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章按:常謂君子以德,然則,何以謂之德?釋教曰,施化為德,功德無量,可求來世之福。是何言耶?以棄利為德,則如義何?其言之詭者,蠱人棄利於己也,未言及義者,以其真小人也。以上為道者,則下為德也,以上為義者,則下為利也。以利喻德,禿驢故人名之之所以蠱人也,子曰,小人下達,可知之矣。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論語·憲問篇第二十四章·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原文簡體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正體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白話譯文孔子說:『君子向上長進,小人向下沉淪。』 延章疏:孔子說,『君子通達向上,小人通達向下。』易有陰陽,以上為炁,以下為形。上下相異,陰陽之屬也。上曰道,則下曰德;上曰義,則下曰利。道者德之本,義者利之本,君子上達以務本,小人下達而逐末。 注釋君子、小人:此處以德言。 達:通也,通達。 上達:指君子進德修業,不斷向上長進。(按:夫子講的『下學而上達』,上達是趨勢、是方向,下學是方法、是途徑。二者一也。) 下達:指小人不修德,放縱自身,墮落向下。按:注意『下學』和『下達』的不同。 先賢註疏【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孔子論君子、小人心術之各殊也。人惟一心,心入於正則達向上,心入於邪則達向下。故治心之功,誠不可不嚴也。 按:上達、下達,前輩們認為其所指有『天道、人慾之別』『本末之別』『道器之別』的不同,然而其旨一也。以下分別解之,而後合之。 (天道、人慾之別) 朱子曰:君子循天理,故日進乎高明;小人殉人慾,故日究乎污下。 楊氏曰:孜孜為善則為舜,非上達與?孜孜為利則為跖,非下達與? 劉宗周曰:君子就其上而達焉,則天理是也;小人就其下而達焉,則人慾是也。上下之分,只在一念之微,而達之機自不能已。此君子、小人之品,所以分也。 蔡氏曰:天理本自高明也,君子循仁義禮智之天理,故日進於極仁、極義、極禮、極智高明之地矣。人慾本自污下也,小人徇乎聲色、貨利之人慾,故日究於淫聲、惡色、私貨、邪利污下之地矣。達,一也,皆有積漸至極之義。 (本末之別) 【論語集解】曰:本為上,末為下。 【論語註疏】曰:此章言君子、小人所曉達不同也。本為上,謂德義也;末為下,謂財利也。言君子達於德義,小人達於財利。 【論語義疏】曰:上達者,達於仁義也;下達,謂達於財利。所以君子、小人反也。(按:【大學】: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道器之別) 陳祥道曰:形而上者,道也;形而下者,事也。君子事道,故上達;小人事事,故下達。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 蕅益大師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上達,故不器;下達,故成瑚璉斗筲等器。若不成器者,並非小人。 (綜之:一也) 張栻曰:達者,達盡其事理也。上達者,反本天理也;下達者,趨末人慾也。皆云『達』者,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皆云『喻』也。 【論語稽】曰:人,無生而為君子者,亦無生而為小人者。譬之一路,行而上為君子,行而下為小人,必無中立之勢,在行路之初辨之而已。 【四書近指】曰:上下無盡境,君子小人皆非一日而至。君子日長進一日,初亦為難而試勉之,久而所勉者安以為常。小人日沉淪一日,初亦疑而嘗試之,久而所嘗者恬不以為怪。兩人各有樂處,故各不能自已。要之,只從一念起,分別路頭,只在戒懼慎獨。 錢穆曰:一念之歧,日分日遠也。 雲門隱者按:【正義】云『「君子上達,與天合符」,言君子德能與天合也』,故君子上達則是求本,是達於仁義,是反乎天道,所以進德修業,而不器也。小人下達,是舍本求末,是重財利,是縱人慾,是成小器乃至不成器,所以日就沉淪也。然而,就在於當初所信之觀念、所選之路途也,久而自安於其中矣(【書】曰:念茲在茲)。 【本章參考書目】 【尚書】【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新解】【論語大義】【論語正義】【論語學案】【論語全解】【論語點睛】【癸巳論語解】【論語稽】【論語集說】【論語集釋】【四書解義】【四書近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