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華夏經緯網 晉以後孔雀河突然斷流,依靠這一河流養育的羅布淖爾西北綠洲聚落迅速衰廢,樓蘭地區的政治局勢、交通都因之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營盤重鎮也失去了賴以存在的基礎。但營盤衰廢后,並沒有即刻變得人煙杳無,這是因爲它北依庫魯克塔格山,來自山地的冰雪融水還有泉水都可以作爲滋養。這裡的地下水位比較高,分布有小的湖泊和綠地,營盤作爲一個普通的居民點依然存在了很長時間。
營盤古城位於孔雀河古河道北岸戈壁中,背靠庫魯克塔格山,面對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東接龍城雅丹奇觀,西連塔里木綠色走廊,周圍地勢平坦。
據考證,營盤古城是古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山國(墨山國)的都城;漢代時曾在此屯田聚兵,這也是該古城現在被稱爲『營盤』的原因。營盤作爲絲綢之路中道的必經之地、交通重鎮,被歷史學家稱爲『第二樓蘭』。其廢棄的時間在公元4世紀前後。
在現代探險考古學家的著作里,這個城有許多名字,如『燕平』、『安平』、『因半』『注賓』等,但『營盤』似乎更爲通用。其實,這是個連名字也已消失的古城。時間留給我們的,只是一片廢墟,一片墓地。
圓城顯西方建築特色
營盤古城的奇特之處,在於它是一座圓形城,直徑180米。現在城牆還保存著基本輪廓,厚度約5米,殘高3米至7米,夯土干打壘建築,即一層濕土0.5米左右,墊放一層5厘米的胡楊樹枝條,又一層夯土,又一層樹枝條,就如同我們現代建築中砌幾層磚放一層鋼筋增加堅固程度的原理一樣。營盤有東、西、北三座城門。城內所有的建築都已坍塌無存,地面平坦如初,裸露著塵土。
中原漢文化的傳統建築特色是方城,如樓蘭古城、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等;而營盤古城的巨大價值,在於它是西方文化的傳統建築特色,是圓城。目前我國在塔里木盆地相繼挖出幾座圓城,如尼雅古城、安迪爾古城,而城牆連影子都不見了,營盤古城兩千多年來竟然保存得如此完整,這真是一件莫大的幸事。它的存在,證明了東西文化的交融在塔里木盆地諸多建築藝術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它是古代東西方文明的融匯點和碰撞點。各種外來文化的兼收並蓄,使中華文明更加博大精深。
圓形古城北邊有一座上圓下方的大佛塔,高有10餘米,直徑爲10餘米。大佛塔北邊有兩座烽燧(也稱爲烽火台)。再往北,是一大片寸草不生的台地,台地南緣布滿了墓葬,總數在150座以上,占地約6萬平方米。
來源:華夏經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