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天子诸侯士大夫该怎么设置祭庙举行祭祀 / 作者:杨朝明等 《导读》卫国将军文子要将公庙设在私家,派子羔咨询孔子,孔子否定了这一做法,并讲述了设立祭庙的制度: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是自有虞氏到周一直不变的制度,其数目和祭祀要求都是不可逾越的。
级别 | 庙制 | 祭祀 | 天子 | 七庙:太祖之庙+三昭三穆 | 近庙每月祭祀,远庙按四时祭祀 | 诸侯 | 五庙:太祖之庙+二昭二穆 | 始祖庙按四时祭祀 | 大夫 | 三庙:太庙+一昭一穆 | 曾祖庙按四时祭祀 | 士 | 一庙 | 父庙按四时祭祀 | 庶人 | 无庙 | 居家按四时祭祀 |
从上古时期的人神共居到周代的礼乐文明,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祭祀的礼仪法规逐渐形成,并出现了所谓的“祭典”“祀典”,成为礼的一部分,到周朝达到了集大成。通过祭祀可以安顿鬼神、教化百姓,形成和谐的天人秩序。 历经两千余年,祭祀的精神和做法,至今仍然鲜活的存在于我们的现代生活,如北京的南天坛、北地坛、东日坛、西月坛、中社稷坛的设置和相应的祭祀活动;目前恢复的各类大型的祭祖典礼,如祭祀伏羲、黄帝、炎帝等,吸引了大量海内外华人的参与;还有在寒食节、寒衣节、中元节、春节,以家庭或宗族为单位举办的祭奠祖先等活动。 慎终追远,感念伟大祖先的德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回归这一传统,做天地中的人,承担继往开来的责任,则民德归厚,文脉昌隆,生生不息。 《家语原文》 卫将军文子将立先君之庙于其家,使子羔访于孔子。子曰:“公庙设于私家,非古礼之所及,吾弗知。” 子羔曰:“敢问尊卑上下立庙之制,可得而闻乎?”孔子曰:“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乃为亲疏贵贱多少之数。是故天子立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七。太祖近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焉,享尝乃止。诸侯立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曰祖考庙,享尝乃止。大夫立三庙,一昭一穆,与太庙而三,曰皇考庙,享尝乃止。士立一庙,曰考庙。王考无庙,合而享尝乃止。庶人无庙,四时祭于寝。此自有虞以至于周之所不变也。凡四代帝王之所谓郊者,皆以配天;其所谓禘者,皆五年大祭之所及也。应为太祖者,则其庙不毁;不及太祖,虽在禘郊,其庙则毁矣。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子羔问曰:“祭典云:‘昔有虞氏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此四祖四宗,或乃异代,或其考祖之有功德,其庙可也。若有虞宗尧,夏祖颛顼,皆异代之有功德者也,亦可以存其庙乎?”孔子曰:“善,如汝所闻也。如殷周之祖宗,其庙可以不毁,其他祖宗者,功德不殊,虽在殊代,亦可以无疑矣。《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邵伯所憩’。周人之于邵公也,爱其人,犹敬其所舍之树,况祖宗有功德而可以不尊奉其庙焉?” 《重点注释》 祖宗:王肃注:“祖有功,宗有德。”古代帝王的世系中,始祖称祖,继祖者为宗。《礼记·祭法》:“(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郑玄注:“祖宗,通言耳。”按,孔颖达疏:“王肃又以祖宗为祖有功,宗有德。”与郑玄说不同。实则祖、宗之制,殷周不同。殷以宗为有功的复兴君主之称,而周则凡继祖者都称宗。王肃说主殷制,郑玄说则主周制。后代帝王祖宗庙号都承用周制。通常又以“祖宗”为祖先的通称。 三昭三穆: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次序,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郑玄注:“父为昭,子为穆。” 