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80|回复: 0

[医药临床] 浅谈痔义演变

[复制链接]
山东受学 发表于 2012-1-6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痔”字,最早出现在夏商时期的甲骨文中,而作为病名,则始见于《山海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数千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痔”的含义也发生着变化。
  “痔”的本义
  《说文解字》曰:“痔,后病也。”“后”,指肛门,如《难经·五十七难》:“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可见,“痔”最初的意思泛指发生在肛门部的疾病。《南华真经注疏》:“痔,下漏也。”“下”亦指肛门,如《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漏”,古通“瘘”,指瘘管。古时人们不但以“痔”来表示肛门疾病,而且往往“痔”、“瘘(漏)”并称,统扩肛门疾病。纵观历代医籍,从先秦《五十二病方》到明清时一些中医外科专著,论“痔”病的有4种、24种,乃至72种之多,包含了肛门部位多种疾病。总之,古代许多医家大凡提及肛门部位的疾病,多命之为“痔”。
  “痔”义的扩大
  宋代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痔,隐疮也。”谓生于隐蔽处之疮疡。自然,肛门为人身之蔽处,“痔”发生于肛门,应在“隐疮”之列。然而,人身之蔽处岂止肛门一个?嗣后,《医学纲目》:“如大泽中有小山突出为痔。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不独于肛门边生也。”明确地将“痔”义扩大为人身九窍中突出的小肉。如后来的“鼻痔”、“耳痔”等,正是“痔”义扩大后出现的病名。
  “痔”义的缩小
  《医学入门》:“盖膀胱筋脉,抵腰络肾,贯臀走肝,环前后二阴,故痔乃筋脉。”“筋脉”,是古代对体表静脉的俗称,如古医籍中把因腹水症引起的腹壁浅静脉扩张称为“腹筋起”(《灵枢·水胀》)、“青筋暴露”,将下肢静脉曲张谓之“筋瘤”等。故确认“痔乃筋脉”,毋庸置疑,这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痔”义认识的又一发展。现已完全肯定,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痔”所表示的含义,仅限于肛门部的静脉血管病变,此乃“痔”之今义。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称的痔病一名,不仅后来得到了西方医学界的认同,并为之所用,而且如今我国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创制的卓有成效的治痔疗法,也蜚声海内外,享誉天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