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司馬牛問君子翻譯賞析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 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白話譯文 司馬牛向孔子請教君子之道。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畏懼。』 司馬牛再問:『不憂愁不畏懼,這就稱得上是君子了嗎?』孔子說:『能內心自省而無愧怍之情,這樣還有什麼憂愁、還有什麼畏懼呢?』 注釋 不憂不懼:憂,憂愁。懼,畏懼。朱子:『向魋作亂,牛常憂懼。故夫子告之以此。』 內省不疚:內省,內心自我進行反省,『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疚,愧疚、愧怍。唐文治:『君子有內省之學也。』 先賢註疏 【論語註疏】曰:此章明君子也。君子之人,不憂愁,不恐懼。時牛兄桓魋將爲亂,牛自宋來學,常憂懼,故孔子解之也。自省無罪惡,則無可憂懼。 錢穆曰:常人擾擾,多在憂懼中,司馬牛亦正爲憂懼所困,故孔子以君子不憂不懼告之。然徒求不憂不懼,其人豈便爲君子?蓋非不憂不懼之爲貴,乃其內省而無疚之爲貴。 朱子曰:由其平日所爲無愧於心,故能內省不疚,而自無憂懼,未可遽以爲易而忽之也。 張栻曰:聖人之所謂不憂不懼者,以夫內自省察,無所愧病,故得其樂。 【論語集釋】曰:不憂不懼,即孟子所謂『不動心』。內典以憂即煩惱,爲噁心所之一,無論何時,均不應有。蓋樂雖未必爲善,而憂則無不爲惡者,孔子所以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也。 徐英曰:憂懼之所從來者,在內曰心,在外曰物。君子知命,則外物不足以累其心,是在外者無所用其憂懼;而君子治其在內之心,若內省無疚於神明,問心無愧於天地,亦何所用其憂懼耶? 【四書近指】曰:憂從中來,懼自外至,總之皆因有疚。即強爲鎮定,而神不恬,氣先靡矣。內省不疚者,【中庸】之『無惡』也,【大學】之『自謙』也,此是聖學。 鄭汝諧曰:不憂,仁也;不懼,勇也。仁且勇,雖死生之變,怡然處之,非君子而何? 康有爲曰:孟子謂:行有不慊則餒,內省不疚則順受其正,樂天知命,故不憂;氣至剛大,直塞天地,故不懼。此學者安身立命之方,宜受用之。 【松陽講義】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心常泰然。世間可憂可懼之事甚多,而不能以累君子之心。處平常之時,有得失之可憂懼也;君子則得失當前,不憂不懼。處變故之時,有利害之可憂懼也,君子則利害當前,不憂不懼。或以不憂懼而聽天下之紛紜,或更以不憂懼而消天下之禍變,故恆人(常人)終身擾擾於憂懼中者,君子止見其坦蕩蕩而已。君子這個地位豈是可容易到得的?此夫子知牛在憂患中,而示以處憂患之道。 陳祥道曰:君子之修身也,言行無尤悔,俯仰不愧怍,以守則爲仁,以行則爲勇。仁故不憂,勇故不懼。 蕅益大師曰:不從『君子』二字上,悟出『不憂不懼』根源,便是不內省處。 唐文治曰: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處常如此,處變亦如此。君子蓋無入而不自得也。 附錄 【石鼓論語答問】曰:張范陽謂:司馬牛雖能憂其兄之將亂,未能內省不疚。所謂『不疚』者,直是區處得君父兄弟之間皆無病乃好,徒然憂懼濟恁事。 【論語稽】曰:君子之不憂懼,所謂坦蕩蕩也。然如北宮黝、孟施捨之徒,秉天地剛強之氣,白刃可蹈,衽金革死而不厭,亦近似之。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集釋】【論語學案】【論語全解】【論語大義】【論語新解】【論語意原】【癸巳論語解】【論語稽】【石鼓論語答問】【論語點睛】【論語注】【論語會箋】【松陽講義】【四書近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