享尝:王肃注:“四时祭也。”宗庙四时祭,又称时享。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用新物荐享祖先。时享的名称旧说不一,一般是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尝,冬祭曰烝。 祖考庙:王肃注:“始祖庙也。”也称太祖庙。周制即后稷之庙。《礼记·祭法》:“王立七庙,一坛一𫮃……曰祖考庙。”孔颖达疏:“曰祖考庙者,祖,始也。此庙为王家之始,故云祖考也。” 与太庙而三,曰皇考庙:皇考庙,曾祖庙。《礼记·祭法》:“王立七庙,一坛一𫮃……曰皇考庙。”孔颖达疏:“皇考庙者,曾祖也。皇,大也,君也,曾祖转尊,又加大君之称也。”本句四库本、同文本作“与太祖之庙而三”。 考庙:父庙。《礼记·祭法》:“王立七庙,一坛一𫮃。曰考庙。”孔颖达疏:“曰考庙者,父庙曰考。考,成也,谓父有成德之美也。” 王考无庙,合而享尝乃止:王肃注:“祖合于父庙中。”王考,对去世祖父的尊称。 寝:内堂,卧室。《逸周书·皇门解》“予独服在寝”孔晁注:“寝,室也。” 郊:祭名。广义的郊祭是指在郊举行的各种祭祀。狭义的郊祭仅指郊天之礼。文中此处为狭义的郊祭。 禘:祭名。传统的说法,禘分三类:其一,祀天地于郊,以其始祖配之,此为大禘。其二,四时享先王,夏商称夏享曰禘,周改称礿。其三,四时之祭外,祭于群庙为禘,五年一次。此应为第三类。 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王肃注:“祖宗者,不毁之名。其庙有功者谓之祖,至于周文王是也;有德者谓之宗,周武王是也。二庙自有祖宗,乃谓之二祧,又以为配食明堂之名,亦可谓达圣指,失实事也。” 《白话通解》 卫国将军文子准备在自己的封地设立三君的祭庙,就此事派子羔向孔子请教。孔子说:“国家的祭庙设在私家,这不是古礼所涉及到的,我不知道该用什么礼仪。” 子羔说:“请问尊卑上下关于立庙的制度,可以说来听听吗?”孔子说:“自从天下有了君王,分封土地,建立国家,设立祖宗的祭庙,于是就区分了亲疏、贵贱和多少的数目。所以天子设立七座祭庙,三座昭庙,三座穆庙,与太祖庙合而为七庙。太祖、高祖之庙每月都要祭祀。高祖之父、高祖之祖的庙为祧,共有两座祧庙,只有四季的祭祀。诸侯设立五座祭庙,两座昭庙,两座穆庙,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五庙,叫做‘始祖庙’,四时节令都要祭祀。大夫设立三座祭庙,一座昭庙,一座穆庙,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三庙,叫做‘曾祖庙’,四时节令都要祭祀。士设立一座祭庙,叫做‘父庙’,死去的祖父不单独立庙,父祖之庙合并进行四季祭祀就可以了。庶人不立祭庙,在寝室进行四季的祭祀。这种制度自从有虞氏到周代都未曾改变过的。凡是提到的四代帝王郊祭,都是要配享上天的;所称为‘禘’的祭祀,都是五年大祭所要进行的。尊之为太祖的,他的祭庙不予毁掉;功德赶不上太祖的,即使在禘祀、郊祀的范围,他的祭庙也要毁掉。古时认为祖有功而宗有德,尊称为‘祖’和‘宗’的,他们的祭庙都不被毁掉。” 子羔问道:“祭典说:‘从前有虞氏庙祭中以颛顼为祖,以尧为宗;夏后氏庙祭中也以颛顼为祖,而以禹为宗;殷人庙祭中以契为祖,以汤为宗;周人庙祭中以文王为祖,以武王为宗。’这四祖四宗,有的是不同朝代的,有的是父祖都有功德的,在后一种情况下,他们的祭庙可以不被毁掉。像有虞氏庙祭中以尧为宗,夏后氏庙祭中以颛顼为祖,都是处在不同的朝代而有功德的,他们的祭庙也可以长久保留吗?” 孔子说:“问得好!确实如同你所听说的那样。像殷人、周人的祖宗,他们的祭庙当然可以不被毁掉。其他为祖宗的,功德的大小也没什么不同,虽然在不同的朝代,也可以保留他们的祭庙,这没什么可值得犹疑的。《诗经》上说:‘茂盛的甘棠树啊,不要剪来不要伐’,‘这是邵伯休息过的地方’。周人对于邵伯,热爱他本人,进而敬重他曾经在下面休息过的甘棠树,何况有功德的祖宗,虽在异代,又怎么可以不尊敬并保留他们的祭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