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上常見本緩而標急者,如果不將『標急』制伏,所處緩勢的『本』也會向壞的方面轉化。這種標本緩急的治療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由疾病所呈現的主要矛盾所確定的。
- 凡有兩種以上證候出現者,要審清病勢,病勢不急不重者,可按『間者並行』治之;若有一種證候危急,短時間不予挽回則有惡化趨勢者,須按『甚者獨行』治之。
『間者並行,甚者獨行』,出自【素問·標本病傳論】。
【素問·標本病傳論】(以下簡稱【標本論】)是論述疾病的標本與治法的逆從,並對疾病的傳變與預後作了討論,故名『標本病傳論』。本文試就疾病的標本緩急及其『間者並行,甚者獨行』之治法,結合臨床實踐,略談己見,以正於同道。
疾病有標本
疾病在發生、發展過程中,是有標本區別的。何爲標?何爲本?這在經典著作中敘述是不一致的。以人與疾病而言,人爲本,疾病爲標;以醫者與病人而言,病人爲本,醫者爲標;以病機而言,病因爲本,症狀爲標。【標本論】說:『病有標本』『先病而後逆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標,先病而後泄者治其本』。這裡所說的標本,乃指發病之先後,先病爲本,後病爲標。王冰註:『本,先病;標,後病。』馬蒔亦說:『標者病之後生,本者病之先成。』 張景岳說:『病之先受者爲本,病之後變者爲標。生於本者,言受病之原根;生於標者,言目前之多變也。』就【標本論】而言,疾病的病因病機、原發病、先發病爲本;後發病、繼發病、由病因病機而引發的病證爲標。
但標本是可以轉化的,原來是標的,可以轉化爲本;而原來是本的,也可以轉化爲標。這種轉化多是由外部因素的干擾,使得內部矛盾發生異向轉化。這在【傷寒論】中比較多見,如誤下、誤汗、誤吐、燒針等,使得元氣虛餒,陰津外泄,胃氣失和,痞積內生,形成陰陽乖戾之勢,如第131條云:『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這裡的『反下之』是錯誤的治法,體質強者,發爲結胸;體質弱者,發爲痞。這裡的原發病變成了標,而繼發的結胸與痞成了本。所以張仲景予以大陷胸丸及半夏瀉心湯治療。
治法有緩急
緩與急相對,緩者,遲緩也;急者,急速也。緩者不必急,可後待之;而急者切勿緩,必先處治。『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這一治療大法,就是歷代醫家依據【標本論】與臨床實踐所總結出來的。就疾病的病勢而言,急則必先治之,緩則可以後治。一般的治療原則是先治本而後治標,或者說先治其病因,後治其症狀;用【素問·至真要大論】的話說,就是『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只有把致病的因素及其所導致的病理變化加以抑制和改變,其證候所呈現的症狀才能消除。但在臨床上常可見到本緩而標急者,如果不將『標急』制伏,所處緩勢的『本』也會向壞的方面轉化。這種標本緩急的治療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由疾病所呈現的主要矛盾所確定的,正如【標本論】所言,『治反爲逆,治得爲從。先病而後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後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後生寒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標。』特別是對於二便的治療,多數是先治其標而後治其本。如【標本論】云:『小大不利治其標,小大利治其本。』若是先有大小便不利而生病者,則大小便不利爲本,後生他病爲標,此時應當遵循『先小大不利而後生病者治其本』的原則。
『間者並行,甚者獨行』實例
這裡的『間』與『甚』『並』與『獨』兩兩互應。間者,言病情較輕;甚者,言病之情較重。張景岳云:『間者,言病之淺;甚者,言病之重。病淺者,可以兼治,故曰並行;病甚者,難容雜亂,故曰獨行。』並者,標本並治也;獨者,或治標或只能本,唯治一也。原義是說病證之輕淺者,標本並治;病證急重者,標本單獨施治,或治本,或治標,以求治之精專,挽救急重之疾。
間者並行
張仲景對【內經】之治法領悟頗深,並貼切地應用於臨床。如【傷寒論】第 301條:『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本條爲少陰病兼太陽表證的證治法,少陰陽虛不甚,太陽表證不急,表里同病,故宜標本同治。方取麻黃辛溫發汗以解表,附子辛溫扶陽以溫里,而以細辛通達內外,逐邪外出;表里同治,內外雙解。
又如【傷寒論】第146條:『傷寒五六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本條爲太陽與少陽兩經並病。其機理爲『表證雖不去而已輕,里證雖已見而不甚』(柯琴語),故仲景取桂枝之半,以解太陽未盡之邪;取柴胡之半,以解少陽之微結。由於樞紐不利,亦使外圍之屏障失卻護衛之功,猶如窗欞之合頁失靈,其窗葉自然不能開闔。故張仲景用小柴胡湯轉動樞紐,並用桂枝湯調和營衛,猶如旋轉合頁,使窗欞轉動有序。正如明代盧之頤所說,『小柴胡復桂枝湯各半,憑樞葉開,並力迴旋,外入者內出,上下者下上矣。』它如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桂枝加大黃湯等,皆爲『間者並行』之證治法。
臨床上常常見到咳喘與胃痞並存的病人,咳喘病在肺臟,胃痞病在脾胃,脾(胃)與肺是母子關係,一般可採用『間者並行』之法,如培土生金法(虛則補其母),或肅肺和胃法(實則瀉其子),前者如香砂六君子湯,後者如小陷胸湯等。
甚者獨行
【傷寒論】91條云:『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這是一條『甚者獨行』的治法實例。醫者用下法治療傷寒表證,肯定是錯誤的。出現下利清谷不止的急症,雖然與表證身痛並存,但此時『下利清谷』爲標、爲急,而身疼痛爲本、爲緩,依據『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法則,當以治『下利清谷』爲先,治『身疼痛』爲後。所以張仲景先以四逆湯治療『下利清谷』,待『下利清谷』愈後,再以桂枝湯治療『身疼痛』。
又如不少醫生都遇到過這樣的病例,患有腦梗塞或心肌梗死的病人,出現非常痛苦的便秘。一般而論,腦梗塞或心肌梗死與便秘同時出現,心腦梗塞爲本,便秘爲標。便秘可以緩緩治,而心腦梗塞的治療刻不容緩。但有的病人便秘已經影響到生命質量,如若不立即解決,心腦梗塞就會向更壞的方面轉化。正如【素問·玉機真髒論】所言,『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爲五實。』此五者(特別是『腹脹、前後不通』),皆爲病勢危急之候,若不先治之,每會導致嚴重惡果。一位患心肌梗死老人(72歲),由人攙扶前來就診,開口便言,『醫生,快救救我吧,七天沒有排便了,快憋死我了!』對此病例,必須以通便爲先。余用生白朮60克,火麻仁30克,生決明子30克,牽牛子10克,全瓜蔞30克,炒杏仁10克,炒萊菔子30克,生甘草10克。急煎服用。一日用兩劑藥,分四次服用。至後夜,大便果然通下,病人對家人說,『真舒服,真舒服!』後用保元生脈飲合增液湯加減治其原發病,病情很快得到緩解。
就『間者並行,甚者獨行』而言,關鍵在於認清病勢之緩急與病情之輕重。凡有兩種以上證候出現者(一種疾病亦會有兩種證候),要認真審清病勢,病勢不急不重者,可以按『間者並行』治之;若有一種證候危急,短時間內不予挽回則有惡化趨勢者,必須按『甚者獨行』治之。『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標本論】)這是臨床醫生必須明白的道理. (毛德西 河南省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