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一、专书: 司马啸青,《台湾五大家族》,台北:玉山社,2000 年。 王玉波,《中国古代的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 年。 王崧兴,《中国家庭及其变迁》,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暨香港亚太研究所,1991 年。 王梦鸥,《礼记今注今释》,台北:商务印书彷,1995 年。 印顺导师,《佛在人间》,新竹:正闻出版社,2003 年。 台湾总督府,《台湾惯习记事》,台中:台湾省文献会,1987 年。 林献堂,《台湾雾峰林氏族谱》,台北:台湾银行,1971 年。 林献堂先生纪念集编纂委员会,《林献堂先生纪念集-年谱‧追思录》,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05 年。 林献堂,《灌园先生日记》,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2007 年。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思全集》第 46 卷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 陈先达,《陈先达文集: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 陈其南,《婚姻家族与社会-文化的轨迹(下册)》,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5 年。 陈其南,《台湾的传统中国社会》,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7 年。 张炎宪等,《台湾近代名人志(第三册)》,台北:自立晚报,1993 年。 张汝诚,《家礼会通》,台北:大立出版社,1985 年。 黄秀政,《台湾中部林氏宗族的发展‧期末报告书(下册)》,台中: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中 部办公室与财团法人台湾省台中林氏宗庙,2001 年。 黄秀政,《台湾史志新论》,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07 年。 黄俊杰,《伦理与身体思维研讨会论文集》,桃园:元智大学通识教学部,2007 年。 黄富三,《雾峰林家的兴起》,台北:自主晚报,1987 年。 黄富三,《林献堂传》,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4 年。 黄迺毓等,《家庭概论》,台北:国立空中大学,1998 年。 许雪姬,《雾峰林家相关人物访谈纪录(顶厝篇)》,台中:台中县文化中心,1998 年。 康韵梅,《中国死亡观之探究》,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部,1994 年。 张德胜,《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3 年。 曾春海,《儒家的淑世哲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年。 杨懋春,《乡村社会学》,台北:国立编译馆,1977 年。 赵曍初,《佛教与中国文化》,台北:国文天地杂志社,1990 年。 刘登翰等,《闽台家族社会》,台北:幼狮文化公司,1998 年。 蓝采风,《婚姻关系与适应》,台北:张老师出版社,1986 年。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台北:里仁书局,1984年。 二、论文 林博正,〈说我雾峰林家〉,《台湾文献》,第 57 卷 1 期(2006.3)。 王振勋〈林献堂的人格与性格之研究〉,《朝阳人文学刊》,第 5 卷 2 期(2007.12)。 朱岚,〈孟子对儒家孝道的丰富和发展〉,《孔孟月刊》39 卷 9 期(2001.05)。 周仕贤,〈从‘生命更新’观点看儒家的孝道思想〉,《孔孟月刊》第 38 卷 10 期(2000•06)。 黄开国,〈儒家成人理念与社会进步〉,载《孔孟月刊》39 卷 11 期(2001.07)。 姜广辉,〈中国儒家经典的核心价值〉,《孔孟月刊》第 41 卷 9 期(2003.05)。 温振华译,〈雾峰林家――—个台湾仕绅家族的兴起〉,载《台湾风物》29 卷 4 期(1979‧12)。 萧群忠,〈孝道观之儒释道关系论〉,《孔孟月刊》36 卷 8 期(199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