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筋草 牛筋草,中藥名。別名蟋蟀草、油葫蘆草。為一年生草木植物。分佈在全國各地,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及其南部地區較多。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根或全草。8-9月採挖,去或不去莖葉,洗淨,鮮用或曬乾。分佈幾遍全國。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傷暑發熱,小兒驚風,乙腦,流腦,黃疸,淋證,小便不利,痢疾,便血,瘡瘍腫痛,跌打損傷。
牛筋草苗
牛筋草苗 牛筋草很有韌性。它是一年生草本。稈叢生,基部傾斜。葉鞘兩側壓扁而具脊,鬆弛,花果期6-10月,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性狀】 本品呈球形或類球形,直徑~3cm。表面光滑,呈黃紅色至棕黃色。體輕,質鬆脆,北京牛筋草,斷面有同心層紋。氣香,味苦而後甘,有清涼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牛筋草,分佈於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此草自身生命力極強。而且根據一些資料記載,牛筋草整株草早都可以入藥。價值可以說是十分的珍貴。做為藥用來說,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副作用。在牛筋草剛發芽的時候,可以採摘一些嫩芽,拿回家煎茶喝,在溫度很高的夏天,還可以降溫解毒。
牛筋草全株叢圖
牛筋草全株叢圖 牛筋草簡介藥材名:牛筋草 別名:千金草、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槮子草、牛頓草、鴨腳草、粟仔越、野雞爪、栗牛茄草、蟋蟀草、扁草、水牯草、油葫蘆草、千斤草、尺盆草、路邊草、稷子草、鵝掌草、野鴨腳菜、老驢草、百夜草 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根或全草。8-9月採挖,去或不去莖葉,洗淨,鮮用或曬乾。 性狀:根呈須狀,黃棕色,直徑0.5-1mm。莖呈扁圓柱形,淡灰綠色,有縱棱,節明顯,節間長4-8mm,直徑1-4mm。葉線形,長達15cm,葉脈平行條狀。穗狀花序數個呈指狀排列於莖頂端常為3個,氣微,味淡。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層。皮層由4-6列薄壁細胞組成,中柱鞘纖維成環狀排列,其外側有約20個棱脊維管束斷續排列成環狀。中柱維管束散在,外韌型,具環管纖維。髓細胞呈類多角形,中部常萎縮而中空。 性味:味甘、淡,性涼。 歸經:歸肝經。 貯藏:置乾燥處。
牛筋草花株
牛筋草花株 牛筋草的功效 清熱解毒,祛風利濕,散瘀止血。用於防治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風濕性關節炎,黃疸型肝炎,小兒消化不良,腸炎,痢疾,尿道炎;外用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狗咬傷。 牛筋草的作用 煎劑對乙腦病毒有抑制作用。 牛筋草的用法內服:1~2兩;--【全國中草藥匯編】 外用:適量,鮮全草搗爛敷患處。--【全國中草藥匯編】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3兩);或搗汁。--【中藥大辭典】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90g。--【中華本草】 牛筋草附方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①治高熱,抽筋神昏 鮮牛筋草四兩,水三碗,燉一碗,食鹽少許,十二小時內服盡。(【閩東本草】) ②治脫力黃,勞力傷,治瘵 牛筋草連根洗去泥,烏骨雌雞腹內蒸熱,去草食雞。(【綱目拾遺】) ③治濕熱黃疸 鮮牛筋草二兩,山芝麻一兩,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④治下痢 牛筋草一至二兩,煎湯調烏糖服,日二次。(【閩東本草】) ⑤治小兒熱結,小腹脹滿,小便不利 鮮牛筋草根二兩,酌加水煎成一碗,分三次,飯前服。(【福建民間草藥】) ⑥治傷暑發熱 鮮牛筋草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