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筋草 牛筋草,中药名。别名蟋蟀草、油葫芦草。为一年生草木植物。分布在全国各地,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其南部地区较多。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根或全草。8-9月采挖,去或不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分布几遍全国。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伤暑发热,小儿惊风,乙脑,流脑,黄疸,淋证,小便不利,痢疾,便血,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牛筋草苗
牛筋草苗 牛筋草很有韧性。它是一年生草本。秆丛生,基部倾斜。叶鞘两侧压扁而具脊,松弛,花果期6-10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性状》 本品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3cm。表面光滑,呈黄红色至棕黄色。体轻,质松脆,北京牛筋草,断面有同心层纹。气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牛筋草,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此草自身生命力极强。而且根据一些资料记载,牛筋草整株草早都可以入药。价值可以说是十分的珍贵。做为药用来说,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副作用。在牛筋草刚发芽的时候,可以采摘一些嫩芽,拿回家煎茶喝,在温度很高的夏天,还可以降温解毒。
牛筋草全株丛图
牛筋草全株丛图 牛筋草简介药材名:牛筋草 别名:千金草、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椮子草、牛顿草、鸭脚草、粟仔越、野鸡爪、栗牛茄草、蟋蟀草、扁草、水牯草、油葫芦草、千斤草、尺盆草、路边草、稷子草、鹅掌草、野鸭脚菜、老驴草、百夜草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根或全草。8-9月采挖,去或不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状:根呈须状,黄棕色,直径0.5-1mm。茎呈扁圆柱形,淡灰绿色,有纵棱,节明显,节间长4-8mm,直径1-4mm。叶线形,长达15cm,叶脉平行条状。穗状花序数个呈指状排列于茎顶端常为3个,气微,味淡。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由4-6列薄壁细胞组成,中柱鞘纤维成环状排列,其外侧有约20个棱脊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状。中柱维管束散在,外韧型,具环管纤维。髓细胞呈类多角形,中部常萎缩而中空。 性味:味甘、淡,性凉。 归经:归肝经。 贮藏:置干燥处。
牛筋草花株
牛筋草花株 牛筋草的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散瘀止血。用于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湿性关节炎,黄疸型肝炎,小儿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尿道炎;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狗咬伤。 牛筋草的作用 煎剂对乙脑病毒有抑制作用。 牛筋草的用法内服:1~2两;--《全国中草药汇编》 外用:适量,鲜全草捣烂敷患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3两);或捣汁。--《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90g。--《中华本草》 牛筋草附方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高热,抽筋神昏 鲜牛筋草四两,水三碗,炖一碗,食盐少许,十二小时内服尽。(《闽东本草》) ②治脱力黄,劳力伤,治瘵 牛筋草连根洗去泥,乌骨雌鸡腹内蒸热,去草食鸡。(《纲目拾遗》) ③治湿热黄疸 鲜牛筋草二两,山芝麻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下痢 牛筋草一至二两,煎汤调乌糖服,日二次。(《闽东本草》) ⑤治小儿热结,小腹胀满,小便不利 鲜牛筋草根二两,酌加水煎成一碗,分三次,饭前服。(《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伤暑发热 鲜牛筋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