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樹錦,主任醫師,第二、三、四、五、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師承博士導師。清『太和醫室』第四代傳人,陝西省及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姚氏內科診療』代表性傳人,陝西省首屆名老中醫。
組成:益智仁15克,桑螵蛸15克,山萸肉15克,五味子10克,車前子15克,澤瀉10克,白茅根30克。
功效:益腎固攝,利尿通淋。
主治:兒童單純性遺尿,前列腺疾病引起的遺尿、尿頻,尿道綜合症,慢性尿路感染及各種疾病伴有尿頻、尿不利者。
臨床表現:小便失約,尿頻,尿後餘瀝不盡或排尿不暢,小腹憋脹等,舌淡,苔白或白膩,脈弦滑或細弦。
方解:姚樹錦認為本病多為虛實夾雜之證,病位主要在腎與膀胱,但與肺、脾、三焦等臟腑密切相關。虛證主要以腎氣虛為主,實證可表現為濕、熱、瘀等邪氣壅塞導致的腑實。治療即補腎固澀以治本,又要通利膀胱以泄腑實。桑螵蛸可固精縮尿,補腎助陽,尤善於治療腎氣不固引起的遺尿、尿頻。益智仁最長於縮尿以治尿頻、遺尿,與桑螵蛸共為君藥。山萸肉止小便利,秘精氣。五味子可補水之上源,又可補腎滋水而調節水道,與山萸肉為佐藥。故四味藥物酸澀溫補,主入腎經,而起到補腎固澀,縮尿止遺之功效。車前子甘、寒、滑利,可以止痛、利小便。澤瀉善泄腎與膀胱之熱,可利尿消腫而治小便不利,與車前子利水通淋而補陰不足。白茅根清熱利小便。故後三味藥性甘、寒,共為佐藥,起到利尿通淋且可補陰不足之效。七味藥物共奏益腎固澀,通調水道,利尿通淋之功。故全方寒熱共用,攻補兼施,澀而不滯,驅邪而不傷正,金水共補,通調水道,相反相成,並行不悖,彰顯了姚樹錦扶正固本及補髒通腑的學術思想。
加減:夜尿頻繁,加菟絲子,覆盆子,枸杞子;腰酸軟無力,加桑寄生,杜仲;尿頻尿急尿痛加滑石,冬葵子;小便不通,滴瀝刺痛,舌紫暗,脈澀者加王不留行子,車前子;腎陽虛畏寒肢冷加附片,肉桂;咳嗽則遺尿者加黨參,黃芪,升麻等;便秘加當歸,瓜蔞仁,肉蓯蓉。
臨床驗案:田某,女,55歲,農民。患者10餘年來經常勞累、行走過程中出現小便失約,後逐漸加重,聞水聲則小便自遺,患者痛苦異常,多方求治無效,後慕名前來。診時症見:神疲倦怠,少氣懶言、面色無華,小便不禁,時時自遺,食納可,大便調。舌淡紅體胖大,苔白,脈沉細。辨證屬腎氣不固,膀胱失約證,治療以固腎縮尿為法,方以固攝利尿湯化裁,佐以健脾益氣之品,日1劑,水煎服,日2次。二診:服藥10劑,小便失禁症狀消失,效不更方,繼服上方1周鞏固療效,隨訪至今未犯。(西安市中醫醫院 陳順合 整理)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