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恩駿,1953年出生,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主任中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首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貴州省名中醫,貴州省文史館館員。曾先後在核心刊物上發表專業文章數十篇,參與【醫林拔萃】【貴州中醫耆宿錄】等書編寫,主編【貴州名醫名方選析】【石家百年醫案精選】【石恩駿<神農本草經>發微】等書。從醫近50載,對內、婦、兒科有較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組成:蟬蛻6克,僵蠶6克,連翹6克,紫花地丁15克,赤小豆15克,苦參10克,地膚子12克,土茯苓25克,甘草9克。
功效:祛風清熱、解毒利濕。
主治:多種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紫癜、急性腎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結腸炎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方解:此方爲治療多種過敏性疾病的常用方。石恩駿認爲,風邪善行而數變,多侵襲人體衛表,然與濕熱相合,亦能深入臟腑血脈。過敏性疾病患者素體濕熱內盛,致敏因素又常與風邪有關,外風合內濕熱則成爲此病的病理基礎。治療當以祛風藥與清熱解毒利濕藥聯用。
方中蟬蛻、僵蠶散風消腫;紫花地丁、連翹、赤小豆、甘草清熱解毒;苦參、土茯苓、地膚子利濕解毒。諸藥合用,透解臟腑氣血久郁之風熱濕毒。
臨床加減:熱重加青蒿、蒲公英、生石膏、大黃、梔子;血分有熱加生地、丹皮、赤芍、玄參;濕重加薏苡仁、竹葉、茅根、滑石;陰傷加石斛、蘆根、玄參、麥冬;痰濁甚加竹茹、天竺黃、瓜蔞、膽星;痒疹加銀花藤、夏枯草。
典型案例:李某,男,21歲。患者兩周前感冒,惡寒發熱,鼻塞咽痛,治療後諸症稍緩。1周前體溫復起,微惡風,全身酸軟,咽痛,微咳,雙下肢及臀部泛起紫紅色疹塊,高出皮膚,略有癢感,小便黃少,口乾渴,心中煩,經中西醫治療,病情反覆。舌質紅,苔薄黃膩,脈浮細數。血沉:40mm/h,血小板計數:140×109/L,白細胞: 13×109/L,中性84%,淋巴13%,嗜酸細胞3%,尿蛋白(+)。診斷:過敏性紫癜。此爲風熱濕毒,傷於血絡,溢於肌膚,宜清熱涼血,祛風利濕,以祛風解毒湯加減。
處方:蟬蛻9克,僵蠶9克,紫花地丁15克,地膚子12克,連翹9克,赤小豆15克,苦參9克,土茯苓12克,青蒿15克,生地12克,藕節15克,甘草6克。
2劑後體溫漸退,紫癜顏色變淺,未有新紫癜出現,小便仍黃少,脈浮數,苔薄白膩。考慮風熱略退,濕邪未盡,遂於上方去青蒿,加苡仁15克、白茅根18克。3劑後小便量明顯增多,紫癜已近正常皮膚,繼服2劑而痊。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院 何錢整理)
(註:文中所載藥方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