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歲的郝奶奶是一位抗日老戰士,患糖尿病30餘年,由於平時注意飲食和鍛鍊,血糖一直控制較好。最近隨著天氣轉暖,郝奶奶又開始了晨練。4月10日早晨她和平時一樣早早起來,到衛生間洗漱時突然摔倒,意識喪失,呼之不應,家人急呼120。醫生考慮可能是低血糖,急查血糖僅有1.8mmol/L,馬上給她靜脈推注50%葡萄糖糾正低血糖,同時靜滴葡萄糖,5分鐘後患者逐漸清醒,送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救治。
據該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荊丹清介紹說,像郝奶奶這樣因低血糖症導致的突發昏迷在臨床上並不少見,是糖尿病患者主要併發症之一。糖尿病患者普遍比較重視血糖過高,對低血糖症往往知之甚少,認爲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有些患者已經70多歲了,仍要求空腹血糖降到5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一旦超過8mmol/l,就認爲血糖控制差,甚至自己加大藥量;還有一些患者血糖已經達到良好,仍自行加用胰島素,結果導致低血糖,其實低血糖症有時比糖尿病更可怕。
『血糖指的是血中的葡萄糖濃度,它是提高機體代謝能量的重要物質,其中90%是供應大腦的需要。發生低血糖症時,機體缺乏糖提供能量,很多代謝活動受抑制,特別是發生嚴重低血糖而未能及時糾正時,大腦由於缺乏糖提供能量會導致永久性神經系統損傷甚至致死』,荊丹清說。
『糖尿病是以血糖增高爲特點,目前血糖控制的理念是降低高血糖、防止低血糖、減輕血糖波動。』荊丹清說,近年有循證醫學證據顯示,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同時合併嚴重併發症時,血糖控制過低較血糖一般的患者死亡率增高。老年患者普遍存在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等症狀,心腦等重要臟器供血不足。當發生低血糖後,血管在既往已經狹窄的基礎上進一步收縮,可能會誘發心腦血管梗塞而危及生命。
荊丹清提醒說,糖尿病患者要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自身情況確定血糖的控制標準,尤其是高齡糖尿病患者,控制標準可適當放寬。如合併嚴重的心腦血管併發症,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左右,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左右都算正常。
荊丹清說,爲了防止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定期監測血糖的習慣,如近期生活比較規律,未調整藥物和治療方案,每周最少監測血糖2次以上;如果近期調整了降糖藥,則應加大測血糖的頻率。夜間發生低血糖往往是非常危險的,有的甚至會因爲低血糖而在睡夢中失去生命,因此要特別注意睡前及半夜2點左右的血糖。同時,很多老年患者有服用保健品的習慣,有些保健品雖然沒有標明但其中含有降糖藥物的成分,服用後會出現低血糖。因此,服用保健品不僅要挑選正規廠家的產品,而且要諮詢醫生是否可以服用。
荊丹清特別強調說,低血糖早期表現爲心悸、乏力、出汗、面色蒼白、震顫、噁心嘔吐等,嚴重的會出現意識模糊、精神失常、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表現。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的低血糖表現並不完全一樣,尤其是老年患者對低血糖的感知減弱,有些患者血糖已很低了,但並沒有出現低血糖反應而直接進入昏迷狀態,如果救治不及時,就會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時一定要及時搶救,患者家屬應懂一些低血糖的家庭處理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