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章·挫其锐 解其纷 和其光 同其尘·全文简体版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正体版 道冲(chōng),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zhàn)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冲:涌摇也,即涌而旋。见《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冲与盈是一对反义词,冲指上涌,盈指溢出。 或:又。 盈:溢流出来,指显露。见《道德经》第十五章:“保此道者不欲盈”——有这种道行的人不显山、不露水。 渊:回水也,回旋之水。为一象形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字的左右“丿丨”表示水岸,中间是像水回旋的样子,不断螺旋、扩散。造字本义指有洄流的水潭。 老子用“渊”把道之“冲”的规律形象化:如同深渊之水不断涌出、螺旋、扩散……周而复始图片是静止的,但实物是动态的。这是阴阳之道,宇宙万物皆遵循此开放运动规律。尼采1844年-1900年则称之为“永恒回归”。这一规律很形象地说明宇宙万物的逻辑关系有近有远但总是相连的——统一性;同一因素导致的结果总是发散、多元的——对立性。所以处事要整体把握,要抓根源。
漩涡图
漩涡图
涌旋图
涌旋图
地球大气层运动俯视图
地球大气层运动俯视图
银河系运动俯视图(计算机合成)
银河系运动俯视图(计算机合成)
阴阳图
阴阳图 宗:指宗法。万物如此而来——源头(涌,源源不断,道生万物),万物如此而动——规律(螺旋、扩散),万物如此而去——尽头(消散、灭亡,新的生机在涌现),合起来指规律。而不能单一理解为万物的祖宗、宗源。 其:指万物而非指道本身。“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几句的主语是道,宾语是万物。 湛:“沈”的古字,即“沉”,指沉没、隐没。 象:象指万象,一切事物和现象,即万事万物。古文中“象”没有现代语好像、似乎的意思,好像、似乎的古文为“似”、“犹”、“若”等。 帝:即“缔”,缔立、形成。当“帝”由动词“缔立”引申为名词“最高统治者”即“缔造者”之后,篆文再加“丝”另造“缔”代替。 经文释义 道涌而旋,但(这种规律)用起来又不会显露出来。 如同深渊之水不断涌出、螺旋、扩散……周而复始,好似万物的宗法——根本规律。 消除、缓和万物关系的尖锐对立,解决万物关系的散而乱;使万物之光相调和,使万物之尘相一致(——对立而致统一、异中存同)。 (道)隐没不现,好似又存在。 我不知道它是怎么产生的,在一切事物和现象缔立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问题思辨 此章很重要,讲的是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关键是把握“冲”和“渊”的理解。“涌摇”和“回水”的释义在《说文解字》中便可查知,可历来几乎无人使用此义,而把“冲”理解为“中空的容器”、“空旷的山谷”或”空旷但有水流出的山谷”,把“渊”理解为深渊、深奥等。一旦把第一章之“玄”给架空了,即缺乏整体论宇宙观,后边的释义一切皆空,即便有明摆着鲜活的释义,也无法应用。即便有诸多的前例可鉴,如常把“见”理解为“现”,也无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能把“帝”理解为“缔”,在“上帝”、“天帝”、“帝星”等等之间不着边际。这便是宇宙观的决定性作用使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