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42|回覆: 0

[醫藥臨床] 病機辨證臨床脈案二則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案一:

趙某,女,34,2017年11月08日初診。患者訴雙側乳腺疼痛,檢查示雙側乳腺增生,雙頸部淋巴結增生。

脈診:雙手脈沉鬱而滑,左寸氣團內伏,質堅,右寸氣聚似團非團。

舌診:苔薄白微膩,粗糙,舌紅。

病機辨證:痰、氣、瘀互結上焦。

處方:夏枯草30g,淡海藻15g,玄參15g,連翹15g,天花粉15g,浙貝10g,青皮10g,陳皮10g,乳香10g,沒藥10g,石見穿15g,僵蠶10g,地龍15g,蜂房15g,梔子10g,龍膽草10g,鹿角片15g,莪朮10g,橘核15g。7劑。

2017年11月16日二診。患者訴乳痛消,頸部雙側淋巴結縮小。

脈診:脈轉沉細弦,小弦,不剛,重壓下仍有一定內力,左寸氣團郁伏,較前爲小,但不堅。

舌診:苔薄黃膩。

病機辨證:同出診,但結滯程度減輕,余邪未盡。故囑上方續服10劑。

按:脈沉鬱而滑爲二陰一陽脈,提示有鬱火、鬱熱。寸部氣聚,左寸成氣團內伏質堅,是痰氣瘀互結上焦的反映,故據理立方。

案二:

杜某,女,7歲,2017年11月11日初診。患者家長訴患兒發熱7天,體溫達39.9℃,已使用西藥及中成藥不見好轉,2017年11月6日查血常規提示WBC10.15×109/L,中性81%,現感頭痛,精神萎靡,就診時伏案見痛苦貌,急性病容,發病以來伴間斷性反胃、嘔吐、飲食不振。

脈診:雙手脈細滑數帶小虛氣。

舌診:舌根苔黃膩,舌紅,咽喉和扁桃體無腫大,指尖涼。

病機辨證:細滑數爲二陽一陰脈,兒童患病常因陰邪束氣,陽熱內亢所致,脈氣小虛是氣分不足,苔黃膩布根部是濕熱下蘊之象。故判斷病機爲風寒外襲,濕熱中阻,內外合邪,已傷正氣,中焦失和。

處方:柴胡10g,葛根15g,黃芩15g,桂枝3g,蘇葉5g,川朴5g,法半夏5g,陳皮3g,川芎5g,白菊5g,藿香5g,淡竹葉10g,蘆根10g,蟬衣10g,生曬參1g,忍冬藤40g,板藍根15g,魚腥草15g(後下),炒三仙各10g。2劑。

2017年11月13日二診。患者訴服完第一劑後熱退,頭痛消,二劑畢,病情無反覆,精神轉佳,僅微咳。

脈細滑小數無虛象。

病機辨證:正復邪卻,余邪未盡。

處方:南沙參10g,黨參10g,炙麻黃5g,杏仁5g,牛蒡子10g,桔梗5g,川貝3g(打粉,沖服),茯苓10g,黃芩10g,麥冬10g,訶子6g,馬勃6g,忍冬藤15g,板藍根10g,炙甘草3g,炒三仙各10g。5劑。

按:高熱7天不退,血象提示可能爲細菌性感染。脈數、指涼提示仍有發熱,脈細、滑、數,細爲兒童外感病過程中脈絡收引之故,滑數爲正氣驅邪至體表,令肺氣、衛陽鬱閉,爲陽熱之象。舌根黃膩苔反映患兒體質爲陽熱且有濕熱,病位已由肺衛趨下涉及胃。脈氣帶小虛,是因患兒發熱7天,飲食不振,中氣輕微受傷,且外感熱病具毒邪之性。根據脈診分析,結合舌象與問診資料,最終判斷病機爲:風寒外襲,濕熱中阻,中氣失和,元氣略傷。故治療當辛溫解表,清胃化濕,消導和胃,輕補中氣,重解毒邪。

以上兩案的診療過程都按照先診斷脈象,再結合望、聞、問診,做出病機判斷,再根據病機處方選藥。這種臨床診療模式的核心是病機辨證,故稱爲辨病機論治(簡稱病機辨證)。 (重慶市中醫院張西儉全國名中醫工作室朱丹平 張旗整理)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