕途幾經周折,一切我都已經看淡,最後以刑部尚書致仕(退休),回到了洛陽香山,與我的愛姬樊素、小蠻日日飲酒、笙歌。樊素櫻唇微啟,小蠻柳腰輕旋,她們二人是我的暮年知己,為我帶來了莫大的樂趣。
而我內心對關盼盼的愧疚之情這麼多年來卻依然縈繞心間,絲毫沒有消褪。
所以我遣散了我的紅顏知己樊素與小蠻。
我不想她們在我百年之後重蹈關盼盼的覆轍。
這一回,我不知道做的對還是錯……
後記:大詩人白居易遣散樊素、小蠻之後,從此專心著作,研究佛法,頤養天年,只和香山和尚如滿乘竹轎往來,二人談論佛法。大中元年(847年)時,白居易去世,終年七十五歲,他的家人依照他的遺囑,在香山如滿師塔旁建墓把他安葬。
關盼盼成了對愛情忠貞的典範,也許我們今天看起來她的這一行為有些傻氣,根本不可取。可在那封建時代,女人的名節重於生命,因而她迎來了許多同情和讚頌,如蘇軾的【永遇樂】: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但關盼盼的所作所為,最能引起受封建禮教壓迫的婦女的共鳴。明末清初才貌雙全的歌伎王微,與關盼盼際遇相同,有【擬燕子樓四時閨意】詩四首,其中第三首是:
羅衾自壘怯新涼,無寐偏憐夜未央。
生死樓前十年事,砌蛩簾月細思量。
雖然關盼盼在正史中並無記載,但她的忠貞事跡成了元、明、清的戲劇和小說的描寫素材,她有感而發的詩篇也能夠感動人心,輾轉相傳,廣為傳誦,因而她的故事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而燕子樓因為關盼盼的故事也成為徐州的勝跡,歷代文人如蘇軾、文天祥、陳師道、閻爾梅等都有詠懷燕子樓的作品,歷代均加以修葺,樓上現在還懸掛着關盼盼的畫像。遊人不但為她的美麗而動容,更為她至死不渝的愛情而深深震撼。(劉曉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