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明確提到『朱南陽法』醫案有三則。
張,丹溪謂五淋症濕熱阻竅居多。三年前曾有是病,月前舉發,竟有血塊窒塞,尿管大痛,不能溺出。想房勞強忍,敗精離位,變成污濁瘀腐,且少腹堅滿,大便秘澀,髒氣無權,腑氣不用。考瀕湖【發明篇】中有外甥柳喬之病,與此適符。今仿其義,參入朱南陽法。
兩頭尖、川楝子、韭白、小茴、桂枝、歸尾,沖入杜牛膝根汁。
又,痛脹皆減,滴瀝成淋。前投通濁已效,只要凝塊全無,便不反覆。陰藥呆鈍,桂附劫液,通陽柔劑爲宜。
蓯蓉、歸尾、柏子仁、炒遠志、杞子、茯苓、小茴。
馬,淋閉屬肝膽居多,桂附劫陰,與剛髒不合。診脈沉澀無力,非五苓、八正可投。議用朱南陽法,仍是厥陰本方耳。
老韭根白(一兩)、兩頭尖(一百粒)、小茴香(五分)、川楝子肉(一錢)、歸須(二錢)、穿山甲末(一錢)。
朱,七疝在肝,【內經】謂沖脈爲病,但沖脈隸於陽明,肝木必乘克胃土,胃翻湧逆,致吐蛔嘔涎,湯飲不入,呃忒不止,皆逆亂無已,爲髒厥危疴矣。肝體本剛,相火內寄。一派熱燥藥餌,以剛濟剛,竟有缺折之虞。欲泄其濁,擬用朱南陽法。
韭白根、兩頭尖、金鈴子、延胡、歸須、肉桂心。
朱南陽是誰
筆者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古代朱氏醫家中,沒有名、字、號爲南陽者。根據間接證據提示,筆者判斷朱南陽應是宋代著名醫家朱肱,朱肱(1050—1125年),字翼中,號無求子,晚號大隱翁,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證據有三。
其一,朱肱曾經在河南南陽生活工作過,因其醫術高超,猶如『仲景在世』,故有朱南陽之稱謂。文獻記載,朱肱中第後曾任雄州(今河北保定)防禦推官、鄧州(今河南南陽)錄事參軍、奉議郎直秘閣等職,故後人亦稱『朱奉議』。朱肱在南陽任職時兼行醫,宋代方勺所著【泊宅編】曾載其在鄧州長時『太守盛次仲疾作,召肱視之,曰:小柴胡證也,請進三服。至晚,乃覺滿;又視之,問所服藥安在?取而視之,乃「小柴胡散」也。肱曰:古人製劑,謂銼如麻豆大,煮清汁飲之,名之曰湯,所以入經絡,攻病取快。今乃爲散,滯在膈上,所以胃滿而病自如也。因依法旋制,自煮,以進二服,是夕遂安。』
其二,朱肱潛心研讀【傷寒論】,提問析疑,『考古驗今,首尾二十一年』,於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著成【無求子傷寒百問】,刊行首部專著問世。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復經修補,增爲二十卷,並更名爲【南陽活人書】。朱肱的著作在宋代即揚厲於世,達到『至知有活人書,而不知有長沙之書也』,清代醫學家徐靈胎在【醫學源流論】中評曰:『宋人之書,能發明【傷寒論】,使人有所執持而易曉,大有功於仲景者,【活人書】爲第一。』其友人張蕆將華佗讚揚仲景『活人』之語,用以名朱肱之書,正是名至實歸。
其三,葉天士自己證明『奉議』即『朱南陽』也。【臨證指南醫案】中有一案:
林,脈右弦左澀,當臍痛連少腹,已屬凝聚有形。嘔吐黃濁,大便欲解不通,若患處漉漉有聲,痛勢稍減,惟臥著體不轉移,其痛更加。此屬肝氣疝瘕,辛香流氣,所稱通則不痛耳。
炒桃仁、炒橘核、金鈴子、炒延胡、韭白汁、兩頭尖、小茴、青皮。
此通泄厥陰氣血方也。痛甚於下,濁結有形,非辛香無以入絡,非穢濁無以直走至陰之域。以子和方合奉議意。
該案使用『子和方合奉議意』,觀其方藥,與前三案『朱南陽法』基本一致,故朱南陽即朱奉議也。
朱南陽其法
由上可以看出,『朱南陽法』醫案有四則,『淋濁』和『疝』篇各兩案。淋濁是指小便排出困難,尿液渾濁不清。疝非今日之疝氣,【說文解字】曰:『疝,腹痛也。』【素問·長刺節論】曰:『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疝。』由所治疾病可以看出,『朱南陽法』是要解決大小便不利問題。再看醫案中對症狀的描述, 『尿管大痛,不能溺出』,馬案『淋閉……非五苓、八正可投』(張案),『欲泄其濁』,林案『痛甚於下,濁結有形』(朱案),四案均需通腑泄濁。從所用藥物看,以溫通藥物爲主。所以,『朱南陽法』就是通陽泄濁法。林案中以『子和方合奉議意』,張子和爲金代著名醫學家,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治病善用汗、吐、下三法,後世稱攻下派,其攻下多用寒涼藥物。合用『奉議意』就是用子和通下法合奉議之通陽意,而成通陽泄濁法。張案中『考瀕湖【發明篇】中有外甥柳喬之病,與此適符。今仿其義,參入朱南陽法。』李時珍的外甥柳喬耽於酒色,陰部腫脹疼痛,二便不通,坐臥不能,晝夜呻吟,李時珍認爲,濕熱邪阻精道,用川楝子、茴香、穿山甲及大劑量的牽牛子,水煎服,三劑而愈。時珍所治是濕熱所致二便不通,張案『參入朱南陽法』,提示病機是寒濕阻竅爲主,故以通陽泄濁爲治法。馬案敘述更明確,『非五苓、八正可投』,八正散主治濕熱淋證,非寒濕證所宜。五苓散具有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之功效,葉氏認爲不可用,『桂附劫陰,與剛髒不合』亦不可用。五苓散雖能溫通,入陽腑而不入陰髒,故非所宜。桂附剛燥,與肝性不合,亦非所宜。朱案中亦提到『肝體本剛,相火內寄。一派熱燥藥餌,以剛濟剛,竟有缺折之虞。』提示肝臟宜用柔劑通陽泄濁爲法。清代沈金鰲【傷寒論綱目】云:『朱肱曰:陰症小便不利,手足厥冷,脈微細者,不宜服利小便冷滑藥,但服返陰丹,並取臍下石門穴灸之。』江海身在【葉天士治療精濁思路探析】一文中提到『通陽化腑,疏通精道』,實爲『朱南陽法』在治療精濁方面的具體運用。
南陽法啟示:精濁、淋證、癃閉、便秘等有關二便閉塞不通之病變,陽證居多,治療以苦寒攻下爲主。然陰證亦不可小覷,病在髒陰,當從『朱南陽法』,宜通陽泄濁爲主,既不能用剛燥之品,更不能用寒涼之藥,宜通陽柔劑,疏通厥陰之滯。葉天士之所以能夠成爲中醫大家,與其廣泛涉獵群書,博採眾長,對古人治病經驗爛熟於心,信手拈來有關。這是當今中醫人士的不足之處,也是今後需要努力的方向。(作者單位爲山西省運城市中醫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